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

2015-02-2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儿童康复室广西南宁市53002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痉挛针刺有效率

何 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儿童康复室,广西南宁市 530021

运动训练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

何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儿童康复室,广西南宁市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这110例患儿随机分为给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针刺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的实验组,每组55例,然后将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的GDS(Gesell 发育量表)评分、MAS(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指标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其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患儿的Gesell 发育量表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患儿好,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作用明显,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关键词运动训练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运动功能障碍

脑性瘫痪指的是从胚胎发育开始到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脑发育成熟过程中,由某种或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智能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可伴有癫痫发作。在我国,脑性瘫痪的发病率高达0.18%~0.4%,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其中60%~70%为痉挛型脑性瘫痪,它主要累及患儿的椎体系统,使患儿的肌张力增高,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关节的挛缩畸形以及身体姿势异常的临床表现。本文探讨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上述患儿均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行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医辨证中的肝强脾弱分型,且均能按计划要求坚持30d的治疗;均无心、肝、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均无脑肿瘤、病毒性脑炎以及脑白质病等中枢病变。实验组患儿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5~40个月,平均年龄(14.5±9.3)月,智力正常26例,智力轻度异常17例、智力明显低下1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为6~38个月,平均年龄为(15.8±8.0)个月,智力正常26例,智力轻度异常17例、智力明显低下12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变的程度等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针刺治疗,包括头皮针、体针,头皮针取患儿的百会穴、后顶穴、四神聪穴等穴位,体针取肝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命门等穴位,下肢取风市穴、阳陵泉穴、环跳穴、三阴交穴和昆仑穴等穴位,上肢取肩髑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等穴位。实验组患儿在上述针刺治疗之后,予以运动训练,包括Vojta法和Bobath法,运动训练均在专业的康复师的协助下进行。年龄<12个月的患儿,采取Vojta训练法中的反射性腹爬诱导手法以及反射性翻身诱导手法;年龄>12个月的患儿,采取Bobath训练法中的叩击手法、关键点控制手法、反射性抑制手法以及反射性促通手法等4种手法。运动训练1次/d,40min/次,30d为1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1.3.1GDS评分: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以及个人-社交共5个功能区,总分为100分。GDS进步低于10分以内判定为无效,进步10~20分记为有效,进步20分以上记为效果显著。

1.3.2MAS评分:评价有6个等级,分别为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儿肌张力降低达不到1级记为没有效果,患儿肌张力降低1级记为有效,患儿肌张力降低2级记为效果显著控制。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中,按照GD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90.90%;按照MA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中,按照GD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76.36%,按照MA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54.54%。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55)

3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头面部的经脉纵横交错,针刺疗法可以使各个经脉之间的联系加强,另外针刺疗法可以疏肝健脾、疏气补血,疏通经络,故而可以使脑瘫患儿的肢体舒展,缓解关节挛缩。运动疗法以神经重塑及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针对性的对脑瘫患儿不同的活动障碍、异常躯体姿势进行特定的训练,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纠正异常姿势,提高患儿运动的能力。Vojta法通过压迫、刺激脑瘫患儿特定的身体部位从而诱导出患儿反射性的翻身与腹爬动作,产生正常的运动和反射通路;Bobath法通过反射性的阻碍反常姿势以及反常运动,使其产生正常的运动、纠正异常的身体姿势。通过运动训练,可以降低痉挛型患儿的肌张力,有效地改善关节挛缩的变形程度,促进肢体、关节更好的活动,从而提高患儿的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本文中,采用针刺治疗联合运动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障碍,按照GD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90.91%;按照MAS评分,治疗的有效率为78.18%,较单纯应用针刺疗法效果好,说明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治疗作用明显,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绮,肖农,任永平,等.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6):2643-2644.

[2]周陶成,李飞,童光磊,等.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16-218.

[3]刘燕.85例脑性瘫痪患儿综合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9-60.

[4]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7-23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404-02

猜你喜欢

痉挛针刺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很有效率
My Father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