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独立纪录片现状与发展探析

2015-02-26汪雅晴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纪录片

汪雅晴

(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独立纪录片现状与发展探析

汪雅晴

(安徽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本文通过数码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总结出独立纪录片的当代成长环境和传播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

独立纪录片;传播;发展

一、独立纪录片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一批文化“盲流”,他们是一群主动从体制中脱离出来寻求理想的文化人,这一批人构成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中坚力量,1990年《流浪北京》的横空出世,也提示着中国独立纪录片时代的到来。

独立纪录片作为关注社会万象的一种由个人自发制作的、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人文关怀的影像表达形式,不仅承担起了表述作者个人意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反映出社会群体生活现状,通过作者个人不受外界约束的创作,来表达出自己对于某一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独立纪录片特点

(一)“独立”

独立纪录片的制作主体被称为独立制片人,他们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奠定了一部独立纪录片的整体美学风格和叙述视角,他们拍摄独立纪录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阐述自己个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他们大多数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不会为了利益而向市场口味妥协,他们拍摄的资金来源大多数都是自己出资或者是众筹资金,因而在制作上可以很少受到外界干扰,而能够做到独立。

(二)“现实”

中国人口众多并且幅员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每一个地方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每一种不同因素又能够带来诸多不同的生活状态,也就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底层人群生活状态,边缘群体的精神状态、留守儿童、民俗继承等等。这些问题的显现伴随着中国人口流动的幅度增加而变得更加的直接和客观,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现实,也就形成了很多可以用来述说的现实题材和拍摄角度,同时由于电视台的政治立场问题,又很难投入人力物力去进行拍摄。因此,独立纪录片也就承担起了记录中国真实历史影像的责任。

(三)“个体”

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不同存活方式决定了两者之间代表对象的不同,体制内纪录片多记录着代表着大多数人的社会,而独立纪录片则是通过个体的呈现来反映某个群体的生活形态。

体制内的纪录片有专人分工负责现场把控,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要求严苛,而在独立纪录片中,独立创作人会承担记录者的作用和功能,同时也会参与到纪录片当中去,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承担起传递影像的职责。在体制内纪录片的拍摄中,每一个画面的呈现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通过镜头语言的美感来为观众传递某种审美情趣,而独立纪录片的拍摄是非设计的。在独立纪录片中,主角往往不是引人注目的成功人士,而是生存在社会上某个小角落里的小人物,独立纪录片就是通过他们,以自己为创作主体,传播着这些影像主体的生活百态。

三、数码技术发展为独立纪录片带来蓬勃力量

(一)独立纪录片拍摄手段

独立纪录片拍摄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由拍摄者自筹或者众筹,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始终是游离在庞大的影视公司和制作程序之外的,这也是为了保证独立纪录片拥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前提条件。但是失去了专业影视机构的技术和财政支持,也使得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拍摄条件变得十分简陋,很多的独立纪录片导演都是凭借着一台简单的摄像机甚至是单反、DV机就能够完成一篇纪录片的拍摄。但是由于数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很多数码摄像工具的使用更加便捷,价格也更加的亲民,为独立纪录片的发展打通了更多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中来。

(二)独立纪录片后期制作

很多的独立纪录片的拍摄完成之后,为了更好地保存现实感,很少会像专业的影视公司那样对影片进行多样化的剪辑以丰富画面感,也不需要进行很多特效的叠加去增强可看度,甚至有一些影片,为了追求真实的艺术表达,基本不会再使用后期制作手段,这样一种要求较低的后期制作也使得独立纪录片的制作不会呈现出太大的难度。

另外,在后期制作中,由于现在数码产品的进一步普及,相应的后期制作软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不论是剪辑还是配音、调色或者是字幕的制作,都能够更加方便的操作,这也为独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新媒体形态对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冲击与影响

(一)纪录片主题选择的新变化

由于受到新媒体传播环境多元化的影响,纪录片也在悄然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形态体现出了由社会向个人的发展历程,在以往的独立纪录片中,影片会将视角转向某一个社会问题,视角更加偏向于大范围内的“国计民生”的问题,忧心的是天下走向,这一局势现在正在慢慢转变。由于新媒体传播形态的转变,每一个个体都透露出想要充分展露自己思考的渴望,也涌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思维模式,现在的独立纪录片的更多的是关照个人的内心,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思考,这些创作视点的转变,也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到更多同道中人的跟随,从而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传播。

(二)网络传播为独立纪录片打开新大门

独立纪录片在国内的主要传播渠道有各种民间社团或官方半官方组织的展映活动、电视台栏目播放、少数“圈内人”之间手递手式的人际传播以及网络传播。[1]民间社团或官方半官方组织的展映活动带来的效果比较直接,而且这一部分的观众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但是展映活动的举办一般都是定时举行,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到场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观众的辐射面积较小。

在电视台栏目进行播放能够受到较大的关注度,并且能够引起较大的反响,但是由于电视台栏目在意识形态上有更多的要求,因而会对影片进行重新地剪辑和后期制作,会对影片所要传递的思想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阉割,造成独立纪录片不独立的状况。

少数“圈内人”之间手递手式的人际传播是一个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在小范围内能够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人际传播的限制,会造成独立纪录片发展的困局。

网络媒体的崛起,为独立纪录片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打破了独立纪录片传统传播途径在场地、人员、范围、影响等等因素的限制,带来多向传播,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对于题材的开放性,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保持独立纪录片的原汁原味。“对一直苦于缺少观众交流观摩的纪录片作者而言,互联网为他们提供的不仅是更广大的潜在观众群体,而且使自己的低成本作品获得了与电影大片旗鼓相当的传播机会。”[2]

最近几年,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传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更加普及,使得独立纪录片的作者能够非常便捷的就在网上上传自己的作品,并且能够即时的和观众形成交流,更好的阐述自己的观念。

五、未来独立纪录片发展趋势

(一)独立影像制作人群体扩大

由于数码摄像工具的更加低价可得以及编辑制作工具的简易上手,能够使得独立纪录片的入门门槛降低,会为独立纪录片涌入更多的制作人带来条件,同时在这个处于被无数信息包围时代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一种想要发声的渴望,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表达的渴望,但是由于独立纪录并不是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因此,独立影像制作人群体的扩大也仍然有一定的范围。

(二)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充满艺术构思的行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涉很少,作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构造一部影片,但是影片的质量也就需要视作者的功力和审美以及对于世界的审视方式而定,随着更多的独立纪录片的出现,这一问题也越发的浮出水面,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在我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独立纪录片,如《流浪北京》《姐妹》以及《老头》等等。但是还有很多仅仅是记录了生活而不是表达生活的作品,也许他们是想反映出某一社会问题,但是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最后变成一些画面嘈杂、音响混乱的作品。

(三)“独立”变成“商业化”

很多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一般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无论是自筹资金还是选择众筹得来的资金,和国内很多院线大片动辄上亿的投入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为了拍摄出更好的作品,很多制作人只能以盈利的方式卖出去自己的作品,再投入到下一步纪录片的拍摄中去。因此,很多制作人不得不接受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干扰,但是这个时候,独立就变得不那么“独立”了,而是披上了商业化的外衣。

六、结语

中国独立纪录片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阻碍。首先有来自广电总局的严查令,另外没有资金来源造成拍摄困难,再者还有传播渠道与其他影视作品相比仍然有很大限制等等问题,中国独立纪录片可谓是在冰封中煎熬成长,但只要独立创作人心中还存有一粒火种,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仍然可以燃成熊熊火把,照亮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1] 刘士礼. DV语境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多元化趋势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张彦峰.内地独立纪录片的传播方式探微[J].大众文艺,2015(02).

J952

A

1674-8883(2015)15-0206-02

汪雅晴(1991—),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大学2014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改革与社会变迁。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