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课堂 留白精彩

2015-03-01广西上林县白圩镇石塘小学530507周玉海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老麻雀文本艺术

广西上林县白圩镇石塘小学(530507) 周玉海

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虽然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绘画,但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空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留白的绘画是精彩的,留白的课堂也是精彩的。

在传统的中国绘画里,有“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传说。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手法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赋予作品无穷的魅力,给鉴赏者留出了一片想象的蓝天。

《诗绎》中曾记载:“无字处皆其意也。”事实确实如此,不管是绘画中的“留白”,还是书法中的“飞白”;不管是文学中的“空白”,还是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堪称是艺术中的最高意境。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当您聆听虞舞时的《韵》时,您一定会有几月不知肉味,余音绕梁经久不衰的感触;当您欣赏王羲之的《丧乱帖》时,你定会被那黑与白、灵与动的线条以及迅疾明快的节奏所陶醉、所折服;当您拜读完沈从文的《边城》,您一定会为作者虽未道明主人公小翠的命运的留白而浮想翩翩。是的,艺术作品的留白“虚实相生”,正所谓“疏”“密”有致。音乐中有休止符延音伸意的妙用;文学作品中有有意留白的结构。正是这些巧妙的留白赋予作品美轮美奂的生命力,也正是这些精妙的留白给欣赏者带去了艺术乃至生命的享受与感动。因此,作为育人艺术门类的课堂教学艺术更需要用留白这种独特的艺术来烘托和处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同样也是发展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因此,课堂留白不仅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切合了新课标提倡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填补了对话教学留下的真空地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咬文嚼字、领略文意,在吸与收、学与用之间搭起了一座座智慧的阶梯;在理解与体验之间也搭起了一座座心灵的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这种留白艺术,往往能留出精彩。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化、多元化、艺术化相结合的多元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循循善诱,而不能全盘授予。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中恰当“留白”,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后,要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给予一定安静的思考空间,然后再进行交流,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这样的期待下,学生的思维自由了,心灵自由了,表达也自由了。于是他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得到了张扬,心门洞开,情动而辞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精彩留白下,终于呈现出:百鸟归林,各鸣佳音的佳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教学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以教材为依托,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间的心灵对话,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而留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感动、灵魂得到塑造。它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节奏,弥补了对话教学的空白。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精彩的留白里得到发挥,从而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效率。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在分析老麻雀舍身救子的英勇行为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和分析,而是给学生更多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我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而去感受“母爱”的强大力量。当学生在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时,当老麻雀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时。学生被老麻雀的舐犊之情深深地震撼了!于是我只是轻轻地问道:“面对如此庞大的猎狗,老麻雀不害怕吗?可它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在片刻的安静后,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有的学生说“可恶的猎狗,你想伤害我的孩子得先过我这一关”;有的学生说“为了我的孩子我豁出去了”;有的学生说“猎狗啊,在你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我也知道和你斗那是鸡蛋碰石头,可是为了我的孩子我愿付出我的一切,乃至我的生命”……课上到这应该可以结束了,可是我并没有就此收场,而是反复多次念着:“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当这一句话一次又一次在学生的耳边响起,他们也和我一起念了起来,这时学生的生命又一次得到了点燃,在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中,在那一个个起伏的胸脯上。这是一个充满“空白”之美的精彩片段,学生的发言精彩而深刻,这是无意中的一段“留白”,它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契机,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所留下的“空白”中,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迸发灵性,妙语连珠,情真意切。

教学《三袋麦子》时,我就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一年后土地爷爷再来看望小猪、小牛、小猴他们各是什么反应呢?文本只有“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等几个动作词,我让学生联系课文从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做法,深入思考土地爷爷会做出怎样评价?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来体会土地爷爷当时欣慰的心情,在相互讨论与交流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堂出现了高潮。学生纷纷表达出土地爷爷的评价。土地爷爷哈哈大笑地对小猪说:“瞧,这可是上等的麦子,做出来的食物一定很香很好吃!”土地爷爷点点头欣慰地对小牛说:“你勤俭生活,值得大家学习!”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脑袋乐滋滋地说:“你真聪明能干,我的一袋麦子到你这儿居然变成一囤麦子,你真了不起!”正因为我这一巧妙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与文本的精心对话,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同时也使我看到了留白让他们的语言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夯实。

总之,教师在课堂留白过程中要设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画留空白,课留“思地”,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教师要有“留”的艺术,“留”的技巧,在课堂的留白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达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让我们的课堂留白,留出感动、留出美丽、留出精彩!

猜你喜欢

老麻雀文本艺术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纸的艺术
《麻雀》教学设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