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

2015-02-27张春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高职

张春梅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

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

张春梅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

调查显示,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强且整体良好。但因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及个体因素等的影响,也存在高职生在处理责任问题时主观性和情绪化色彩较浓;其社会责任感在价值追求上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倾向;知行脱节和自我责任价值取向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等问题。应通过优化环境、改进教育、加强实践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现状分析培养

高职大学生是国家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储备军,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不仅是具有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还要有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加强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掌握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高职院校责任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的可供参考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增强包括责任教育在内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特就“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将问卷、访谈、座谈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为主。其中问卷调查对华东4所高职院校包含工科、文科、医学、经济等专业学科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总共发放730份问卷,回收问卷697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669份,有效率为96%。调查开展时不仅考虑到高职大学生年级、学科差异,也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别差异和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综合因素,力求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获得对有关高职大学生责任感现状的全面认识。

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将理论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围绕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展开,立足于从总体上对责任感的解构和把握,重点考察高职大学生对责任问题的认知、态度、价值倾向和行为取向。

二、高职大学生责任感现状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良好,他们大多关心国家发展动态和前途命运,维护国家尊严,对祖国和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愿为社会贡献力量;他们开放独立,个性张扬,思维敏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他们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自我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较强的维权意识和竞争意识。

但因高职大学生一方面面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之间利益述求、交往方式的多样化所产生的行为选择上的困惑与迷茫,另一方面,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影响责任感形成的负面因素增多,部分学生在责任感认知和行为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责任感增强,但在处理责任问题时主观性和情绪化色彩较浓

在调查中59%的大学生的生活目标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55.6%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首先应表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这说明大部分高职大学生都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追求,并愿意为这一理想努力拼搏。他们大多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如对于“在发生类似汶川地震事件时,你会做些什么”的问题,93.4%的同学会“时刻关注救援工作进展情况”,89.6%的同学选择“捐款捐物”,64.7%的同学表示一旦有需要,愿意参加义务献血活动,22.7%的同学选择“亲赴抗灾现场参加救援工作”。

受年龄、社会实践和阅历的局限,大学生在认识自我和现实世界、处理具体事务方面还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理想性,不能全面、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如何看待和处理责任问题上亦是如此。他们往往在自己遭遇他人敷衍塞责之时愤恨难平,需要自己承担责任时又会找出千万个理由加以推脱、逃避。比如责任感的自我评价方面,81.5%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可靠的人”,87.6%的同学坚信自己“知道自己的责任”,89%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感很重”,74.4%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但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却有23.9%的人赞成先己后人,54.1%的人赞成利己但不损人,5.3%的人赞成只要利己不顾他人;在“你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有何看法”的回答中,6.6%的同学认为“严重缺失”,44.3%的同学选择“不容乐观”,只有24.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很强”。部分高职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他们在责任要求上对自我和他人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对他人、父母和社会高标准严要求,强调自己的权利,看重自身利益,面对自己可做和应做之事则要么以旁观心态置身事外,要么干脆逃避推脱。显示出高职大学生一方面对自我责任感具有较高的评价,另一方面对他人的责任感存在较低的认可度,侧面反映出高职大学生在责任言行要求上存在“人我两立”的标准和要求。

(二)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倾向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自我意识急速增强的时期,他们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在思考、评判社会问题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更加善于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于公共和社会事务,更乐意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体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地位和作用。

在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的同时,部分高职大学生因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群体性,造成集体主义思想淡化,团结协作意识差,利己思想和行为盛行,不能明确自身责任。[1]有的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较为淡漠;有的学生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奉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功利主义倾向明显;有的重金钱、轻事业,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还有一些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法制意识淡漠,甚至缺乏正义感。譬如在关于“学习目的”问题的调查中,选择“为找到理想工作,提高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占57.6%;19.1%的同学从来没有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63.6%的同学偶尔参加。部分学生对个人前途和自我价值的关注高于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的关注。高职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以及学习、择业、人际交往、入党等,偏向于对物质、实惠、索取和自由等追求,对社会性的情感,如对自己生存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对集体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维护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和淡化现象。

(三)在社会责任认知水平上显著提高,但责任意志存在弱化倾向,责任能力明显不足

责任感在本质上既是一种个体品质素养,又是一种个体甘愿放弃某种利益、承受负担的勇气和能力,需要人自觉做出牺牲、克服重重压力去担当。高职大学生有较高的责任认知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责任行为水平却较低。如高职大学生普遍认为每个人都不应当损坏公物,污染环境,却有高达67.2%的同学承认自己曾经在课桌、走廊的墙壁、公园的长椅和旅游景点的建筑物上有过随手刻划的行为;有46.1%的同学会随意丢弃垃圾。89.1%的同学自认自己是有孝心,家庭责任感重的孩子,也有17.9%的高职大学生也坦承每当自己生日时父母都会为自己庆祝并购买礼物,自己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且有52.4%的同学觉得自己习惯于在家时父母为自己洗衣做饭打扫房间。

同时,高职大学生在社会责任行为选择上具有明显的“避重就轻”和“趋利避害”倾向。他们对于诸如给人让座、指路等“举手之劳”之事,一般会比较积极去做;若承担责任需要做出较多付出、较大牺牲甚至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时,更多人选择了放弃和逃避责任。调查中,有88.9%的同学愿意在乘坐公交车时给老弱病残孕的乘客让座;93.5%的同学表示当有人向自己问路时会热心为其指路/带路。但当被问及“发现朋友犯法时,你会通知警察吗”,高达95%的同学选择了立场不明的选项--“不清楚”,而对于“当你看见一个警官在路上非法停车时,你会怎样做”的问题,没有人选择“走到他面前批评他”,只有6.5%的同学选择“给他的上级写信正式提出批评”,另外92.7%的人全部选择“视而不见,不想惹警察的麻烦”,面对歹徒有近40%的同学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加以制止。

(四)自我责任价值取向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社会责任行为能力欠缺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注重方式、方法,讲求策略、技巧,力求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找到“折中点”,希望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能使个人利益不受损害,或者将这种损害降到最低。

大学生虽具备了基本的判断是非对错的观念,但高职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面对“当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的提问,有57.4%的受访学生坦承自己会以个人利益为先。社会上无处不在又畅行无阻的“潜规则”、“非道德”行为令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身不由己”的追随其后。他们在自身遭遇潜规则深受其害时却又义正词严的加以驳斥,忍不住跳起脚来反对。如在讨论“罗彩霞事件”时,几乎所有同学对罗彩霞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对顶替者王某某和她父亲的行为表示愤慨,同时还流露出对参涉及事件的相关机构行政违法、教育不公行为的不满,这些都属于合理的道德评判和正常的情绪表达。但当问及“假如你是高考落榜后的王某某,在亲友给你提供甚至‘制造'读大学的机会时,你的态度和选择”时,竟有29.6%的同学明确表示自己会“抓住这个机会”,有38.4%的同学说自己会对此“动心”。可见当代高职大学生对社会尽责的方式与社会倡导的行为取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有待培养和提高。

三、增强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探讨

(一)优化环境,为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应大力优化社会环境,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大学生,制定奖惩分明的制度机制,确实体现好人受尊重、坏人被追责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合理的制度文化,良好的班风、校风、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采用民主宽松的教育方式等等,都可对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要特别重视教育者自身遵章守纪的示范作用。最后,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影响。对大学生家庭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家庭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庭通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日常表现、人际交往状况等,学校与家庭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达成共识,共同商讨对策,以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性。

(二)科学建构,增强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实效

其一,责任教育应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学生内在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动机,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责任行为,把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和对社会的最大影响作为人生的追求与乐趣,使社会责任感成为其人格品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教育者必须做出表率,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制度,以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规范影响高职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第三,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必须同等重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各种知识、因素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涵育作用,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责任教育体系。

(三)加强实践,提高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能力

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能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应鼓励高职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勇于尝试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实际活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培养他们对于社会责任理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行为的自主选择能力。[2]努力为大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切实感受到时代赋予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从而萌发责任动机,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做一个爱国爱民、诚实守信、知行合一、道德高尚的人。

[1]孙秀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5):229

[2]丁文敏.大学生责任教育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270-276

张春梅(1972-),女,山东嘉祥人,法学博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与人格教育研究。

*本文系张春梅主持的2013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J13WB61)的阶段性成果,参与此次调查工作的还有杜建勤、李颖艳、梁振英、陈桂香、曹文洪和郑海霞。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高职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