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2015-03-07常恒瑞,郑占乐,陈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手术



·研究快报·

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常恒瑞,郑占乐,陈伟,侯志勇,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胫骨骨折;双反牵引;外科手术,微创性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5.12.030

胫骨干骨折(AO/OTA 42型)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3.94%[1]。随着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的发展,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显示出独特优势[2-3]。由于胫骨前内侧软组织覆盖少,术中可依据胫骨脊的连续性进行手法复位。其缺点是复位效果无法稳定维持,易发生骨折再移位,严重干扰术者操作。笔者在闭合复位方法上进行探索并研制出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4],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复位效果持续稳定。已将其应用于临床并在C形臂辅助下完成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0岁,右侧胫骨中下段骨折,受伤原因为摔伤,骨折类型为AO/OTA 42A1型(图1),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天。

1.2手术方法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后取仰卧位。首先于患肢股骨髁上及跟骨各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安装自制张力牵引弓,将牵引弓与牵引架连接(图2)。适当牵引患侧小腿完成骨折复位。在C形臂X线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满意后,于内踝上方行3 cm弧形切口,分离至内侧骨面,注意保护大隐静脉。使用骨膜剥离器沿胫骨内侧骨面向近端推进,在皮下与骨膜之间形成潜行隧道。选用长度合适的接骨板,经切口沿潜行隧道插入,桥接两侧骨折块。于接骨板远端置入1枚普通螺钉暂时固定。在C形臂监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满意,接骨板位置合适后,于骨折端两侧各微创置入3~4枚螺钉。拆卸牵引架,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切口(图3)。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消肿等治疗。

1.3术中观察指标与结果切开皮肤时开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缝合完毕结束记录;结合负压吸引器及满血纱布数目估算出血量,以手术记录为准。手术时间45 min,术中出血量约 50 mL。手术结束后行X线检查示骨折解剖复位,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接骨板及螺钉位置理想(图4)。术后患者无不适主诉,术后2天可扶拐不负重下地活动。

图1 术前X线示AO/OTA42A1型骨折图2 双反牵引完毕图3 切口大体像图4 术后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接骨板位置良好

2讨论

微创手术逐渐成为骨科发展的主流方向。近年来,随着生物固定原则的确立及MIPPO技术的发展,接骨板治疗胫骨干骨折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5-6]。但其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微创复位。笔者通过长期总结传统闭合复位方式的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并将其与MIPPO技术相结合用于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闭合状态下即可完成骨折间接复位,无需暴露骨折断端,最大程度保护了骨折周围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②复位器组装简便,由术者一人即可完成从组装至复位整个过程,减少了术中人员占用及手术时间;③复位器可以提供持续可控的牵引力量,术者在置入接骨板及螺钉时更加从容,有效提高了置入成功率,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④术中创伤小,仅需微创小切口即可置入接骨板及螺钉,明显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风险;⑤手术适应证广泛,尤其适用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条件差,伴有短缩畸形、成角畸形及旋转畸形的胫骨中下段骨折。

通过使用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完美地解决了MIPPO技术操作过程中微创复位的难题。2种技术相结合充分诠释了微创手术的理念,较以往手术方式拥有明显优势。目前,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例数有限,尚需更多临床证据证明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英泽.临床创伤骨折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23-299.

[2]张文举,滕勇,李强,等.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03-1005.

[3]高迪,贾斌,郑杰.微创经皮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3):194-197.

[4]郑占乐,张飞,何泽阳,等.双向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491-492.

[5]Adam P,Bonnomet F,Ehlinger M.Advantage and limitations of a minimally-invasive approach and early weight bea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with locking plates [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2,98(5):564-569.

[6]Bingol I,Yalcin N,Bicici V,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does not increase complication rates in extra-articular distal tibial fractures[J].Open Orthop J,2015,9:73-77.

(本文编辑:刘斯静)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5)12-1470-0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常恒瑞(1991-),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创伤骨科疾病诊治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1;[修回日期]2015-12-14

猜你喜欢

胫骨骨折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加扩髓产物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分析
LCP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分析
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