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开展现状研究

2015-03-07但爱兰邱承柏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山地课程体系

但爱兰,李 涛,邱承柏,周 敏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1]。各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化改革,不断地拓展了体育课的空间与时间,在篮、排、足球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开设了受大学生关注与喜爱休闲类户外运动项目。湖北科技学院从2006年至今,以校园定向和野外生存训练项目为切入点逐步推进户外运动项目群,现受益学生已近万人。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团队的帮助与支持下,各项软硬件逐步得到建设与加强,成功将户外课程引入大学课堂。2014年野外生存与素质训练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视频课程。

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科技学院户外课程为研究对象,对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2 理论基础研究

2.1 户外运动的解读

目前,对户外运动的概念普遍认同的是中国登山协会对户外运动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项目群[2]。它的关键词是“自然场地”和“体育活动”,同时又以其探险性和受环境影响的不定性而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正因为户外运动的这个特点,人们通过户外运动才能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直面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户外运动包含的内容众多,根据开展的场地可以分为水上户外、空中户外和陆上户外。其中,我国开展户外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陆上户外,包括山地户外、海岛户外、荒漠户外和高原户外。具体来讲,开展最普及、门槛较低的项目一般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还有突出心理训练的户外拓展项目,借助自行车工具的山地自行车项目等,这些户外运动项目除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的健身、健心、精神减压和智力发展等价值外,还具备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在,户外运动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已上升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

2.2 户外运动课的解读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纲要》中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定义是: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在这个大概念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杨汉等教授对户外运动课的定义为:户外运动课是大学体育课程群中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3]。根据这一概念,从湖北科技学院户外运动课建设的基本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开课情况、软硬件等方面对户外运动课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优劣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户外运动课程建设的整体现状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户外运动项目主要依靠本地及湖北周边的山水资源,以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为主,根据开设项目内容、参与学生数量、基地建设情况及教学科研情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认证阶段。2006年,开设了校园定向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项目,基地以咸宁周边的旅游景点为主,如:通山隐水洞、星星竹海等,年参与学生数约100人。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2009-2010年,开设的户外运动内容逐渐增多,如:岩降、攀岩、定向、生存生活训练等,基地建设从原来的旅游景点扩展到原生态的野外环境,通过教师转型、引进专业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年参与学生人数约300人左右。

第三阶段:稳固与提高阶段。2011年至今,项目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外拓展训练、山地自行车及山地轮滑等,基地建设从咸宁本地扩展到湖北省及外省少数地方,教师业务能力加强了,户外教研、科研已形成团队,成果显著,2011年教学成果“开辟大学体育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与实践”被学校评为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野外生存与素质教育”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视频课程。年参与学生数增加到近1 000人左右,近年还参加了一些国家举办的定向比赛活动。同时组建了20人左右的老师户外驴友团队,经常性地外出探险,为户外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从以上调查得知:湖北科技学院户外运动课程内容体系日益丰富,学生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受各种主客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开设的项目多是较为容易开展的项目,而那些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如:登高山、雪山及野外探险的项目没有开展。

3.2 户外运动课程群教学大纲的现状分析

目前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的户外课程群中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为主体,还开设了校园定向、户外拓展、山地自行车及山地轮滑项目,根据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制定了以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大纲主体部分包括教学目标、任务、教材纲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和考核内容。大纲中充分体现了户外课程群的特色:1)都有在户外(自然环境)进行实训的教学内容,野外生存在外的体验时间为3天2夜,每学期外出1次;户外拓展在外的体验时间为1天1夜,山地自行车和山地轮滑都是1个白天时间,户外拓展、山地自行车和轮滑的外出是每学期2-3次;2)大纲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五个教学目标中的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实施;3)为贯彻新的《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提高学生的心肝功能和外出训练质量,每个大纲中都安排有耐力等相关素质训练教学时数,相关素质的考核分数占20%。四是每次的外出体验学生都要一起谈体会分享彼此的收获和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张扬其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好地作用。所存在的问题是所有开课项目的大纲都是单独制定的,没有以户外运动课程群来撰写一个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与大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表1 野外生存基地及项目内容表

表2 户外拓展、定向、山地自行车及轮滑项目基地

3.3 户外实训基地及开设项目内容的现状分析

据表1得知,湖北科技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主要集中在湖北咸宁及周边的地带,交通距离在300km以内,一般3-4h候即可到达,相对安全保障系数较高。课程目标:1)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进行挑战,如:定向和丛林越野、瀑降、岩降等项目;2)培养学生动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如:露营、埋锅做饭、钓鱼等项目;3)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如:植物识别、扎筏泅渡等项目。所有项目均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同学们相互帮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及生命的热爱情结。表2显示,户外拓展训练、定向、山地自行车、山地轮滑项目的基地主要集中在咸宁周边的景点,距市区30km以内,户外拓展项目都是已建立好的基地进行,还有一些不需要器械的素质拓展项目多在学校和旅游景点完成,危险系数很小,但是山地自行车的户外体验的危险系数还是较大,特别一些基地沿途大型货车较多,学生一次性外出最多控制在40人左右,2-3个老师带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3.4 户外资源储备的现状分析

3.4.1 教师团队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集科研、教学和训练为一体的专业户外课程团队10人,其中专业户外教练员5名(研究生、讲师),户外专家2名(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其他3人均为教授与副教授,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休闲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2014年,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湖北科技学院野外生存与素质训练课程被湖北省评为优秀精品视频课程。目前师资队伍中所欠缺的是在湖北省及国家有影响的科研人材。另外高层次的课题和论文还不多,有待加强和提高。

3.4.2 教学设施及基地分析

学校这些年投入了一些资金来解决户外设备,主要是满足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装备,现有的装备可以一次性满足120人左右的外出所需,但其它项目的设备建设较为落后,如:定向设备、山地自行车和轮滑的相关设备。校园户外拓展基地的建设还没有起动,如:攀岩壁、高空和陆地拓展设施都没有建设。校内硬件设施是户外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户外运动教学的质量。由于老师的辛勤努力和咸宁本地及周边的户外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成熟的基地有近20个,能够充分满足目前所开设项目的教学所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户外课程建设稳步发展,科研团队和户外探险性运动项目有待进一步建设;2)户外运动各项目教学大纲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但是应设计一个整体的课程计划与大纲,为后续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框架;3)能充分利用地方及周边环境开辟户外基地开设相关户外运动项目,需要警示的是对户外运动基地安全系数的调控与保障机制建设;4)户外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已经形成,已奠定了一些教学与科研成果,基地和户外装备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但是户外拓展基地建设的短板制约了户外运动课程的发展。

4.2 建议

1)充分利用内外环境加强地方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学习,在户外课题和探险性运动项目上进一步发展,如:科研上力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或请相关教授专家指导课题的申报与研究;派出部分的专业老师和学生参加登雪山或高山等探险性户外运动项目。2)在凸显各户外单项教学大纲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整体的户外运动课程计划与大纲,为后续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框架。3)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户外项目实训时把户外运动项目与地方山水和农庄结合,服务于地方的旅游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目标。4)加强软硬件建设,实现户外课程体系建设的大跨越。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8).

[2] 杨 汉.山地户外运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 汉,董 范,郑 超,等.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山地课程体系
山地草甸
冬季户外运动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