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媒体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职业定位

2015-02-26王克芬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信息

王克芬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浅论媒体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职业定位

王克芬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媒体融合环境下,对于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具备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才能当好全媒体记者。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手中掌握丰富的采访线索,联系大量的专家,获得多方面的资源和信息,让报道信息量更大,更加吸引读者。要提高互联网思维,作自媒体的实践者。但更关键的,要始终牢记自己作为职业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出无愧于自己和时代的作品。

媒体融合;记者;职业定位;互联网思维;责任感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势如潮涌,而对媒体行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以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以往上班族乘坐地铁时,往往都要购买一份报纸,借助上班的匆匆时机,阅读并了解最新的时政信息,以至于传媒行业纷纷发行免费的地铁报,通过巨大的发行量占领广告市场求得发展。但现在,这种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低头族”,许多人乘坐地铁不再手拿报纸阅读,而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了解最新的时事信息,自己感兴趣的足球、财经、明星等信息。更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以及便捷的搜索、定制化等特点,对于传统媒体的固定程式化报道,是个巨大的优势,让传统媒体迅速走上了下坡路。

虽然各家媒体将真实发行量看作是核心机密,不愿意示人。但报纸的纸张用量却是瞒不住的秘密。据2014年中国报业物资供应年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14年全国报业用纸量为276万吨,比2013年减少31万吨,下降幅度为10.1%。但实际上,这种下降速度呈几何级数在增长,甚至有专家断言,也许很快就会有传统纸媒经受不住新媒体的冲击走上死亡之路。这种预言不幸成为现实,就在今年7月12日已创办逾半世纪的香港《新报》停刊,不到一周时间,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创刊76年的《成报》也宣布暂停出报。两份报纸的停刊显示新媒体和互联网新闻的冲击,已改变了读者的读报习惯,传统收费报章经营困难,有些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

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唯有走融合发展之路。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处在新闻源头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意味着什么呢?

一、要跟上时代步伐,当好全媒体记者

传统媒体里,集聚了大量的新闻人才,他们受过专业新闻训练,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着强烈的新闻意识,对传统媒体报道驾轻就熟,但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中显示出劣势来。

新媒体和全媒体代表的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在新媒体中,融合了全媒体的概念,不再像报纸的新闻,只刊发纯粹文字的内容,可以配合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图表等,形成报道。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所说,在媒体融合时代,非常需要这种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这无疑是数字时代“时势”造出来的职业。可以说,在新媒体的报道环境中,只要有利于新闻传播的手段可以全部使用上,目的是扩大报道的阅读吸引力,让更多的读者点击,力求最大的传播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如果在以往的报社,也许只需要文字写作能力强,能够将采访到的素材加工成报道稿件即可。但在全媒体环境下,记者就不仅要通过自己的采访,通过文字能够表达,还需要掌握摄影、摄像、录音等技能,力求全方位给读者现场情况。

以某报社派赴某位记者参加某个重要活动采访为例。作为一家媒体,一项采访活动不可能派出多位记者采访,那么,对于这位记者来说,就需要掌握摄像、摄影、录音等多项技能,才能完成全媒体报道的任务。有时,记者在现场,未必需要配备专业的摄像、摄影、录音等设备,仅仅靠着手机即可完成这些任务。一图胜千言万语,一段小视频就能吸引来更多的读者点击。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虽然未必增加很多报道成本,但的确通过记者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报道效果。

除了采访本身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外,作为一个全媒体记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移动网络使用能力,即可以迅速地将自己拍摄的视频、图片等,通过手机传输到后方,方便后方编辑加工使用。

在实践中,有些记者现场拍摄了资料,但由于网络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现场网络条件不好等,影响了新闻的播发时效,导致在和其他同行的竞争中被动。现在,记者是否熟练掌握各种上网技能,俨然成为记者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技能。尤其在时常派出记者赴国外参加各种重要活动采访,在相对于中国的不同的网络环境中,甚至手机通信等不如中国发达的国家中,如何实现采访信息的及时快捷传输,才是真正对全媒体记者基本功的考验。

不仅是采访技术的运用,还在于稿件写作文风的改变。“全媒体新闻报道相较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更为短小精悍,便于快速报道;视角更趋于平民化,以便与受众充分互动;采写发布更为迅速,以此将全媒体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1]这就对记者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为传统纸媒等写作了传统的稿件,还要转换视角,将同一题材压缩或修改为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稿件,就在这一修改转换过程中,记者能够体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求的不同。

二、学会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采访报道线索的能力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但与之俱来的问题和“副作用”是:汹涌而来的信息有时使人无所适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爆炸”、“信息泛滥”。

“媒体的融合,要求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能进行有效地筛选、探寻,鉴别出真正有价值的重要信息,并将这些散乱的信息深刻地、立体地、逻辑地呈现出来,使其转化为知识。”[2]对于媒体记者,如何在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的海洋里,遴选到适合自己的报道选题、报道线索、参考数据等,是记者的基本功。

传统媒体往往设置了报料电话,了解信息的群众将线索反馈到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派出记者赴现场采访,完成了这一报道过程。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的发布者,原来的报料者可能本身就变成了记者。而专业记者,需要通过朋友圈、微博、微信等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以自己作为专业记者的能力,做出更加深入完整准确的报道,在新闻大战中取得优势。

许多全媒体记者还通过猫扑、凯迪社区、本地论坛等获取采访线索。而检索功能和云数据的使用等,能够通过提供类似事件、相关链接等,扩大了参照系和阅读视野,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说服力和理性色彩。

一个在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必须是一位“富记者”,这个“富”,不是“富裕”,而是“丰富”。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中掌握丰富的采访线索,联系大量的专家,获得多方面的资源和信息,让报道信息量更大,更加吸引读者。

三、提高互联网思维,作自媒体的实践者

当新媒体、自媒体眼花缭乱地发展的时候,渐渐地,脱颖而出的,仍旧是那些专业媒体记者所做的自媒体。因为他们能够掌握最权威的信息,熟悉公众的心理,能够利用专业优势,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但一个记者尝试自媒体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一个提升。从以往完成媒体单位所制定的工作量,获得好新闻奖励等实现人生的价值,过渡到关注自媒体发布的新闻中读者的点击量、与读者的互动,以及分析读者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职业类别等,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一个提升和激励。一位记者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从事了几十年摄影,但却只有在自媒体环境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读者对我的期待,对我的褒扬,我必须继续拿起相机,做好我分内的工作。因为,在传统媒体中,一个记者完成了稿件无论刊登在报纸上还是广播电视中,几乎很难得到读者的反馈和补充,很难了解到具体的读者信息,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启示往往来自同行或前辈的教诲,却缺失了最关键的读者这一环的信息。但自媒体却真正弥补了这个环节。

许多专业媒体记者加入到自媒体行列中,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媒体刊登信息容量有限,自己在采访中获得的大量的音视频信息无法全部展示,可以借助自媒体的补充,扩大信息的发布;另一方面,是经营自媒体所获得的成就感。在这里,可以得到读者的鼓励,甚至启发。自己给自己当总编,则更能够检验自己的新闻处理能力。越是经历广的老记者,越积极开辟自媒体,因为手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读者的检验,以及阅读量的多少,知道新闻的价值。日积月累,也成为自己出书的资本。

四、不忘肩负的责任,当好“桅杆上的瞭望者”

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如果一个国家是一条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这艘船桅杆上的瞭望者。面对汪洋海面一切不可预知的情况,要做出最细致地观察,对或将触礁的危险发出及时的警告。”这句话提醒了记者的神圣使命感,一直成为媒体人引以为自豪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媒体中,神圣的职业荣誉感也代表了一种职业情怀。“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所有入职记者的告诫和提醒。新闻记者都会依赖于某个媒体生存,而这个媒体在社会环境中拥有的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获得的各种采访资源,保障了记者的归属感、使命感。

在新媒体环境中,记者的自我个性更加张扬,但这种职业荣誉感应该更加强烈。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要自觉当好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无论在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里,还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媒体传播环境中,都能够牢记自己作为职业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出无愧于自己和时代的作品。

一位意大利哲学家曾说,20世纪是权利的时代,而21世纪将是责任的时代。德国哲学家汉斯·乔纳斯也表示,随着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增加,责任的自然生态也产生了变化。他由此提出了普遍责任的概念:首先,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负责。第二,更大权力,更多知识,更多责任。第三,除非我们协作之后仍无法改善状况,否则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无力改变。[3]

责任,让我们在新媒体发展的大潮面前保持自己的优势,也真正体现出一个媒体人的专业品质。

“以往的职业原则要求记者在新闻中尽量弱化自身的存在感,突出新闻事实。但是新旧媒体融合要求记者更多地理解和运用新媒体,新媒体平台是身份更是平等的平台,除了代表媒体的官方账号外,记者等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身份也成为受众关注的重点,他们通过这一途径和记者交流,为记者提供信息和反馈,一定程度上也通过这一途径监督媒体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所任职的媒体。”[4]每一位记者属于所在的媒体,因此才有了记者身份。强化这种监督和责任,可以让媒体的报道更加具有感召力,让记者也更加有责任感。

无论你喜欢与否,新媒体的到来不可抗拒。媒体融合,将是媒体发展的趋势,也将会成为许多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媒体记者,要抓住这一机遇,紧跟时代潮流,重新定位自己,才能实现自我的新的发展。

[1] 朱林,刘一伟.全媒体记者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探讨[J].大家,2012(20).

[2] 魏国荣.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记者转型探析[J].军事记者,2015(2).

[3] 曲折. 21世纪是责任的世纪[J].中国慈善家,2013(4).

[4] 吴全意.传统媒体记者在媒体融合形势下的调整应对[J].新闻传播,2014(9).

G214.2

A

1674-8883(2015)15-0098-02

王克芬(1982—),女,新疆库尔勒人,本科,从事技术编辑、信息调研、市场营销及推广。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展会信息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