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历史殿堂

2015-02-2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王文杰

新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笔者历史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王文杰

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历史殿堂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王文杰

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原因是历史教学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摆脱困境,笔者进行了生活化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历史生活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探究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调整,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与探究。

历史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核心即“生活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在他看来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英国学者卡尔讲过:“历史是过去和现实永无休止的对话”;意大利学者克罗齐也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就明确了历史的时代性,突出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效对话功能。

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困境,值得我们反思与探究。首先,随着历史加入中考,历史教学日趋功利化,一切以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杆,导致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死记硬背,甚至有的整堂课就是基础知识的背诵、默写。枯燥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普遍觉得历史课没意思。其次,由于要背的内容太多,六本书,50分,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结果历史往往成为学生打算放弃的第一门学科。第三,学生固有认知与所学历史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感,成为其学习过程的巨大障碍,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结果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产生困惑。第四,近几年的历史中考试卷进行了改革,试题日益趋向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对于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缺乏足够深入的理解,因此难以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历史教学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历史知识成了一个个孤立、干瘪的符号。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源泉,历史课堂是生活化的延伸。为了摆脱困境,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致力于打造生活化的历史,赋予历史知识血与肉,使学生学到鲜活直观的历史。主要进行的努力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以课题《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的链接研究》为依托,深入挖掘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本校所在地是一座江南水乡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吴文化的底蕴,乡土文化资源内容无比丰腴,为本校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座巨大的乡土文化矿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草鞋山、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乙未亭及苏州名刹重元寺等历史古迹等,这一切都是历史教学的活教材,能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在现实生活中。目前课题已经结题,完成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链接辅助教材》的编写,为学校历史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素材。其次,将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挖掘现实生活中能够为历史教育教学服务的链接点。目前课题《营造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正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氛围。

随着认识的提升,笔者对历史的生活化重新下了定义,即:初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历史,把现实生活问题历史化,把历史问题生活化;体现历史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笔者重新调整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

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只有了解了自身的教育对象,才能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匹配的生活化素材,进而在运用链接点的时候,更多地兼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唤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笔者首先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为历史教育教学服务。每次接手新班级,我都会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全方位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的方式包括生活调查问卷及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等,这些方式帮助笔者对这些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时刻关注着学生,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的方法和技巧,收集起来,供所有学生共享。例如:历史学习中大量的时间点记忆内容,是所有学生较为头疼的。可是,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经常能自我挖掘一些记忆的小窍门,切实降低历史记忆的负担。比方说,二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有学生说开学了,打仗了(9月1日),第二天战争结束了(9月2日);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会宁,学生将其理解成“红军会合就安宁”;美国独立的时间学生诙谐地记成“要吃吃肉,气死英国”(1776年7月4日)。笔者将这些记忆的小窍门收集起来后,在学生中推广,由于来自于“民间”,学生易于接受。既提高了学生历史记忆的乐趣,又达到了实际的记忆效果,而且不容易遗忘。

二、未雨绸缪,提前预设

即教师积极对教学所用的历史生活信息进行“预设”。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经验较为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提前对相关生活信息进行预设,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之前提到的草鞋山文化遗址,本身是非常好的历史生活化素材,为了使其功效最大化,在利用该素材之前,我布置了开放性作业,即:“你认为本镇最具历史价值的遗址是哪一个?并告诉我们为什么。”通过此作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前了解草鞋山文化遗址,结果该文化遗址将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新石器时代的最有效链接知识。

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每一个学生均有自己的特长,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尤其是历史学习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并进而以此促进学生成长。每一个学生均是鲜活的个体,每个人均有其长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肯定,将其作为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动力。笔者班上有一位外地借读生,历史成绩非常糟糕,但是他的体育成绩非常棒。在校运动会报名时,他放出豪言随便报哪个项目,都能拿第一,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在那届校运会上一举囊括三个项目的桂冠。笔者发现后,经常以他在运动会上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来激励他在历史学习中的劲头,最终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有所转变,中考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还有一个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弱,历史成绩非常糟糕,考试成绩基本上是个位数,非常令人头疼。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该生沉迷于漫画类书籍,随即以此为突破口。喜欢看漫画等作品的学生,对于历史考试中的漫画题、图表题有着较强的敏感度,该生在解答这类试题时的准确率较高,笔者经常以此为理由表扬他,甚至让他为大家讲解这一类试题,结果该生的自信心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增强了,其历史成绩进步较为明显,此次中考竟然合格了。

总而言之,历史的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将看似空洞、枯燥的历史理论知识拉下“神坛”,赋予它现实的血与肉,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到它,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以增强对历史理论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生活化需要真正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为基础,否则,“生活化”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猜你喜欢

生活化笔者历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老师,别走……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