APP下载

自贸区背景下语言对称及口笔译探究

2015-03-07郁俊玲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笔译对称性形式

郁俊玲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自贸区背景下语言对称及口笔译探究

郁俊玲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自贸区成立后对商务外语口笔译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口笔译是源语与目标语信息文化内涵的转换,是一种异语语际交换。原则上,用任何语言表达的信息和思想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是由人类的共性和语言的共性决定的。本文从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角度对翻译进行了艺术与科学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不同语言间的对称性及其相应的口笔译策略,从艺术和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无论异语间的言语行为外在形式多么千差万别,语言间对称性这一本质科学规律总是蕴含其中。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这一规律与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最宽泛的模糊的现象相结合,以期达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统一。

自贸区;对称性;口笔译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与发展,社会对商务口笔译人才形成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外语口笔译人才将极为抢手。

口笔译是源语与目标语信息内涵外延的转换,是异语语际间交换。理论上,用任何语言表达的信息和思想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是由人类和语言的共性规律决定的。本文从语言学、语用学及跨文化角度对口笔译进行艺术与科学的分析与探讨,提出自贸区背景下,语言间的对称性及其相应的口笔译策略及人才培养,以期达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为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商务外语口笔译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 语言的同一性和对称性

劳动创造了人类, 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语言。语言既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且具有全民性, 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李静2005)。在音乐中,织体的对称织体(texture或facture)是音乐的声部结构。各声部包含繁简不一的旋律线、低音线、旋律音型、节奏音型、和声音型等等,上下交织成音乐的“体素”(tissue)(钱仁康1988)。语言间的同一性是语言间对称性的基础。人类各民族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基本规律大致一致,使得用来表达这种活动的语言间必然存在着对称性。语言间的同一性和对称性又为口笔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语言与形式

在翻译时,有人主张“得意忘形”,只要译出原作理性信息(思维主张、事理)和神韵,形式在其次。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如果“得意忘形,置原语形式不顾,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思维定势和抒情达意的方式取代原作的表现形式,那就等于差不多消融了原作的艺术魅力,必然使原作的审美价值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和破坏,也不符合语言对称性这一科学原理。翻译是要表达相同的效果,即冲破千变万化的形式不对称的牢笼和禁锢,围绕思维和情感这个轴心,去找出两种语言间大致宽泛对应的语言表达形式。

2. 用语言表达思想

语言用来表达思想必须有所指,必须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词语表达的对象叫做所指(referent)。同一所指,不同语言用词不同,发音和书写也不一样。例如狗(汉)——dog(英)——chien(法)——hund(德)——cooaka(俄)——perro(西)。

由于信息发出人说话角度不同,同一所指常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一位中年女性可以称之为女儿、妻子、妈妈、妹妹、嫂子、老师、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又如一位中年男性可以称之为儿子、丈夫、爸爸、弟弟、姐夫、经理、车间主任、长江学者、优秀共产党员等。

在不同地区表达同一所指的词,有时也不相同。例如:

北京:元宵排队油饼丢脸花生米上海:汤团排队葱油饼坍台花生米天津:汤圆挨个果子载面果仁武汉:汤圆站队饼子掉架、掉得大花生米山西:元宵排队油馍、油的丢脸花生豆四川:汤圆排队饼子臊皮花生米

由于感情色彩不同(褒、贬、中性),同一所指用词也不一样。例如,

贬义中性褒义教书匠教员老师丫头女孩小姐贱内妻子夫人做饭的炊事员大师傅剃头的理发师美发师开出租的出租车驾驶员的哥,的姐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城市美容师玩砖头的建筑工人城市建筑工程师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建设大军

不同的语言间或同一语言间对同一事物或概念不论怎样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述,其同一所指的对称本质,作为异语间的轴心,始终是语言对称性的表现。正是基于语言的同一性和对称性,不同语言的转换和口笔译及跨文化的交际才成为可能,同处地球村的不同国界及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在生产、生活等层面上进行多层级多维度的交流。

二、 赋有民族文化特征形象的语言对称及其翻译策略

对称是人类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科学和艺术这个闪耀人类灵性光辉的领域,对称性的原则被广泛地运用(童山东1999)。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语言间对称性的规律,口笔译者在了解两种语言(原语和译语),了解两种言语是什么,无论对哪种体裁的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评论等),无论对哪种修辞特征的语言(中性、日常会话、书面、诗歌、术语等),无论是对属于哪种语域的语言(亲昵的、随便的、中性的、正式的、庄严的)。无论是对哪种感情色彩的词(否定、中性、肯定),一定要按对称原则进行翻译。语言的同一性和对称性具体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 同形对称(homoform symmetry)

同形对称表现为在原语与目标语间,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赋有民族文化鲜明特征的形象和语言形式在两异语间相似,在两种语言中有异曲同工的表达。例如不同民族都崇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美德,自然界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围绕太阳转;脸与face,大脑与brain,手与hand,腿与foot都是指人体同一个器官,一一对应。

例如: snow white雪白;黄金时代golden age; 以眼还眼——eye for eye; 天字第一号——a number one; He spent money like water——他花钱跟流水似的;心有余而力不足——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对于赋有相似民族文化特征的同形对称,因为在两种语言间有类似的表达,形象彼此对应,可直接对译。用直译法,可谓形式相当,功能对称。

2. 变形对称(deformability symmetry)

变形对称表现为在两种异语间蕴含的赋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形象虽然不同,却有大致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因为在活的语言运用和实际言语行为中,言语的具体形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有所差异,表现出其鲜活的民族特征的个性,其表达意象、概念基本对称,即所谓“意(神)似而形不似”,即是变形对称。

在英汉翻译中,变形对称在单词以上的语言单位里特别突出。例如:as thin as a shadow(影子)——瘦得像猴子;fishing in the air(空中钓鱼)——水底捞月; 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做无米之炊;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在翻译变形对称时,若单纯直译,不仅不能解释原语意义,还使人二丈摸不着头脑,只能了解字面意思,而失去了本质上的内涵意义上的理解,甚至会引起歧义或误解。 “意译”的前提是两种语言尽管形式、表现方法不同但文化内核基本一致,不会归化以后使读者对语义的真实含义产生错误的联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异语文化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深入,我们也可以对变形对称适当采用直译法,使之既成为另一种语言结构形式对应的翻版,又带有异域风情,向目的语输入新的文化内涵。当然,必要时要以加注和解释的形式补偿直译带来的损失。而这种翻译方法,实际上涉及到了第三种对称,即移植对称。

3. 移植对称(transplant symmetry)

移植对称与同形对称类似,即在异语间赋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形象不同,但尚有移植的空间,翻译时,可直接移植原语形象,必要时也须加注或解释。例如:bull in a china shop——撞入瓷器店里的蛮牛(鲁莽之人);crocodile tear——鳄鱼的眼泪(假慈悲);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出(木已成舟);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表示暗藏的敌人或危险,或暗中进行破坏的人);like fixed stars——定如恒星(铁板钉钉)。

对于移植,我们也可以采取变形对称的方法翻译,即“并行”意译法,可见,变形对称与移植对称是相对的,对于两种语言形象表达形式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异的对称翻译,直译时我们称之为“移植对称”,意译时则为“变形对称”。

4. 释义对称(interpretation symmetry)

释义对称是指两异语间赋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形象完全不同,且在译语中没有直接或单独移植的空间,因而只能进行释义性翻译。例如:Mind your p’s and q’s——谨言慎行,循规蹈矩;call a spade a spade——直言不讳;according to Hoyle——规规矩矩,公公正正;apple pie order——有条不紊,井然有序;as drunk as a fiddle——酩酊大醉。

对于释义对称的翻译,我们也可结合移植对称的方法来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并解释其意义。如mind your p’s and q’s可移植结合释义翻译为“像注意分清p、q一样谨慎”。若仍不易理解,则应加注解释。如“注意你的p和q”的文化背景为:以前印刷时,把字模反着刻上去 ,因此p和q很容易混淆,所以人们用p、q来提醒世人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结束语

语言的同一性与对称性这个本质和轴心像“看不见的手”,语言同一性与对称性表现出的千差万别的外在形式像 “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和“看得见的手”使得不同异语处于“大同小异”的状态。即异语思维习惯、模式、分析方法、表达手段、形式、名称会“小异”,但总的趋势还是“大同”。 在宇宙的生态和谐的环境中,语言的同一性和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同形对称(homoform symmetry)、变形对称(deformability symmetry)、移植对称(transplant symmetry)及释义对称(interpretation symmetry)。针对不同形式的对称,我们可采用不同的个性化的口笔译策略和技巧。在自贸区成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商务外语口笔译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李静(2005). 论语言的对称性与外语课程教学 [J]. 青海社会科学(5)。

钱仁康(1988). 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四) [J]. 音乐艺术(4)。

童山东(1999). 论人类语言对称艺术的发生及形态 [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2015-02-07

本文为上海理工大学校核心课程建设“实用商务英语”、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背景下的三维一体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上海理工大学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贸区背景下实用商务创新实践”等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笔译对称性形式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