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理念下的行为矫正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实践探析

2015-02-28马仁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残疾儿童矫正

马仁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行为矫正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所必需的行为矫正能力。不仅包括识别问题行为,而且包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行为矫正环境,评估行为矫正的实施效果等。但能力的形成是一项持久的认知和技能相结合训练的过程。根据异常行为矫正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只有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本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知、能、素”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环节

依据课程目标,行为矫正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必需的行为诊断、方案制订、矫正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力。于此,实施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获取任务信息

校企合作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在行为矫正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见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收集残疾儿童异常行为资料与信息。通过与残疾儿童家长之间的沟通,查阅网络精品课程、书刊资利、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间接获取信息。其次将获取到的丰富的信息按照“心理”、“情绪”、“语言”等行为障碍类型进行分类,如焦虑性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性行为、构音障碍、语音发展迟缓、书写困难等,使其成为系统的、有科学分类的、有条理的信息。第三是将录音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1]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形成信息文本,并且标明信息的信息来源和收集人,电子存贮时要隐去残疾儿童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等信息。

(二)制订矫正计划

将学生3-6人分成一个矫正学习小组,明确小组责任人(组长),其职责组织全体矫正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和确定矫正个案,领导、检查、督促个案的落实。[2]由组长牵头,负责调查与研究,起草个案行为矫正计划。其内容一般包括:矫正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校、异常行为而伴随的其他表现、性格特征)矫正行为目标定位、矫正环境准备、矫正人员的分工、矫正方法的引入,以及矫正环节控制与起止时间等。设计矫正难度调查计划,明确家长对矫正计划的意见与建议。无论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习小组之间的差异,加之对残疾儿童的认识不足,因此,各学习小组需要确定一个或以上的备择方案,以避免对矫正对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形成各组的矫正日程表,为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3]

(三)小组实施

在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与个案生活环境相接近的矫正方案,进行实施。引导学生选择或制造结构化的矫正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仿练,进行体验式学习,即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组内学生模仿残疾儿童、教师、矫正师等不同的角色,体验矫正过程中个案内在的情绪反应、负面的心理表现与危机情境干预的积极后果;通过仿练与观察,记录矫正过程的实施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流程,了解自己在相互合作中所应起的作用;学会正强化、消退、负强化、惩罚、间歇强化、塑造、连锁、渐隐等矫正技术的基本操作规范;灵活选择各种强化物,明确强化物发放的基本技术;小组通过监督,衡量计划执行的进度,明确每一种矫正技术报告撰写的技巧,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多看”、“多想”、“多做”和“多说”。教师要保证活动系统内部过程发展的平衡并给予调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结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和谐发展。

(四)矫正效果评价

学生对行为矫正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对照课程目标中的“知、能、素”三个维度的要求,进行完整性的检查与评估。先是组内成员自评,进行参与态度、协作性和任务完成质量的反思;接着是组内成员互评,分析合作过程中得失,制定出下一步的整改方案;第三是小组组长评价,展示自己组内的矫正的成果,分析本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小组努力的方向;最后是教师点评,教育学生学会在尝试错误中学习,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分析矫正过程的优缺点,评定成绩,完善技术实施环节,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强化自身的行为矫正技能,培养责任心及质量保证意识,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在进行矫正效果评价的同时,既要关注学生行为矫正技能学习本身,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人格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实现教书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二、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课程性质与特点出发

就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而言,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一线教师和康复训练师,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所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教师岗位工作任务存在一定的对接关系;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课程性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师素质进行合理改造。[4]行为矫正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应用此法才能实现“素质先导、能力本位”的课程价值目标诉求,才能实现“矫正技术”与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行为矫正技能”的零距离对接。在此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必须与讲授、练习、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事半功倍。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保障。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由于生源的多元和课程类型的多样性,决定其课程内容和资源类型的必须丰富与完善。以课程主讲教师为主,汲取行业专家、课程专家以及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共同研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单元,尤其是进行知识点的碎片化切分,建成文本、音频、视频、案例、图片以及富文本资源等,建成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方便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讨论与经验分享,利于学生体验式学习和自学,满足教学方法应用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有规范的程序

教学方法改革会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如学校硬件设施、教师个人特质、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等,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系统设计,分步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教学方法的每一环节和流程,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学节奏松散、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组长实施轮换制,小组的分工必须明确,确保人人有任务。成绩的评定必须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主,激励组员不断进步。教师也要不断进取,怎样引导、怎样激励、怎样评价、怎样总结等,确保教学方法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有督导制度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5]建立教学方法执行的督学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选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深专业造诣的专家组成课程教学督导组,从不同的角度、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课程教育方法。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学分互认制度,实现校际间共享与监督。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相关的配套的教案、题库、实训指导手册等资料上网,[6]建立答疑讨论专区,实施作业和考试的网上提交制度,促进网络化的监督与管理,利于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利于经验交流与师生学习。教师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督导的诊断、导向与教学等功能,揭示计划执行中的进度和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调节,从而使教学方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1]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3):59-60.

[2]陈华.关于高职教学方法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73-73.

[3]左家哺.关于课程标准研制的问题[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9-81.

[4]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于迎霞.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50):61-62.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残疾儿童矫正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
促进小学生行为趋善的“内疚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