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
——以《老王》为例浅探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5-02-27李庆贵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杨绛课堂教师

李庆贵

(安吉县孝丰高级中学 浙江安吉 313301)

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
——以《老王》为例浅探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李庆贵

(安吉县孝丰高级中学 浙江安吉 3133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突出,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些尝试。

满堂问 连珠炮式提问 口头禅式提问 问题教学

作为教师,在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师课堂不提问的。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很普遍: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的“满堂灌”;什么都要问,一节课几十个问题的“满堂问”;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连珠炮式”提问;学生只须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逍遥游》的作者是——”的“半截话”提问;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回答过老师的提问,但又是大多数的同学没有主动向老师提过问题,特别在课堂上,很大的原因是胆小,怕老师批评,同学笑话,有的甚至还觉得什么问题也没有,老师讲得都对。这使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老师可以随意填充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冲破这种模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的,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做中学”的活动原则的。什么是“问题教学”?马赫穆托夫写道:“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与认识来谈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善用“精问”促“深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将会引起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新问题。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本文最能打动你的片段或细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了“老王给我们家送的冰比他的前任大一半,冰价却相同;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等片段和细节,由此学生就能较好地对老王作出评价:一个善良、老实、知恩图报社会底层的三轮车夫。同样学生也自发地在文中找出了有关作者的一些细节“杨绛愿意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关心她的住处;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让学生参照印发的资料思考:作者很照顾老王,那她当时是否日子很好过?是否有富足的物资可以给老王?是否有充分的精力照顾别人?学生就明白当时杨绛一家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马上有许多同学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提出了质疑。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仍旧是“幸运”的人呢?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去评价杨绛为人,以引出教学难点“善良、老实的老王去世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为什么会有‘愧怍'的感受?”

二、紧扣文本内容特点,逐层深入抓重点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而所提问题应当是递进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相互照应和逐步深化的。

如在读《老王》第八段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老王的身子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用‘镶嵌'合适吗?”因势利导让学生查字典,明白意思是“一物嵌入另一物体”之所以用“镶嵌”是为了突出老王的消瘦与不灵活,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此时可追问“为什么老王要在临终还硬撑着前去送鸡蛋和香油?”老王把作者当作朋友,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来作临终的告别。又怎样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来的鸡蛋再多,总也有个数量,为什么说多得数不清?数不清有几个鸡蛋?”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可见设计精彩有力的组合问题,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爆发出新的火花,按照思维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可使学生顺畅自然地度过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灵活把握课堂情势,适当点拨破难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老王》一课在课文结尾处“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当对作者的这种“愧怍”从何而来(此问题系学生在预习时提出),进行探究时,有的同学马上回答“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也有的联系课文指出“他来送鸡蛋和香油时,‘我'竟然没有让他坐坐喝一口茶水,这是让‘我'后悔莫及的”;还有的回答“他来表示感谢,‘我'却用钱来侮辱他因为,‘我'更没有理解到老王那羸弱不堪的身体里裹藏着的一颗最纯粹的善心。此时我对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老王把作者当亲人,那么,作者有没有把老王当亲人?”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联系课文作者与老王交往,马上指出“老王是以情相待,而‘我'对老王则是以礼相待,没有象老王那样地付出,两者情感支出是不平等的。作者觉得她对老王还不够好,所以愧怍。”从而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勤质疑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敢问”;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问”。

如在《老王》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中,我设计了“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你能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的谈了社会上的拾荒者;有的提到民工的生存状态;有谈到对残疾人的关爱问题;还有的提到了失学儿童状况……我也趁机出示了一组有关社会弱势群体图片,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去思考、领悟杨绛的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这样就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紧密结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创设了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另外,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需注意:第一,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课堂中可以看出,如果只给学生非常短暂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他们还没有想好时叫学生回答,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限制。不能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后,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来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继续追问,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第二,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言说进行鼓励,听到精彩处,称赞一句;听到情动处,会心一笑。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来鼓励学生说。在听完后,再对学生发言进行简要概括和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充满自信。

西方学者徳加默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受激反馈,教师再作反应的互动过程。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引领学生思维进行自由翱翔的助推器。

[1]《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马赫穆托夫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2

[2]《问题教学基本理论问题》马赫穆托夫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5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4]《我们应当怎样倾听学生》黄华伟 《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

[5]《探索有效教学之路》 陈秋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0

猜你喜欢

杨绛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选择
选择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