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纪录片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纪录片性格

时 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草原纪录片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时 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草原纪录片承载着草原文明及草原民族气质。它真实地记录着草原的各种符号,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构建起草原民族记忆的同时,也将草原地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草原情怀传递给他族。笔者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草原纪录片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性格、“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理念、国家大政方针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认同。因此,探究草原纪录片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必将有利于民族传播与和谐。

草原纪录片;国家认同;民族

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勾起了以蒙古族为主体的40多个草原民族的共同记忆,还促进了其他各族群对草原文化的认识与接纳,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从而推动了国家的认同。

一、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五千年的光阴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丰厚的底蕴。其丰厚的思想为中华儿女所认同,并形成了华夏儿女的行动指南和处事方式。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集体思维,“正其谊而不谋其利”的重友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忠信多以进德也”的信用准则等传统价值取向。这些思想在华夏各民族都深有体现,成为各民族共守的原则。

草原人民作为华夏儿女,既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扬者。因此,草原各族人民身上所具有的中华文明优秀价值观也必将通过草原纪录片完整地再现出来。正如费孝通认为,“个体与自己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之间是没有冲突的。”[1]例如,在《天堂牧歌》中,一个镜头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把刚挤到碗中的牛奶端给孩子喝,当孩子喝了一口后,立刻转身递给自己的祖母,体现出了对中华文化“尊老爱幼”的认同。草原人民的敬老传统在这一刻让人深深铭记与感动。《千年的守护》讲的是蒙古族的一个神秘的部落达尔扈特人,他们把守护成吉思汗当世世代代的使命,从成吉思汗逝世至今已经延续了800多年,这样的忠诚震撼着所有的观众,因为这不仅体现着“忠诚”,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毅力、骨气”。由此可见,草原人民的行为不仅体现中华传统价值观,而且是忠实的继承者和坚强的维护者。

二、中华民族性格的认同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逐渐积累在行为、思维、心理的表现总和。每个民族就像是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而由众多民族所组成的国家的性格也就从各族丰富多彩的性格个性中被抽象化的概括出来。

草原纪录片作为现实的“记录者”,真实地记录着草原民族的性格。例如,《宝饶的故事》中,由于额济纳河干涸,宝饶一家千辛万苦为自家羊群寻找水源所表现出的坚强。《训鹰散记》中,鄂温克人在冒着严寒环境的训鹰中所体现的智慧。《没有缝完的蒙古袍》中娜仁图雅为了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坚韧。《父亲的眼泪中》中,两位父亲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草原母亲的爱》中展现的温柔、心胸宽阔又真挚的母亲形象。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性格的体现。

民族性格决定着民族的命运。我们的中华民族曾经以优秀的民族性格创造过盛世大唐,也以优秀的民族性格打到外来列强。民族性格会给予民族成员无限的精神与动力。新时期,中华各族儿女还将以优秀的民族性格去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理念的认同

自然是人类的母体,人类在大自然中得到了进化和哺育,而人类的活动又会对自然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古人早有论述。尤其是,华夏儿女早已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其中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便是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最好回答。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从古至今以拥有天然草原而文明中外,这里的人民生活与天然的草原息息相关,难以分割。放马牧羊、狩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自然的崇敬视作至死不渝的信仰,千百年来怀揣在心中,这也是草原纪录片的主要背景构成。例如,《驼殇》讲述的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双峰驼数量逐年下降,而牧民额尔登在极度艰难的生存环境并中没有放弃牧养骆驼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展现了牧人与牲畜间丰富的情感世界。《在阿妈的宝贝》中,苏米雅阿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一只先天不足的骆驼孤儿,并温柔地称其为“宝贝”,他们相依为命一起生活,游走在城市边缘。从这些纪录片中,都能看出草原人民与大自然的相依相偎。

十八大提出构建“美丽中国”的使命,体现华夏子孙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是对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精神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一理念使人们深深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它是中华民族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源动力。

四、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

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平等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采用多种优惠政策。国家在各个方面积极努力,显示出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与关怀,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

从1947年内蒙古草原刚刚建立人民政府至今,草原各族人民在憧憬与希望中热情地参与祖国的建设事业,把自己当作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草原影像也清楚的记录着草原人民对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认同。例如,《阿妈的宝贝》中展现的乌拉特戈壁是国家为了遏止生态恶化退耕还林的试验地区,当地牧民为了支持国家政策纷纷主动搬到了附近的城市。《牧归》讲述的是兴安盟八达嘎村一个名叫根成的牧民全家的生活,尽管身有残疾但是作为家庭顶梁柱的根成来说仍然不得不挑起养活一家老小的重担。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自然环境,根成一家在没有考虑未来生活着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祖祖辈辈的劳动方式,努力寻找新的生活。

草原文化的原生态影像记录了草原人民中的共同记忆的同时,也推动了草原文化的族群传播与交流。对中华各族文化产生互融,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纪录片必将提升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1] 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01):147-162.

J952

A

1674-8883(2015)15-0253-01

时静(1990—),女,山西晋城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纪录片性格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猫的性格爪知道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性格描绘词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