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优化
——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为例

2015-02-26易睿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凤凰卫视类节目电视新闻

易睿佳

(四川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优化
——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为例

易睿佳

(四川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体的出现让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凤凰卫视的《全媒体大开讲》栏目为观众展现了在新闻节目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即时互动。本文将在认识我国主流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所面临困境的基础上,分析《全媒体大开讲》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以此来寻找到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优化方向。

电视新闻评论;全媒体大开讲;媒介融合;互动

电视历来被誉为宣传领域的带头人,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对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相对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型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原本只有电视独有的声画一体的传播方式如今也已不再新鲜,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融合趋势。如何把新媒体对于评论类节目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凤凰卫视有了全新的尝试。2015年1月1日凤凰卫视推出《全媒体大开讲》,此节目虽主打资讯,但其评论的部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将评论环节融入其他新媒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本文将在分析我国主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础上,将《全媒体大开讲》栏目与之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明确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优化方向。

一、我国主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

节目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目前,我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形式主要分为访谈形和述评形两类,访谈型如《新闻1+1》《石评大财经》等,述评形以《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需要说明的是,此两种类型相互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特别是述评几乎是每个评论类节目都乐于采用的方式,只是其中“述”和“评”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而已。在《焦点访谈》中,通过对某一期节目各部分播出时长的记录,发现“述”的部分占到了14分钟,而节目的总时长是16分钟,这说明“述”占到了87.5%的比重,“评”只是在节目的头尾串联之中简短的出现。笔者同样对《新闻1+1》某一期节目的各部分播出时长进行了记录,数据显示24分钟的节目中,“述”和“评”的比重是旗鼓相当。《新闻1+1》虽比《焦点访谈》更加重视评论在节目中的比重,但是对新闻事件以及背景资料的阐述依然占据大部分篇幅。述评结合是多数新闻评论类节目乐于使用的节目形式,当一种形式的到观众的认可,同类型的节目往往跟风而动,导致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严重制约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但此种重述轻评的现象却似乎成了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评论主体单一,缺乏互动性。在我国主流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个,对本期事件或话题进行评论的主体一般由主持人和特邀评论员组成,某些节目甚至连特邀评论员也没有,而是由主持人一个人来完成播报、串联和评论等各项工作。例如,《焦点访谈》如今还沿袭着主持人评论的模式,而《新闻1+1》则是主持人和专家评论员一问一答进行配合。评论类节目每天涉及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个个不同领域,即使节目主持人再博学,也难以面对各个选题都能有精彩深入的评论,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或是浅尝辄止恐怕无法满足观众们的需求。由此看来单纯的主持人评论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了。而主持人与专家评论员配合虽然解决了评论深度的问题,但是大众不仅仅要听到上层,即各种专家、官员、学者们的分析点评,他们也希望能在节目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即和自己一样的普通民众的心声。提别是在微博盛行的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大众针对各类事件和话题的发言意识越来越强。提升节目的互动性,实现多元的评论主体,是评论类节目大势所趋。

运行机制限制,缺乏时效性。电视传媒最值得称道的一大特点就是迅速快捷,但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各类手机中各类带有推送功能的新闻类APP的应用,使得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几乎实现了“零时差”,并且能快速准确的传播给受众。如今,热点事件发生之后,通过微博能将消息进行转载、传递和扩散,跟帖和评论让人们能对新闻事件即时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每一个热点事件的发生,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就如石子击中水面,泛起无限涟漪,最后能波及整个湖面,从而在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而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虽然同样关注社会热点和百姓民生,但是电视节目遵循其固有的运行机制,必须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才能开始播放。日播新闻类节目的首播一般定在晚间的黄金档,而周播节目更是要待到一周的某一时间才播出,此时热点早已变成旧闻,甚至成了明日黄花。可见,传统的节目模式导致媒体反应滞后,这是新闻评论节目,尤其是周播的节目面临的尴尬,进而引发自身生存危机。

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全媒体大开讲》特色分析

凤凰卫视2015年1月1日推出《全媒体大开讲》节目,这是凤凰卫视在沿袭《全媒体全时空》和《全媒体周刊》的模式上对全媒体新闻节目进行的一次全面升级,首次尝试日播80分钟的直播节目。节目虽然定位为新闻咨询,但是其中新颖的评论方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通过糅合全媒体资源,就当天热点话题,打造了一个全媒体参与报道、民众互动讨论的平台。

打造多平台评论,全员互动参与。《全媒体大开讲》节目的标语是:我们开放话语场,期待和你“有话一起讲”。节目试图通过新媒体技术与观众们产生互动,力求打造一个全民参与、全民互动的媒体讨论平台。节目的评论主体不再是主持人一个人,每期除了邀请凤凰卫视专业的新闻评论员对新闻进行即时评论之外,每一位观众只要愿意对本期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有机会参与到节目当中。网络民调、微信留言、微博跟帖全方位捕捉受众的意见性信息。《全媒体大开讲》这种多平台的评论方式,让评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不再是一个难题,更多地在节目中表现民声视角拉近了节目与观众间的距离,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

全新的演播形式,创新的播报方式。《全媒体大开讲》为了在演播室中体现全媒体大开讲的理念,在布景上沿袭《全媒体全时空》前卫时尚的设计理念,将播报进行分区,通过主持人的话语连接很好地把各类媒体平台与次演播室连接在一起。节目中共有九位主持人,每期节目采用三位主持人加一位评论员的模式,主持人之间又有两位主要负责新闻播报和串联,另外一位则负责观众的即时互动。节目中改变了传统播报形态,通过口语化、聊天似的方式甚至有意模仿新媒体语态,借用网络语汇拉近与观众距离。这种播报方式的改变也不失为一种吸引新媒体受众,创新电视新闻表达方式的一种探索。

三、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优化方向

对照我国主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全媒体大开讲》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比较大的突破,对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全民互动参与评论是大势所趋。我国主流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基本上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媒体决定着一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掌握绝对主导权,而受众却完全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但是,网络的普及让大众尝试到了不仅是作为信息接收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参与评论并成为二次传播者的滋味。在如此冲击下,传统媒体若是故步自封,不久就会失去吸引力。《全媒体大开讲》尝试为公众搭建一个话语平台,使公众的声音在传统媒体这个影响力更大的媒介得到传播,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注重交互式的传播,重新赢回了受众的关注。

打破常规模式,凸显节目个性。随着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机制不断变化,在新的观念与理论的带动之下,单纯的述评结合的节目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发挥电视特性的同时,加强与各种媒体介质的结合。《全媒体大开讲》的节目形式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将传统的专题式的电视新闻评论划分成多个版块,每个版块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使得新闻事件与大众评论紧密结合起来。在节目包装上,有序的演播室分区、亲民的播报语言、有机的组合方式,让原本给人刻板严肃印象的评论类节目焕发出盎然生机。

追求深度与思辨性,加强舆论引导。网络化的普及使得每一个公民通过大众媒介传播言论成为可能,但是这种碎片式的信息接收方式,让个人的评论比较片面甚至偏激。此时,电视作为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更需要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论新闻事件,将大众舆论引导至正确的方向。在这一方面《全媒体大开讲》将节目定位为资讯类,在评论上依然足够深入,节目中利用凤凰卫视专业评论员的优势,对新闻事件进行更有建设性的解读和引导,以大众的评论作为补充,让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G222.3

A

1674-8883(2015)15-0049-01

易睿佳(1991—),女,湖南长沙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凤凰卫视类节目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