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高等教育之良师

2015-03-01王飞飞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教风高校教育专业技能

文/王飞飞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高等教育之良师

文/王飞飞

摘要:本文阐述了西方教育和我国教育方式的区别,讨论了我国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关系。并就高校教师应具有的良好师风、高尚师德和基本专业技术能力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教风;师德;专业技能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道出了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一个有着优良教育传统、完善教育体系的国家,其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必然是长治久安、蓬勃向上、和谐发展的。而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及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在“八五”时期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并且在“九五”时期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办学效益更高,结构、布局、体制更加合理,克服了体制上的弊病,从而把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更高的教育带入21世纪。

“教育”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英文表达为“education”,词源是拉丁文“educare”。“e”表意为“出”,“ducare”表意为“引导”,所以总体意义为“引导出”,这也是西方教育的根隧。在我国历史中,一直沿用教学这个词,指“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主要指课堂的活动。教,顾名思义,“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指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教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传承思想,修身养德。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教学过程,而合格的教学过程必将促进教育。

在我国,不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活动是相对独立的,联系较少。课堂上,教师大多以“填鸭式”方式讲授,学生则被要求专心听讲,缺少答疑解惑的环节。而在知识的传递与接收过程中,由于不同个体的理解力的差别,必然产生疑问,如果这些疑问不能及时解决,肯定会影响进一步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疑问点也是学习深入下去的兴趣点,是对所传授内容的深入理解、思索后产生的,是挖掘学生潜在实力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授课教师因此要紧紧抓住和把握这些点,不断予以提示和启发。随时了解学生的接收掌握程度,调整课堂讲授策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更应该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高等教育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创造力的培养。我国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强调的也是考试。而考试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填空、判断对错、简答以及计算等。形式不够灵活,对知识的挖掘深度不够,引导启发性不强。结果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当然,考试和作业是检验、巩固知识的一种形式,必须加以重视。但应该从课业难度、强度、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趣味性及启发性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布置。考试应以开放式为主,避免生搬硬套的题型,提倡具有思维发散性和讨论性的试题。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因此,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其专业技能、道德素养、职业精神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是具有高尚人文情怀、道德情操、包容精神的。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良好的教风

教风,即高尚的师德,是作为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包括得体的仪容仪表,强烈的教学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奇装异服、不符合教师身份的着装打扮;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学工作和学生课堂的责任态度,以及将这种态度融于血液的意识。其次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包括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联系,并将这种热爱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再次,为人师表是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是言谈举止,直接关系到在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影响。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外,通过行为和言语传递出信息所透露的思想境界和高度能侧面的对周围环境和人看待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其所传递的精神应该是具有正能量的,为他人带来正面积极影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为人师表,一定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风,帮助学生们快乐学习。

二、对学生充满爱心

教育的目的不是生产机器,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德育的培养除了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哲学课程外,更多是在人与人的交往环境中感受出来的。大学氛围所营造的环境应该是平等的,具有独立精神的,互相协作的,友爱的。高校教师应不断的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帮助大学生确定人生目标,更好的实现人生理想。教学要多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都多关心慰问,同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要一味严厉的苛责,要和学生交心,了解其学习差的原因,在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心,更好的融入学习。

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适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应更加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提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主动学习的意识、自我督促、自我反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普遍具有的学习力向创造力转变的过程。另外,高校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大学生定位目标信息、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即文献检索的能力。

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适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使其能够从事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所讲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设计,秉承着“只有备好一门课,才能备好一堂课”的思想,充分做到熟悉讲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追求讲课艺术,做到语言幽默、风趣、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在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后,还应完善教学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国大学除了要积极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外,更应努力探索高校的教育改革,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优势和劣势所在,因势利导,使学生按照其所擅长的学科和方向发展,不拘于课堂和课本。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采用发散式教学,同时进行适当点拨。基于学生不同的着眼点和注重点,给予指导和帮助。

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和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其中人才培养是基础使命。英国教育学者纽曼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中认为“大学首先是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曾说过:“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了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无论社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大学的这一基本核心使命是不变的。

四、结束语

高校是实现个人理想、追求的殿堂。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应具备创造力和决策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肩负的使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力量。因此,高校环境应该是纯粹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不拘一格的。国家应该对高校的各项政策予以倾斜及扶持,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也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1期.1997年

[2]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刘悍,李林.高等教育的新基石《求是学刊》第3期.2005

[3]德鲁.福斯特,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就职典礼演讲.2007

作者简介:王飞飞(1985-),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助教,工学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力学,研究方向:非经典热传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101-02

猜你喜欢

教风高校教育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才能改变教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