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

2015-02-27李新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政策素养大学生

李新艳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0)

论高校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

李新艳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0)

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社会现象,从国家政策、大学生自身与高校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就业技能、自身专业能力、工作技巧等等多个方面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解决就业困难。

大学生 应对 就业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就业的看法也产生了不一样的观点,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让自身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自身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不论媒体的报道还是自身在社会中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发现面对就业合理的就业指导是必要的指向。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

一、社会上对就业政策的重视程度

人们常常只是从经济效率和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考虑就业问题,应当说这是不全面的。社会对就业政策本身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就业政策效果的关注.一个社会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而就业政策效果则是一份检查执行结果的成绩单。一项政策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政策的制定过程,也需要看执行过程与效果。制定每一项政策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问题的解决与落实。毫无疑问,中国一个偏激的国家,一党执政没有竞争。政策的制定需要经历一下过程“公共政策——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大学生就业”等以上过程,从矛盾的共性出发有利于解决多数矛盾,但是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的政策,是否考虑到跟随矛盾的变化而改变。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工作基础薄弱,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学校在提醒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工作尚未到位,而且,在就业激励方面,我国缺乏实际的就业措施。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

这一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中80%是青年人,多数属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从中国的传统社会可以看出,中国历来推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生努力的苦读,目的都是为了走向仕途,然而未能察觉大环境的改变,还一味的滞留在出人头地的思想中,终归是会遭到社会的淘汰的。这就说明了应当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另外,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养成了一种求安逸的生活习性,这种追求,致使我国当下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积极性,没有挑战自我的信心跟勇气。

三、加强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养,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很多大学生,虽然有很好的专业成绩,但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很差,这说明我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当代的社会生存环境。在大学里,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研究很少,学生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素养的培养,这种专业的素养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具备的,也是需要自己通过学习来慢慢积累的。多看书,多练习,就可以有效的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即将融入社会,必须明白社会的发展需要,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技巧的培养、敬业素质的培养等等。这些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需要自己深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落脚点,来发挥实力,展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是一个广大的平台,为当代的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竞争是必须经历的一项考验,也可以说是一条提高综合素养的途径。

四、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变

从计划经济经济时期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到当下的大众化能力培养,主要原因是大学的扩招。扩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失业问题,但培养仍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考试型人才。这一现象,在普及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造成了教育资源不能进行精英式的培养。而大学的扩招也引发了大学生在社会市场的饱和等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并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单一,导致许多学生的特长、兴趣、潜质都被淹没。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就必须以“个性化”教育为引导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既为优秀拔尖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也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展示特长提供空间和舞台。传统的精英大学只是在有限的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精神追求并没有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发生根本的变更。

就业是每一位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在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融入社会。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坚实的就业技能、优良的道德素养、务实的工作态度、较高的工作热情是选择就业必须具备的五大要素。并且树立灵活的创业思维,转变单一的就业角度,善于利用多角度的就业观念有效的减轻就业的压力,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无止境,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和开阔自身眼界,使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面对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不被社会的进步所淘汰。

[1]王硕,《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陈静文,《当前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压力》[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孙秀华,《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李新艳(1985-),女,河南新乡,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策素养大学生
政策
政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助企政策
政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