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2015-02-24王俊芳高艳霞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05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倍数红细胞血液

王俊芳 高艳霞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 056000



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王俊芳高艳霞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0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所在并拟定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临床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度。方法:收集2013年3月12日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同种血型的血液样本64例,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探讨采血量的多少、溶血与否进行全自动血分仪检测前稀释准确度对血液样本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当采血量为1ml时,与正常状态下的2ml相比,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差异;溶血的样本与正常样本相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样本稀释不准确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也有显著差异的影响。结论:采血量不准确、溶血、样本稀释不精确均是易于引起临床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只有对应环节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血液细胞检验即为通常意义上的血常规检查,是指对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等血液细胞的相关数据以一定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检测的项目,是最基本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和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检验手段之一,为多种血液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1,2]。而准确的检验结果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先决条件,因此,本文以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为实验条件来分析比较采血量、溶血及样本稀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环节的质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3年3月12日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志愿者样本64例,血型均为A型,志愿者均经过B超、生化检查、心电图、CT检测证实为健康人员,没有合并基础疾病。64例志愿者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1.7±8.3)岁,所有志愿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实验方法

1.2.1采血量的分组及处理。每位志愿者均用EDTAK2抗凝的血常规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管,命名为A、B管,其中A管采血1ml,B管采血2ml,将64例志愿者的A、B管血液分别混匀并均分成64份后,其余操作按照血分仪操作说明进行并且完全相同以对比采血量的不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2.2溶血的分组及处理。将上述步骤得到的64管B管血液分出1ml在EP管中,用牙签搅拌造成溶血样本以对比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后续操作步骤均相同。

1.2.3样本稀释倍数的分组及处理。按照血分仪的工作原理,本文中正常稀释组RBC/PLT 的稀释倍数为 1∶15 000,WBC/Hb的稀释倍数为 1∶250;非正常稀释组高倍稀释组RBC/PLT的稀释倍数为 1∶45 000,WBC/Hb的稀释倍数为 1∶750。本文所有检测结果都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

2结果

2.1不同采血量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采血量为1ml组采血量少组和采血量为2ml组采血量正常组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得出,不同的采血量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且采血量少组与采血量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2.2溶血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溶血与正常状态下的血液细胞进行检验及对比分析得出,与正常样本相比,溶血所致的红细胞破裂及内容物的释放入血会造成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中RBC、PLT的不准确,这种不准确与正常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WBC与Hb并无明显变化。

±s)

注:根据溶血与否分为正常组和溶血组。

2.3不同倍数的样本稀释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倍数的样本稀释后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正常稀释样本组相比,高倍稀释组RBC、WBC、Hb、PLT的水平呈现不规则变化,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倍数的样本稀释对血液细胞

3讨论

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中,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验室的普及,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在结果使用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3]。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来提出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从而提高结果可信度。

3.1按照规范将采血量限定在2ml本实验发现,采血量不足时RBC、WBC、Hb及PLT水平较正常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采血量不足是在临床血液标本检测中最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真空采血管中当采血量为2ml时,EDTA的浓度基本保持在1.5mg/ml,当采血量过少时,EDTA的浓度就相对升高,若采血量只有1ml,EDTA的浓度会上升至>2.5mg/ml,会使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出现肿胀,RBC、WBC、Hb及PLT的水平改变[4]。针对此部分所需严格执行的质控措施为:采血者在采集血液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将血液采集够2ml并及时适当混匀,采血后及时检测。

3.2预防样本溶血数据提示,溶血后RBC、WBC、Hb及PLT发生明显变化。溶血也是临床血液检测中最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溶血后的标本由于红细胞的破裂和内容物的释放,导致血液中部分物质发生改变,如红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增高。血分仪在进行检测时将大于一定阈值的脉冲定义为红细胞,将小于一定阈值的定义为血小板,发生溶血时,由于红细胞破裂形成大量碎片,导致血小板的检测值发生剧烈增高[5]。此时的质控措施为:加强采血及运输人员的训练,避免出现样本溶血,如采血规范、穿刺技术过硬、摇晃均匀、运输及储存温度适宜等。

3.3样本稀释倍数适宜研究发现,稀释倍数过大导致RBC、WBC、Hb及PLT发生无规则变化。细胞在全自动分析仪上的检测原理为电阻法检测,要求血细胞排队通过。若稀释倍数过低,导致血液细胞重合缺损,若稀释倍数过高,导致血细胞在一定量的样本中含量较低,均会影响血液细胞精度[6]。此时质控措施为:样本稀释需按照规范进行,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质控,使用移液器时注意刻度正确,若发生错误重新准备样本而不能将就等。

综上所述,在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重视质控措施,对每个步骤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操作规范化,避免诸多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临床准确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吕丽琴.血液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工企医刊,2010,22(2):342-344.

[2]舒立云.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4-245.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5-236.

[4]朱学农.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2014,20(31):97-98.

[5]孙永谦.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3,11(3):238-239.

[6]邓珊珊,卢杰,吕文涛,等.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197-198.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12-05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15-03

猜你喜欢

倍数红细胞血液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倍数魔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