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教会学生文言断句?

2015-02-28杨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匡衡句首断句

杨燕

文言断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读文言文,在了解每一段的意思后,文章的大意就会闪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可以凭借语感把简单的地方断开,再集中精力去断难处。

例如,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众所周知,这则故事讲的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具体内容是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了解这则故事的大意后,划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二、利用特征,准确断句

(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下文就说“肃径迎之”。口诀:句首主语多名词。

例如,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上面这则故事里,名词有道、鼻、目、事,代词有然和其,找到了这些名词以后,停顿的地方就可以确定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二)学生可以借助“曰”“云”“言”等断句。

例如,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虎 王 信 之 乎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学生只要看到标志曰,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停顿的地方。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三)借助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常见的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语气词,如,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四)借助修辞断句。

1.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2.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五)借助总分关系断句。

例如,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民 而 无 告 者。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

以上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不断形成和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匡衡句首断句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凿壁偷光
妙用标点巧断句
凿壁偷光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
断句难不难
文言实词在断句时的标志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