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2015-02-24杨爱国刘立成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0637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针刺下肢评分

杨爱国 刘立成 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 063700



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杨爱国刘立成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0637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纳入实验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0d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其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05)。随访30d时,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F=7.8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7,P>0.05)。随访30d时,两组Berg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64,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核心稳定性足内翻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足内翻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足内翻一般出现于中风病急性期后,表现为足内翻并下垂或跖屈,足背屈、外翻不能或减弱,足趾屈曲并内收,随意运动差[1,2]。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及步行能力,而采取何种方法治疗足内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疗法采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足内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出血性、缺血性卒中)后足内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原发病构成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n(%)〕

1.2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2)经诊断为脑卒中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MRI或CT证实。(3)脑卒中后偏瘫肢体伴有足内翻。(4)年龄30~70岁,男女不限。(5)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本试验者。

1.3排除标准(1)年龄不符患者。(2)需绝对安静的重症患者。(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4)安静时舒张压高于12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高于180mmHg患者。(5)有严重认知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疾患的患者。(6)不能配合针灸或康复手法训练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4.1核心稳定性训练: 仰卧位:(1)骨盆后倾训练:双膝屈曲放于治疗台上,在治疗师辅助下做骨盆后倾训练,提高腹肌的兴奋性。(2)腹部核心肌群训练:辅助下仰卧起坐及向侧方体轴旋转训练,加强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及腹横肌的兴奋性,提高其弛缓肌肉的肌力和肌张力。(3)在核心控制的前提下做四肢的同时屈或同时伸运动训练,在核心控制的前提下做下肢的交替屈伸运动训练。(4)利用bobath球做双桥运动:辅助患者双小腿放于球上,抬起骨盆,使球在小腿下尽量保持。坐位:(1)治疗师在患者身前,双手放于患者腰部两侧,辅助其做骨盆的前倾与后倾运动。(2)治疗师在患者身后,在背部脊柱两侧由下向上做推法,兴奋背部核心肌群。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1次/d, 45min/次,6次/周,周日休息,共治疗30d。

1.4.2体针:根据“治萎者独取阳明”选取阳明经穴为主,下肢选取患侧的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阳交、绝骨、丘墟,腹部选穴根据薄智云腹针疗法[3]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左右滑肉门、左右外陵。体针直刺或斜刺1~1.5寸,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直刺1~2寸,左右滑肉门、左右外陵直刺0.5~0.8寸。体针和腹针均留针30min,均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具选用30号1.5~3.0寸的不锈钢毫针(华佗牌、苏州),1次/d,6次/周,周日休息,共治疗30d。

1.5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评价其平衡功能。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30d时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05)。随访30d时,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7.875,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及随访30d时 FMA下肢

2.2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30d时Berg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人群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7,P>0.05)。随访30d时,两组Berg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14.664,P<0.05),见表3。

±s)

3讨论

脑卒中后足内翻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大多为背屈肌和外翻肌瘫痪或力弱、内翻肌痉挛、伸肌模式,是一种异常的运动模式[4]。足内翻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使支撑面减小,进而使支撑面不稳定,平衡能力受到影响,患者易摔倒;足内翻亦使患者的身体前进幅度减小,速度减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因此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第一要素。

W. Ben Kibler等人[5]认为核心稳定性是在一个完整的动力链中,为保证力量和运动能够最适宜地产生、传递、控制至四肢末端,而具有的控制躯干位置和运动的能力。核心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就体现在身体能够有效稳定自身,尤其是稳定脊柱区域的能力[6]。核心稳定需要有良好的核心控制,而核心控制狭义上是指躯干深部肌的多裂肌、腹横肌、腹斜肌这3个要素构成的协同运动,也可加上腰大肌后部纤维[7]。只有核心肌群充分发挥作用,躯干才能完成抗重力伸展方向的姿势运动,它是肩胛带上肢功能、步行、头颈部功能的重要基础。核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足内翻,如核心不稳,平衡能力下降,足内翻会明显加重。

针刺是我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康复疗效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8,9]。腹针疗法是一种刺激腹部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治疗方法,腹部腧穴多位于人体的核心肌群上,通过对核心肌群的腹针治疗,有利于提高弛缓的核心肌群的肌力和肌张力,进而从整体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足内翻。体针根据“治萎者独取阳明”理论多选取阳明经穴。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亦选用足少阳胆经穴位,促通腓骨长、短肌的功能,使之兴奋,提高其肌力和肌张力,从而拮抗内翻肌群,使之平衡。

本文应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30d采用FMA评定其下肢运动功能,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其平衡功能,并纳入统计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05),随访30d时,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7.875,P<0.05);治疗前,两组人群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7,P>0.05),随访30d时,两组Berg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14.664,P<0.05)。

由此可见,采用针刺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声强.中风后足内翻的特点及针刺康复治疗对策〔J〕. 上海针灸杂志, 2001, 21(5):36-3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4]于洪梅.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40-41.

[5]W.Ben Kibler,Joel Press,Aaron Sciasci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 〔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6]郭树涛,王卫星,姚旭霞,等.核心稳定性-释义及形成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120-124.

[7]古澤正道.针对脑卒中患者的Bobath治疗方法〔J〕.陈立嘉,译.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9):805-809.

[8]赵琦.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60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528-1529.

[9]刘艳平,田培良.电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90.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3-18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457-03

猜你喜欢

针刺下肢评分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我给爸爸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