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较大量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临床观察

2015-02-24刘友根湖南省耒阳市中医院糖尿病脑病科421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内科血肿微创

刘友根 王 栋 湖南省耒阳市中医院糖尿病脑病科 421800

40例较大量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临床观察

刘友根王栋湖南省耒阳市中医院糖尿病脑病科4218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较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较大量脑出血(20~35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内科治疗,一组予微创血肿清除+内科治疗,每组疗程共21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经统计学处理后进行对比。结果:单纯内科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48±2.10,治疗后40±1.92。微创+内科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49±1.86,治疗后28±1.67。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明显,微创+内科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较多(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组有效率75%(显效+有效),无效25%(效差+死亡),单纯内科治疗组有效率40%(显效+有效),无效60%(效差+死亡),两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微创+内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脑出血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病因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轻则导致肢体瘫痪、失语等,重者常在短时间内引起脑疝,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科于2007-2013年针对较大量脑出血(20~35ml)共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40例,并与单纯行内科治疗40例较大量脑出血对照,差异明显,微创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6岁,合并高血压62例,糖尿病10例,脑出血量在20~35ml,基底节出血60例,枕叶出血12例,颞叶出血8例,全部病例符合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入选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方法。

1.2辅助检查起病12~48h后经脑CT发现颅内出血灶。

1.3治疗方法(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内科治疗组:用CT片定位确定靶区重点及穿刺点和穿刺针长度,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钻进颅骨,拔除针体,放入圆钝头针芯,推至血肿腔,拔除针芯,即见暗红血液流出,拧上帽盖,连接侧管,并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液态部分,一般第一次清除血肿量为20%~50%,之后拧紧帽盖,插入针型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等量置换,至引流液清亮后注入尿激酶2万U+生理盐水2ml,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引流。之后1~2次/d的液化冲洗及引流。约2~7d后根据复查CT片,血肿基本清除后予以拔除穿刺针。同时予脱水降颅压、调压、护脑、预防应激性溃疡、对症支持等。(2)单纯内科治疗组:予脱水降颅压、调压、护脑、预防应激性溃疡、对症支持等。

1.4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1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疗效。预后判断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标准并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7级):(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或以上,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减不足18%;(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或更多;(6)死亡。将临床疗效分为四级:(1)显效:包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2)有效:指进步;(3)效差:包括无变化和恶化;(4)死亡。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1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差异,见表1(P<0.05)。治疗21d后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疗效评定差异明显(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内科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明显,微创+内科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较多(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组有效率75%(显效+有效),无效25%(效差+死亡);单纯内科治疗组有效率40%(显效+有效),无效60%(效差+死亡),两组差异明显(P<0.01)。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较大量脑出血治疗效果较好。

脑出血特别是较大量脑出血后血肿压迫脑组织,容易形成脑疝,药物保守治疗病死率高[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无需特殊麻醉,仅使用局麻,穿刺针直径约3.0mm,对组织损伤小,且操作简单,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3]。手术时机宜选出血后7~24h[4]。手术对象排除高龄(超过75岁)、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配合内科治疗较大量脑出血在基层医院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王新德,谭铭勋,郭玉璞.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201.

[3]翟思田.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附80例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12.

[4]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8.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25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320-02

猜你喜欢

内科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内转科型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