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化解和处置担保圈融资风险的思考

2015-02-26陈杏梅

现代金融 2015年9期
关键词:圈内宜兴无锡

□陈杏梅

关于化解和处置担保圈融资风险的思考

□陈杏梅

“跑得稳”才能“跑得远”。能否有效防控风险是决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其中信用风险防控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信贷业务发展深受“担保圈”融资风险困扰,如何有效化解和处置担保圈风险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首要难点、重点问题。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共性因素以及自身产行业结构个性因素影响,无锡地区经济持续下行,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到位注册外资、税收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均居全省末位。与之对应,无锡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也呈现恶化态势,从2012年起,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及增量在全省贡献度逐年走低,不良贷款与占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同业,无锡农行资产质量总体好于他行,但在系统内情况不容乐观。2013年至今,无锡农行累计清收处置了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但仍有数额较大的不良贷款和逾期欠息贷款,以及较大风险隐患贷款。而“担保圈”是诱发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一、无锡地区及无锡农行担保圈基本情况

(一)无锡地区基本情况。近年来,无锡地区因担保圈引发的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已对部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形成较大挑战,也成为左右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稳定的重大隐患。担保圈融资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从区域分布来看,无锡地区担保圈融资主要集中在江阴、宜兴两个县域,江阴通过担保圈融资金额较大,但担保链内涉及企业相对较少;而宜兴地区尽管融资金额较小,但涉及企业更多,风险传染性更大。从担保层级来看,江阴地区担保圈企业未出现担保层级达到六层的情形,企业担保关系大多是相对简单的点式或链式结构;而宜兴地区担保圈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形,集中于3层及以下和6层及以上的圈层,且涉及6层及以上圈层的集团户比例更高,企业担保关系大多呈现的是较为复杂的网状结构,且层级越多,涉及融资金额则更大。

(二)无锡农行主要情况。担保圈风险分布与无锡地区保持一致,也主要在江阴和宜兴两个县域行,其中宜兴支行更是“重灾区”。从涉圈结构来看,一是江阴分行客户担保圈多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结构。由4家大企业集团组成一个点式担保圈,因企业相对范围不大,风险基本可控。另有4家企业集团形成线状担保结构,因参与担保的企业户数相对较少,其资产规模基本相近,担保金额也受到一定控制,风险不确定性较大。二是宜兴支行客户担保圈多表现为线状和网状结构,以网状结构居多。如以T集团为主的12个大型集团企业构成了宜兴地区网状担保圈的主干,另有近90户企业散布在这个网络中。此类担保表面上不易被识别,但由于涉及企业众多,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害性最大。从风险底数来看,由于客户涉及担保圈的结构不同,江阴与宜兴两行担保圈风险缓释的成效和暴露的程度也不同。2013年至今,在“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圈施策”方针指导下,农行综合运用切割关联担保、优化担保结构、置换业务品种、创新业务模式、压降风险余额等多种措施,积极推进担保圈风险化解,目前江阴分行担保圈风险相对可控和易化解,宜兴支行较为复杂,防控难度大。

二、当前化解担保圈融资风险的困难

目前宜兴支行担保圈风险化解成效决定着无锡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走向。由于担保圈融资实际上弱化了担保效果,导致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成为摆设,这些涉圈企业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信用风险的爆发点,一旦担保圈中核心企业出现风险,将出现难以估计的连锁反应,风险有效应对刻不容缓。但担保圈融资化解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一)银企“同舟共济”的信任危机。突出表现为银企双方互不信任、互相指责。受担保圈、担保链牵扯,部分企业偿债能力和意愿呈现下降趋势,部分企业家信用意识缺失,逃废债意向滋生蔓延。部分企业在用信到期时不主动还贷,而是倒逼银行出具续贷承诺后才肯还贷。个别企业及担保企业在预期将出现风险时,出现提前转移资产、逃废银行债权的不良现象。

(二)同业“结对联盟”的诚信危机。为避免信用风险扩散,部分中小银行不尊重政府或监管部门协调会要求,采取大面积收缩贷款等极端行为,甚至违反书面承诺擅自收贷、压贷,提起法律诉讼和查封处置企业优质资产,导致部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因为屡遭压缩贷款导致流动资金枯竭而不得不关门倒闭或主动违约。部分同业的不负责任举动,使得农行在担保圈风险处置与化解上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导致风险加大、损失变大。

(三)外围“捉襟见肘”的能力危机。担保圈风险的化解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上级行的政策支持。但目前,无锡地区的金融同业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下滑和不良贷款高企,普遍受到上级行的严厉问责,遭遇上收信贷权限、缩减信贷计划等惩罚性措施,这些都无形收窄了银行处置化解担保圈风险的余地和空间。此外,与不良资产处置息息相关的法院审判效率、税费缴纳等“接地气”的政策也急需尽快出台,为银行化解风险“打气输血”。

三、下阶段化解担保圈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严格分类,存优汰劣,稳妥化解存量担保圈风险。综合衡量圈内企业规模、经营状况、负债规模及结构等主要因素,将担保圈分为一、二、三类进行管理。并将一、二类担保圈作为持续治理重点。对第一类担保圈,逐个制定退出计划和资产保全计划,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并及时会商政府、法院、监管部门、同业开展风险处置,减小风险影响和损失程度。对第二类担保圈,综合采取压降信用余额、优化担保等各类措施,尽快有效降低担保圈风险。对第三类担保圈,强化对圈内企业经营动态关注,分析风险现状及演变趋势,实施动态的信贷进退策略。

(二)严格管理,明确要求,规范增量业务及存量收回再放业务管理。一是在增量业务把握上,对第一类担保圈内企业,除低风险业务外,坚决不新增任何授信及用信。对第二类担保圈企业,把落实有效抵质押及非担保圈内企业担保,作为用信必要条件。对第三类担保圈企业,优化用信品种,适度办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风险相对小和自偿性强的业务品种。二是在收回再放业务把握上,对第一类担保圈内企业,在平衡企业可承受能力或现金流基础上,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优化担保,并立足于多收和早收,争取年度压降不少于10%。对第二类担保圈企业,逐个制定年度压降或退出计划,争取年度退出不少于20%,同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对担保关键环节进行切割,化大圈为小圈,降低风险。对第三类担保圈企业,在锁定风险净敞口前提下,努力置换授信业务品种,增加自偿性较强的国内外贸易融资或银票等业务。

(三)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全力防止高风险担保圈风险传导。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监管部门支持。协调建立高风险担保圈数据库,确定区域内高风险担保圈及化解风险的关键环节或重点企业,提高担保圈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对涉圈重点企业,协调其推动各债权行组建存量银团,及时提出银团方案,制定好合理的分期还款计划,确保企业平稳过渡。对圈内个别企业部分存量贷款可能出现因无法落实担保导致无法按期周转的,建议政府尝试引导和协调企业各自筹集部分资金,和政府共同注册成立新的企业,组建具备互助性质的担保平台。对担保圈内关键风险企业,建议政府在法律框架内研究阻断担保链风险传导的路径,如对圈内处于关键环节的高风险企业引入破产重整程序,暂停对其所有诉讼(保全)和执行程序,避免对担保人立即追偿和司法执行;或在重整方案设计和表决的法律程序中,研究对担保人适当的保护性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创新运用总省行再融资、重新约期等政策,对暂时经营困难、具有持续经营基础的风险企业,及时制定风险化解方案,积极运用再融资、调整期限、调整品种、调整承贷主体、实施优惠利率等重组政策加快推进风险化解;实施定向打包,为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定向处置建行、农行、交行的大额不良贷款,对农行来说,不失为压降不良资产的有效办法。

(作者系农业银行无锡分行行长)

猜你喜欢

圈内宜兴无锡
无锡一棉
你不在
“打针”
宜兴釉陶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