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重塑气质美

2015-02-27祝晓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品析气质阅读教学

祝晓玲

阅读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重塑气质美

祝晓玲

生活中,常会看到有些人外表朴素,身材也并非模特,但往往让人感到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说不出的美,用当下流行的词来形容,那就是有"气质"。

阅读 语文素养 气质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同学,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准备好一次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语文考试常常也是年级高分。仔细观察,他们不仅阅读面广,而且会阅读,能饱含深情地阅读,他们身上散发的,同样有一种气质美。

在他们的学习经验交流中,常常会听他们说:“感谢阅读,它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毋庸置疑,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广泛的阅读。阅读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阅读也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气质。可惜这样的优秀学生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都不尽人意。

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现状存在很大问题:

一、阅读面狭窄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除了课本,很少阅读课外书籍,更不用说熟读名篇名著了。这就导致了学生人文底蕴的缺乏,阅读的理解能力较差,作文的语言干瘪等弊端。

二、朗读能力差

毫不夸张地说,在农村初中,要让学生齐读课文,基本上是一个腔调的“唱读式”,很难找出几个读得像样的学生。学生朗读能力不高,说明他没有充分理解课文的主题、感情、语言特色,自然也就无法从“朗读”中体会到文章真情。

三、知识迁移能力差

学生掌握了一些相关的阅读知识和名词术语,但不能灵活地运用。只是记住了一些机械的答题方法,而不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很好地品析文章的韵味。

在近几年眉山市中考语文科目的考试中,阅读类考题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一是有关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本来较简单,结果得分率并不高;二是现代文阅读总是得分率特低,部分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次上,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更无独特感悟和体验。这除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不够外,主要是有关的基本文体和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功差。而阅读能力较差,直接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呢?

四、要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埋头拉车,还应该抬头看路。“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2011版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的实效性和实践性。如在“总体目标”中强调“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增加了“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更加突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研读课标之后,我们还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有哪些教法没有体现课标的要求甚至是与课标相左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免走弯路。

五、要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高屋建瓴,切忌只把眼光盯在“考试分数”上。就朗读教学来说,教师就是要少讲解、多指导朗读。比如,在教学诗歌《我爱这土地》时,老师无需讲多少,重点就是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老师范读、听录音朗读、学生齐读、分小组朗读、分男女生读等。要求学生从“重音、节奏、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读出了诗人艾青对祖国炙热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些重点的句子,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再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就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成诵,品析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此外,教师还应该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比如,经常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最好是人人参与,再层层选拔。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爱上朗读、爱上语文,这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少一些死板讲解,多一些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掌握阅读的相关知识比较容易,但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重视阅读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了《伟大的悲剧》的基础上,学习《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就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形式,把前文中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能力用来分析后文。再如,学了《范进中举》一课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这种方法,在学习《变色龙》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夸张和对比来刻画“奥楚蔑洛夫警官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形象的。一个单元中有几篇风格或体裁相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一两篇精讲,其余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此外,阅读教学中,常常还会面临这样的尴尬:老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学生就是不往老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出现冷场。此时老师一般会生拉硬套把学生的思维往既定的答案里引导,如果学生还不上当,干脆就把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机械的答题方法,而不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很好地品析文章的韵味。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不要一味盯着参考答案,不妨多一点耐心听听学生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七、课内外兼顾,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从来不阅读课外书籍,他的语文成绩会很优秀。因此,老师在指导课内阅读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是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应该在课外书籍的选择、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收获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比如,教材附录后的“名著导读”,要求学生最好要购买相关的名著,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时尚杂志,如《读者》《意林》《格言》《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学生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就可以阅读,阅读之后还要做摘抄。隔一段时间,就搞一次“读书活动竞赛”,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更多收获,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重视了阅读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重塑一个人的气质美。

祝晓玲(1969-),女,身份证号:511131196911274220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品析气质阅读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