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幕组中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初探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字幕组流行语字幕

金 蔚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自1994年中国与国际互联网接轨以后,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迅速走红,与之一起蓬勃发展的还有网络语言。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社会时期广泛流传,并且能够反映当时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的语言。当源于生活的流行语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后,且自带反映时代特征的属性时,网民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网络语言带入到现实生活的使用当中。当这种语言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并且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大量使用时,它就晋级为网络流行语。当今,网络流行语已经打破了网络与现实世界的屏障,成为一种人们表述自我以及沟通交往中的有效语言形式。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具有时代性意义,尤其是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将从多方面剖析语言文化的现况。

目前,影视作品正不断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影视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影视文本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对脚本文字语言的转换工作,它更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即把源文化介绍给目标受众。[1]近年来,“土豪”、“高大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些流行语可谓是随处可听。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引用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作为头条新闻“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更是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紧接着,网络流行语步入传统媒体的步伐大大加快。这些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并非偶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源文化以及目标受众之间的文化传播特性。本文将从互联网特性、网络字幕组现状以及民众文化心理诉求这三方面着手,探讨网络用语在字幕组中盛行的原因。

一、网络的虚拟性及信息传递及时性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身份虚拟性和信息传递及时性。所谓虚拟性,即指在网络中,人们可以使用匿名或者虚拟的身份发表言论。因此,他们无须多虑其对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客观影响。当然,网络造谣者与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则另当别论。现实世界中的年龄、阶级以及地域属性所造成的种种沟通障碍并不存在于网络世界中。因此,网民可以在隐姓埋名的虚拟世界里“畅所欲言”,这也为网络用语的普及提供了先天条件。

而所谓信息传递及时性,即指网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文字、音频等信息,并发表评论。这一属性为网络语言的流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即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电脑、手机,文字、图片、视频,新闻网站、微博等等。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人们便可在多种网络平台上获取,或自行发布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无疑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网络流行语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二、字幕组及海外影视剧受众群的特性

当将网络流行语的分析限定于字幕组中后,其研究范围将大大缩小。字幕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并不具有中国特色,而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字幕组的兴起源于2007年热播美剧《越狱》在中国的风靡,随后便在国内逐渐发展成一个高大上而又接地气的神秘组织。

称其“高大上”的原因在于整个字幕制作流程相当复杂:从片源获取、制作时间轴、听译,到校对、字幕上传,每一步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从有关数据来看,制作一集40分钟左右的美剧字幕,将至少需要10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花费4小时的时间。而其“接地气”意指相较于专业翻译团队而言,网络字幕组的特点更体现其草根性。复旦大学中文系严峰教授也曾在《瞭望东方周刊》中说过:“字幕组所翻译的东西并不是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翻译得多么好,但他们的翻译不像一些正规、专业的翻译那么生硬,他们的翻译更加生活化,很贴近我们自然的语言,有时他们还使用了一些我们熟悉的成语,我能在他们身上看见一种敬业精神”。其草根性并不是指字幕组成员相对于专业翻译来说,处于专业弱势一方,而是指网络字幕组的作品更具本土色彩。字幕组成员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家的具备相关语言能力的年轻人,所以他们必须依靠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合作完成影视翻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始终处于影视文化的潮流前沿,自然而然地会将一些潮流元素带入到作品中去。例如,将“No guts,no glory”翻译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将“I wasn’t listening”翻译为“我是打酱油的”等等。网络流行语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的特点在这些中文字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字幕组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流行语的传播者,更是流行语的创造者。

字幕组中出现网络流行语的另一大原因在于现实因素对影视翻译的种种制约。就字幕翻译而言,其制约因素就有以下两个特殊方面:时间和空间。[2,3]从时间限制上看,为取得影视欣赏的愉悦性,语言和图像需要同步配合,而往往观众浏览字幕的速度要大大超过声音传送速度。因此,选用句式简明、表意到位的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此项限制。而从空间限制上看,对于中文字幕来说,一行字幕最易被观众接受,两行往往不够现实。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流行语占据屏幕最小空间,合理规避了空间限制所带来的束缚。

当前海外电视剧的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具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以学生和白领阶层为主,这也正是流行语传播的受众群。他们能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并且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和文化基础,但是大多不具备脱离中文字幕理解原剧剧情的能力。正因如此,“字幕组”应运而生。据有关调查显示,网民中18~28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有绝对优势。绝大多数字幕组成员以及观众也正处于此年龄层,此年龄层的网民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极富创造力。因此,他们在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及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

三、民众文化心理诉求的变化

网络流行语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现实。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这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当今,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化社会正在形成,互联网为公民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而又交流便捷的平台。不可否认,公民意识的觉醒也反过来推动着互联网的进步。而一种语言之所以会成为流行语,当时的社会环境必定赋予了这些语言特定的含义。

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流行语宣泄了该阶段公众久受压抑的社会情绪,表达了他们的当下处境以及面对这些处境时的群体感受,共鸣了他们深层的心理需求,唤醒了他们潜在的精神期盼,明确了他们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4]例如,“我爸是李刚”这一流行语几乎是一夜爆红。实际上,这种说法源于一起大学生醉酒驾车撞人事件中肇事者的惊人之语,后来网民们的广泛引用也是一种自发的对官二代草菅人命的强烈愤怒;“楼脆脆”一词源于网民们针对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塌事件的抨击;“躲猫猫”源于网民对看守所青年离奇死亡事件的质疑……这些网络热词基本都是以社会热点为题材发展而来的。社会的变化,人生的百态,让网民们有了发挥的原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流行语的传播是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播。个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表达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之下,渐渐汇聚成同一种声音,从而加速了特定语言的传播。

字幕翻译作为翻译领域新兴的一支,当前因为缺少完备的体系和严格的章程,往往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正处于灰色地带。正因如此,网络字幕组亟须改进自身的运作方式,以便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影视作品翻译,担负好旨在打破文化屏障的文化传播者重任。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性产物以及语言文化的时尚现象,其出现的原因也会随着它的发展而变化。虽然网络流行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它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是不易磨灭的。因此,我们不可一概而论地评价网络流行语不利于语言的文化发展。反之,它的存在必定具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

[1]金芳.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研究[J]. US-China Foreign Lang uage Dec.,2007(5).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38-40.

[3]杨洋.电影字幕翻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93-97.

[4]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J].当代修辞学(Rhetoric Learning),2010(2).

[5]何明升,白淑英.中国网络文化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雷蔚真.网络迷群与跨国传播:基于字幕组现象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字幕组流行语字幕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巧借 流行语
浅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字幕组传播效果
字幕组翻译行为侵权问题研究
字幕组翻译行为侵权问题研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