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数学集体备课初探

2015-02-27温永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网络平台集体

温永发

(福建省上杭二中 福建龙岩 364200)

网络环境下数学集体备课初探

温永发

(福建省上杭二中 福建龙岩 364200)

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教师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网络集体备课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其创新之处在于把网络环境、网络技术与集体备课紧密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又促进教师个性发挥,让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优质、高效。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集体备课基本模式

1.择优整合,形成自己的个人教学设计

主备人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品评思索,择优整合,形成自己的个人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等。并提前一周在网络平台发布,供大家讨论。提供讨论的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博取众家之长,是个人精心思考的预设;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讲求课堂实效的。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必须摆正"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这四项内容的位置,合理下载。

2.交流讨论,形成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学设计

教师在个人一备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主备人的初稿,并根据自己备课情况,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以主备人的教案、教学设计为基础,主要解决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教学策略等共性问题。在充分讨论之后,主备人要根据每位教师的回帖,及时修改、优化教案和教学设计等,形成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学设计,并将其再次上传到网络平台,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3.“班本”处理,制定适合自己的特色教学设计。

教师在网络平台下载打印“共性教学设计”,再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进行“班本处理”,即二次备课,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此环节要在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学生活动上反复推敲,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精品教学设计。

4.反思交流,形成个性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师运用经过修改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经课堂教学实践后,要求学科组教师两天内在网络平台上发表教学反思,交流教学得失,提出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见,供本组教师交流讨论,并将最后形成的个性化优秀教学设计发表在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供下个学年的教师集体备课参考。

二、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几个特征

1.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由求同转向求异

传统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而求同思维模式与新课程要求背道而驰。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集体备课中不刻意追求“统一”,允许教师在明确统一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恰当进行“班本”处理,设计多条路径、提出不同方案,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各有侧重、进程不一。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由以设计教案为主转到重在解决问题上来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紧扣教师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充分交流、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跨越时空的互动与交流。

3.集体备课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追求教师群体性专业成长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没有面对面交流的顾忌,交流更轻松自然,而且可以及时记录教研的全过程。它倡导“以人为本”,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经验在平等交流中发挥最大功效,从而带动教师群体性的专业成长。

4.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重个人引领,更重教师间平等交流

网络集体备课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年轻教师的缺陷不足,还可以用年轻教师的新理念、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构建起老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

三、案例展示:《幂函数》集体备课

网络平台第一次发布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问题1请写出一下列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关系:

(1)正方形的边长为x,正方形的面积为y;

(2)正方形的边长为x,正方体的体积为y;

(3)正方形的面积为x,正方形的边长为y;

(4)正方形的体积为x,正方体的边长为y;

生:(略)

问题2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你能归纳吗?

生:它们都是自变量出现在底数位置上,且指数为常数。

2.建构数学

给新函数下定义:一般地,把形如y=xa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为常数。

专家回帖:此设计十分普遍。教师让学生写出一组函数关系,先观察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得到概念。这样的引入看似水到渠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教师为学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框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观察也只是在形式上作出归纳,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些学生可能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而已。

网络平台第二次发布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问题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523,1.53.2;(2)1.5-1.2,0.5-1.5;(3)1.50.5,0.51.5.

师:请大家直接说出结果。

生:(略)

师:不借助计算工具,要求出其具体数值不是很方便,经过观察可发现什么?

生:第1、2组底数相同,可借助指数函数及其单调性来比大小。

师:这种先选函数,再靠单调性来比较大小的方法在第3组中适用吗?

生:不行,要借助“1”,转化为类似前两组的情形。

问题2若不借助“1”,你能直接比较大小吗?

启发1:你会怎么办?

启发2:化“同底”可以吗?

启发3:能化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可将指数化为0.3,即化指数相同,这样就可以化为借助某个函数进行比较。

2.建构数学师:这不是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也不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我们称这为幂函数。定义:一般地,把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为常数。

专家回帖: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概念是常用方法,符合认知规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积累的知识和方法就应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素材。选用这些素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还能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数学,建构数学认知结构。本案例运用学生学过的指数函数比较大小,但须化同底。如果化“同底”有困难怎么办?认知冲突自然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为了比较大小,化指数相同比较容易。此时,由化“同指”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函数。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深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的想法是被教师设置的问题所挤出来的,是问题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

网络平台第三次发布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师:前面学习中,发现指数函数y=2x中,若将y作为自变量,x作为因变量,就得到对数函数y=logax,显然,表达式c=ab是个宝藏,已经从中挖出了两个函数。

问题1你还能从表达式c=ab中挖出什么函数?(学生活动,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写在草稿本上)

启发1:这个问题就是要求我们“造”一个函数。

启发2:函数就需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怎样选择呢?

生:我造的函数表达式是y=xa.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们已经研究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其中还有一种情况是底数没有做自变量,表达式c=ab有三个部分,我们已经研究了其中的两个部分,接下来就研究第三个部分了。

问题2利用表达式c=ab,我们一共可以“造”几个函数?

生:三个。

师:三个字母选出两个分别作自变量和因变量,应该有六种情况啊!

生:六种情况中,b为常数时有两种情况,都可写成y=xa的形式;其它四种情况都可转化成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因此,一共可“造”三个函数。

2.建构数学

给新的函数下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xa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自变量,a为常数。

专家回帖:探究和发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所要学习的材料。”本设计中,教师通过一个具有一般性认识规律的问题,即利用表达式c=ab来构造函数,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尽可能多地去找出可以构成的函数,从中发现一种新的函数。相对于前两种来说,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一些,适合笔者担任的实验班教学使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发生的一般过程,并积累探究和发现学习的一些经验。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网络平台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警犬集体过生日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