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最应该付出什么?

2015-02-28陈彤

现代家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缺席隐形妻子

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事业,双方既要各司其职,也要通力协作,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爸爸缺席家庭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的爸爸振振有词地说,家庭教育就应该是妈妈的事,爸爸在外赚钱,同样是对家庭的付出。那么,要求爸爸们适当回归家庭算不算过分?爸爸缺席家庭教育会有哪些风险?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博士、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员吴红莉女士,与家长朋友们共同座谈这个话题。

爸爸缺席的理由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知道在座的妈妈们有一肚子的牢骚等着发,但是我们不提倡发牢骚,因为不管用。我们来理性地探讨问题,帮助爸爸们醒悟。

彭小枚(7岁男孩的妈妈):是的,发牢骚没用,我都发了7年牢骚了,老公还是一个“不回家的人”。他说男人就应该在外面打拼,给妻子孩子创造富裕的生活,成天待在家里的男人有什么出息?他一周能按时回家吃一次晚饭就不错了,还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半个月,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偶尔过问一下,那口气就像在检查工作,孩子有问题统统是我的失职,好像我是全职太太一样。我承认,男主外女主内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分工,但问题是,我也要工作,里外都要忙,老公却当起了甩手掌柜,我哪能心理平衡?再说,家庭教育不能让我唱独角戏。我儿子一直由我带,多少缺了点阳刚气,在幼儿园经常被小朋友欺负,现在上了学,问题更多。

主持人: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爸爸,现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隐形爸爸”;隐形爸爸的妻子则被称为“假性单亲妈妈”。比起真正的单亲妈妈,假性单亲妈妈的不同在于,晚上有个人睡在旁边,家里的账单有人支付,经常在下午下班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说:“老婆,今天晚上我不回家吃饭了。”隐形爸爸们工作都很忙,经常加班、应酬,很晚才回家,一天跟孩子说话不超过两句,甚至很少跟孩子见面。有的隐形爸爸周末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上网,很少跟妻子孩子交流。

钟建文(10岁女孩的爸爸):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爸爸们也不容易,整天有做不完的公司事务,还要应酬客户,忙得头晕脑涨,哪有时间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啊?我图什么?还不是为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一点?另外,我认为妻子更擅长照顾孩子,毕竟女人比男人更细心,更有耐心。“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符合人尽其才、优化组合的道理,如果让我照顾孩子,恐怕只会帮倒忙。私下聊天时,我的男同事们都对妻子的抱怨感到很委屈。请问吴博士,我说的没有一点道理吗?

吴红莉(心理学博士,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员):爸爸逃避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心理基础,生理价值感的缺失是造成他们爱隐形的主要原因。女性从青春期开始的月经,生理上定期提示其养育后代的功能,包括此后的怀孕、哺乳,都为她们营造了一种价值感的存在。男性则没有这一体验,他们体验不到生理上的价值感,亲子的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他们可以选择负责,也可以选择不太负责。而妈妈因为亲自生产,割舍的难度远大于爸爸。所以,“男主外女主内”不失为一种自然的分工,但是,这个界线不能画得太清楚,毕竟大多数妈妈是有工作的,爸爸以此为借口逃避家庭教育,无疑是不可取的。

钟建文:爸爸缺席家庭教育,真的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吗?

吴红莉:爸爸和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爸爸缺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试想,爸爸没死没离婚,但不管孩子,不参与孩子的养育,等于告诉孩子:“你不重要,你对我无足轻重。”爸爸以为赚钱让孩子过好生活、上贵族学校就是爱孩子,但孩子根本不在乎这个,孩子只要爸爸在身边照顾自己。爸爸应该是孩子的靠山、勇士,爸爸缺位直接造成孩子安全感的流失。由于与爸爸相处机会少,男孩往往娇气、胆子小、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不足,有女性化倾向。与爸爸的关系,对女孩同样重要,决定了她在今后生活中与其他男性交往的方式,如果女孩小时候被爸爸冷落,要么形成自己在男人眼里无足轻重的思维定势,要么对男人极度依赖,找到一个男人就死死纠缠。

物质笼络的危害

唐雨晴(12岁男孩的妈妈):孩子从小到大,他爸爸没怎么管过,我很烦恼。最近,我有了新的烦恼,儿子开始疏远我,跟爸爸打得火热了。

主持人:为什么会这样?你跟儿子闹别扭了?

唐雨晴:不,我对儿子的爱一如既往。儿子疏远我,是老公用物质笼络孩子的结果。今天买智能手机,明天买平板电脑,假期带他去香港迪斯尼乐园,迅速赢得了儿子的欢心。

主持人:这有什么不好吗?父子多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唐雨晴:问题是,儿子开始看不起我了,嫌我唠叨,嫌我没本事赚钱。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老公问儿子将来娶一个什么样的老婆。儿子居然说:“不知道,到时候再说吧,反正不娶妈妈这样的。”气死我了!我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他爸爸操过什么心,凭什么后来居上,抢夺胜利果实?

主持人:请吴博士为我们解析隐形爸爸突然现身的心理机制。

吴红莉:的确,很多隐形爸爸在孩子十来岁时开始介入孩子的生活,希望以此补偿当初缺席家庭教育的遗憾。此时爸爸的回归格外见效。与爸爸成功、阔绰的形象对比,孩子开始不待见又唠叨又平凡的妈妈。我曾在北京一所学校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孩子把妈妈列为不受欢迎的对象,觉得妈妈太唠叨。爸爸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不仅不正常,而且很不人道,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虚荣心,投其所好占据亲子关系的上风,给妻子造成尴尬等负面影响。孩子年龄尚小,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被爸爸的物质攻势所俘获,但隐形爸爸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成熟后却对妈妈那么亲近?因为妈妈一直在无微不至地照料他,妈妈是无名英雄。真正成熟的爸爸要兼顾到妻子的感受,一定不能做用三天时间就让孩子扑进自己怀里的事,这样会无形中对妻子和家庭关系造成伤害。

戴国兴(16岁男孩的爸爸):以前我对儿子关心不够,现在他特别反感我,对老师和妈妈也很叛逆,现在我准备与他多沟通,希望能化解他心中的暴力。请问,我该怎么做?

吴红莉:孩子被爸爸长期漠视,心里一定会积攒怒气。小时候他或许屈于力量对比悬殊,不敢爆发出来,但到了青春期,有了独立意识和能力后,积聚的愤怒就会寻找发泄渠道,可能变得特别鄙视爸爸,莫名其妙地对爸爸发脾气,而且难以沟通。青春期的叛逆也有理性和无理性之分,过于叛逆未必是对的,往往跟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有关。建议您从妻子入手,先搞好与妻子的关系,让儿子看到您回归家庭的诚意,然后在妻子的参与下,慢慢介入儿子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您要加强与妻子的沟通,全面了解儿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爱好等,切不可自以为是,更不能在儿子面前摆架子,否则很可能成为父子冲突的导火索。

花钱不如花时间

庄毅群(15岁女孩的爸爸):我就是一个隐形爸爸,女儿长这么大,都是妻子在操心。现在我决心回归家庭,做个好爸爸。可是,我该怎么做呢?除了花钱,我真的想不出别的方式,毕竟男女有别,女儿大了,我介入太多好不好呢?

主持人:做个好爸爸,其实践行两个字就可以了:陪伴。家庭教育无大事,因为家庭教育是琐碎的小事构成的;家庭教育无小事,因为每件小事都可能对孩子构成影响,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吴红莉:主持人说得很有道理。爸爸陪伴女儿,重点是要让女儿感觉到您重视她。心理学认为,人是否看重某件事,就要看他愿意为它花多少时间,花的时间越多,说明越重视它。想知道某人做事的优先次序,只要看看他如何分配时间就可以了。时间是人最珍贵的财产,因为人只拥有有限的时间。人可以赚取很多金钱,却无法赚得更多时间。人把时间给予某人,就等于将生命的一部分给他。时间即生命。所以,您在女儿身上花时间,就是对她最好的馈赠。建议您每周有固定的时间,最好每天抽一两个小时陪女儿,关键在于长久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尽量避免其他事务挤占跟孩子的欢乐时间。

庄毅群:我能对女儿有什么影响力呢?

吴红莉:就我所见,大多数妈妈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看了太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很不系统,反倒是爸爸的教育直觉很好,对孩子的行为比较宽容,更喜欢陪孩子做游戏,不会逼着孩子做事,而且注重对孩子潜能的挖掘,对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至少,爸爸的陪伴是对孩子的一种减压手段。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至少在三个方面特别明显:第一,爸爸能为孩子提供一言九鼎、有担当的精神气质;第二,爸爸比母亲更会扮演社会角色,可以熏陶孩子大度的性格,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三,爸爸比妈妈更具好奇心和探索欲,与孩子很合拍,加上爸爸有社会经验,思维更全面,可以成为孩子亲密的导师。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缺席隐形妻子
我胖吗
Class in America
怀才不遇
隐形药水
缺席的蝙蝠
当爱情缺席的时候
“0感无暇” 隐形妆
妻子的发型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
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