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吻合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23例

2015-03-06马东弟杨振建宋锦旭高志峰孙立恒潘学文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受区供区手掌

马东弟,杨振建,宋锦旭,高志峰,孙立恒,潘学文

近年来,我国手外伤发生率为49.7% ~76.0%[1]。由于手部组织具有皮肤厚而坚韧、众多纤维束将皮肤与掌腱膜相连、皮肤滑动度小的解剖特点,所以在手部创伤及治疗过程中极易形成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缺损、骨与肌腱外露等[2-3],严重影响患者手部功能。目前,各类皮瓣修复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趋势为重建受区的感觉功能,恢复手掌部感觉,这也是手掌皮瓣转移术后取得远期疗效的首要条件[4]。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吻合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皮瓣成活率以及安全性和实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采用吻合皮神经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8~61岁,平均36岁;右侧16例,左侧7例。皮肤缺损面积为3.6 cm×2.8 cm~7.0 cm×5.5 cm;其中单纯性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5例,合并肌腱断裂、外露3例,合并掌骨开放性骨折6例。本组伤后8 h内手术15例,清创后于10 d内手术8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先行足部Allen试验、超声多普勒探测足底内侧动脉的走行并测量手掌创面大小,根据创面大小用甲紫在足底非负重区设计皮瓣。

1.2.2 手术操作:①麻醉与体位。采用臂丛和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取平卧位,患肢外展90°置于手术桌,上臂和大腿分别使用气囊止血带。②清创、吻合或固定。手掌创面彻底清创后,对单纯合并肌腱、血管、神经断裂4例,显微镜下行端端吻合;对合并手掌长段血管、神经、肌腱缺损4例,切取含足底内侧动、静脉、神经、趾长屈肌腱的足底内侧复合组织瓣在显微镜下与手掌受区相应组织行桥接吻合;合并骨折6例,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供区设计皮瓣大于受区缺损1.0~2.0 cm。③供区皮瓣的切取。以内踝后方胫后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走行为皮瓣的轴心线,根据缺损大小及形态设计皮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胫后动静脉及神经;切开趾母展肌,并切断跖腱膜(跖腱膜应包含在皮瓣内),在足底内侧肌间隔内解剖出足底内侧动、静脉主干及伴行的足底内侧神经;由外向内掀起皮瓣,束间分离足底内侧神经皮支至所需长度,保证皮瓣内皮支的完整性。注意足底内侧神经主干应保留在原位,不能损伤;将动脉皮支完整保留在皮瓣内。结扎足底内侧动脉远端,并向近端游离此动脉至足够长度。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与足趾血运良好后,在皮瓣近端5 cm处断蒂。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加压包扎。④手部创面修复。将皮瓣覆盖手掌创面,通过腕部皮下宽松隧道将皮瓣血管、神经蒂引至腕部桡侧鼻咽窝处,在显微镜下对足底内侧动脉与桡动脉行端端吻合,伴行足底内侧静脉与鼻咽窝桡静脉(或头静脉)行端端吻合,足底内侧神经皮支与桡神经浅支行端端(或端侧)吻合。皮瓣下放置引流条引流。术毕,患手及腕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固定制动,敷料包扎时留置皮瓣观察窗口,以观察皮瓣血运。

1.3 术后处理 严格卧床休息1周,恒温18~26℃,石膏托固定2~3周,抬高患肢30°,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辅以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观察皮瓣血运。术后24~48 h拔除引流条,2周拆线。单纯手掌皮肤缺损者,术后3周拆石膏后行功能锻炼;合并骨折、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者,术后石膏固定4周。

1.4 疗效评价 根据潘生德等[5]手功能改进评定标准,从手的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等四方面进行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情况综合评价,其中13~16分为优,9~12分为良,5~8分为可,≤4分为差。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3.5 h,平均2.5 h;切取皮瓣面积为4.6 cm×3.8 cm ~8.0 cm×6.5 cm。

2.2 功能评价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潘生德等[5]手功能改进评定标准:①优19例(82.6%)。创面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7~14 d;皮瓣及植皮完全成活;术后1年复查见手掌外观饱满,皮瓣色泽红润,但略显臃肿,瘢痕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满意;两点区分试验4~8 mm,出汗试验明显,触觉、痛觉、温度觉恢复满意;各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达正常范围,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②良3例(13.0%)。皮瓣基本成活,远端部分坏死;足底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2~21 d;术后1年复查见手掌外观较饱满,色泽红润,神经恢复较满意;两点区分试验5~9 mm,出汗试验较明显,触觉、痛觉、温度觉恢复较满意;各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受限10~15°,较好恢复生活及工作。③差1例(4.3%)。术后吻合动脉顽固性痉挛,多次探查并重新吻合无效,手术后第4天皮瓣完全坏死,遂行带蒂腹股沟皮瓣移植,再次术后2周断蒂,皮瓣成活;足底供区植皮完全成活;各指屈伸功能明显受限,手功能恢复欠佳。

2.3 典型病例 男,29岁,主因左手被搅拌机绞扎2 h入院。左手掌皮肤缺损清创术后换药治疗4 d,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图1);遂采用吻合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皮肤缺损面积为6.0 cm×4.6 cm,术前皮瓣设计,以内踝后方胫后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走行为轴心线,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5.5 cm(图2);术后第3天,受区切口对合整齐,皮瓣颜色红润,血运良好(图3);术后1年,皮瓣色泽较好,因掌腱膜挛缩而致皮瓣略显臃肿(图4)。

图1 左手掌皮肤缺损创面;

图2 吻合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

;图3 术后3 d皮瓣存活情况;

图4 术后1年皮瓣存活情况

3 讨论

本组23例术后手功能及外观恢复均良好。我们体会这种皮瓣移植方法有明显优势:①符合“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损伤小”的组织移植原则[6-8]。②手部创面取足部相应部位皮瓣进行修复,符合组织重建原则[6-8]。③在足底内侧非负重区取皮瓣,切取后对足部功能影响不大[9]。④皮瓣供区隐蔽,色泽与受区相近,且皮厚耐磨,皮下组织有皮系韧带,皮肤滑动度小,利于足行走及手持物[10-11]。⑤皮瓣血供丰富、易成活,可与受区皮神经相互吻合或桥接,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可更好地恢复手掌功能。⑥可同时切取带趾长屈肌腱复合组织瓣,满足修复手掌复合创伤的需要。⑦供区皮瓣足底内侧动、静脉均较粗大,位置表浅、恒定,手术操作简便,且可根据需要向近端延续为胫后动、静脉,皮瓣血管蒂较长,使用方便。但这种皮瓣移植方法也存在不足:①手掌受区张力大,皮瓣成活后易收缩而略显臃肿,切口易形成明显线状瘢痕。②牺牲足底内侧神经皮支与足底内侧动、静脉(或胫后动、静脉),可造成相应支配区域感觉缺失、血供不足等。③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供养皮瓣的皮支血管有变异性,不适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笔者认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术前准备,行Allen试验了解足趾血供情况,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足底内侧动脉走行和部位,标记皮瓣皮支位置和切取范围,切取皮瓣应大于创面约1 cm。②整个手术过程应在止血带下进行,保持视野清晰,防止误伤血管蒂及筋膜穿支。③足底内侧动、静脉走行于深筋膜(跖腱膜)深层,切取时将皮瓣周缘皮肤与深筋膜间断缝合,防止皮肤与深筋膜分离而损伤动、静脉血管向皮肤的穿支[12-13]。④皮瓣应在足底非负重区设计,远端应在足底负重区第一跖骨头以近1~2 cm,内侧界为足底内侧缘,外侧界距足外侧缘1.5 cm[14-15]。⑤足底内侧动、静脉与足底内侧神经伴行,切取时需将血管与神经分离,解剖时注意不能损伤动脉及神经。⑥转移皮瓣应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16-17],故术中应注意保护进入皮瓣的神经皮支,切勿损伤。⑦术后应有确切的外固定,以防因手指活动而牵拉血管蒂致血管痉挛,影响皮瓣成活[18-19]。

总之,带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具有解剖位置恒定、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术后手功能及外观恢复好等优点;另外,同时切取带肌腱、血管、神经的复合组织瓣可满足手掌不同损伤的移植需要。因此,带皮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1] 卢家灵,杨庆达,梁波,等.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32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4,6(5):648-650.

[2] 李振,李忠,刘雪涛.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在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8):40-42.

[3] 雷林革,李金翠,沈美华,等.游离足部复合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4):285-286.

[4] 胡孔和,吴强,刘建平,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感觉功能[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2):146-148.

[5] 潘生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4.

[6] 范宁,黄德征,罗一军,等.三种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广西医学,2008,30(10):1564-1565.

[7] 张建军,朱文华.保留指固有神经的手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18例报告[J].贵州医药,2012,36(6):540-541.

[8] 李文龙,王斌,陈峰,等.手指脱套伤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9):39-41.

[9] 张启旭,乔群,刘志飞,等.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2):106-107.

[10]林洁,芮永军,魏苏明,等.急性职业性手外伤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2):747-749.

[11]张国磊,张哲敏,张延祠,等.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皮肤缺损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13):1592-1593.

[12]程国良.手部皮肤覆盖原则与趋向[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5):257-258.

[13]邱南海,李建华,苗戌燕,等.足底动脉皮瓣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9):1021-1022.

[14]肖刚,陈劲,罗玉琛,等.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8(8):799-800.

[15]修一平,孟庆延,李万同,等.常规皮瓣移植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99-101.

[16]张全荣,芮永军,许亚军,等.不同构制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全手脱套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1):989-991.

[17] Qu J,Yan R,Wang L,et al.Free dermatoplasty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area soft tissue defects accompanied by bone exposure in the lower leg[J].Exp Ther Med,2013,5(5):375-1380.

[18]崔春杰,程树杰,胡长青.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对骨及内固定外露创面的修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101-103,106.

[19]寿建国.拇甲瓣联合第二趾骨关节肌腱治疗同侧拇指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142-1143.

猜你喜欢

受区供区手掌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摊开手掌
手掌上的童话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考拉吧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考虑供区约束的地区电网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