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桑叶全程消毒 控制蚕种疫病危害

2015-02-23

四川蚕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粒子蚕种桑园

江 平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绵阳 621100)

坚持桑叶全程消毒控制蚕种疫病危害

江平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关键词:桑叶消毒控制蚕种质量

家蚕微粒子病是毁灭性蚕病,其传播途径有两种: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胚种传染可通过母蛾镜检和补正检查得到有效控制。食下传染的主要媒介是桑叶,由于大自然中多种野外昆虫带有微孢子虫,可通过桑叶感染家蚕。因此,杜绝食下传染,有效切断食下传播途径,普种繁育质量才能提高。做好普种生产过程中桑叶全程消毒,是普种生产过程中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和有效手段。现就近年来笔者从事的普种生产桑叶全程消毒工作,谈谈认识与做法体会,供同行参考。

1桑叶全程消毒重要性认识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植被、森林植被、野外昆虫增加,桑园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野外昆虫对桑园、桑叶的生物污染亦日趋严重。据省外某蚕区调查,在389种野外昆虫中发现菜粉蝶等44种昆虫中有微孢子虫存在,其中13种昆虫的微孢子虫对桑蚕可通过食下或胚种传染。我省报道,蜀柏毒蛾(柏毛虫)、菜粉蝶、龙眼裳卷蛾、杨扇舟蛾等野外昆虫,以及桑螟、桑尺蠖、野蚕、桑蓝萤叶甲、桑天牛等桑园害虫存在微孢子虫,对桑蚕可食下传染或胚种传染。桑叶被微孢子虫污染是造成种茧育微粒子病的发生与蔓延的主要原因。由于常规的消毒只能去除部分灰尘和病原,无法彻底杀灭微孢子,而桑叶全程消毒是目前防止微粒子病食下传染最有效技术措施。因此,正确认识桑叶全程消毒,为种茧育防微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十分必要。

微粒子病的发生与对微粒子病危害的严重性、反复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密切相关。1990年我场普种生产超毒率占94.06%,几乎全军覆灭,损失惨重。后来采取桑叶全程消毒,种茧育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93年普种生产合格率100%。几年后,桑叶全程消毒开始缩水,桑叶消毒工作只进行到4龄即停止,在1997年、2009年、2011年生产再次受到重创。因此,种茧育防控微粒子病要有打攻艰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认真分析桑叶全程消毒在整个蚕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和估量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切实解决劳力、水源、场地及相关设施配备等问题,保证桑叶全程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2桑叶全程浸渍消毒前期准备

2.1 净化桑园,减少桑园虫害

桑园害虫多带有微粒子病原,且一年中世代交替严重。因此,加强桑园治虫,既可保证桑叶丰产,又可提高微粒子病防控效果。通过监控桑园虫害发生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并及时防治。药物治虫采取“抓两头、控中间、长短结合”的策略,即一头抓春期桑树发芽前的治虫(可选择使用甲胺硫磷),一头抓晚秋结束后的封园治关门虫(可选择使用杀灭菊酯);夏伐后及时治虫(可选择使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其余各期可依病虫发生规律及用叶时间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辛硫磷等残效期较短的农药;防治上采取长、短效农药相结合,划片、间隔杀虫,利用天敌、昆虫激素进行生物防治及诱虫灯物理诱杀等,力控桑园虫害。

2.2 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

微粒子孢子广泛存在于养蚕环境中,因此,防止微粒子病以及蚕病发生,应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做到蚕前彻底消、蚕中严格消、蚕后立即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彻到整个蚕期,为蚕种生产创造干净的环境。

3桑叶全程浸渍消毒技术要求

3.1 设备设施及人员配置

一幢标准蚕房桑叶全程浸渍消毒需配置以下设备设施:一间能通风避雨的大房间或雨棚;容积5m3的漂白粉母液池1口;容积5~8m3的目的液池1口;容积5~6m3的消毒池1~2口;池与池之间用带开关的塑料管(直径6~8cm)相连;转速960r/min的脱水机1台;装15kg桑叶的竹背篼120个;装10~15kg桑叶的塑料编织脱水袋和脱水架等设备。另需配备吐酒石液、滴定架、滴定管、试管、碘化钾淀粉试纸、烧杯;耐酸手套、塑料围腰、水靴、口罩或防毒面具、毛巾、排风扇等。

人员配置:技术管理人员1名,技术工人2名,操作工人12名。

3.2 浸渍目的浓度、时间

目的液浓度:1~2龄:0.30%~0.33%;3龄:0.33%~0.35%;4龄:0.35%~0.38%;5龄:0.38%~0.40%。如遇雨天或露水较多时,其标准提高0.1%~0.2%。

浸渍时间:1~3龄:10min;4~5龄:5~

8min。

3.3 桑叶浸渍消毒流程

3.3.1配母液。先将漂白粉配兑成含有效氯1.0%以上的母液澄清备用(薄膜覆盖好池口)。

3.3.2配目的液。在目的液池内根据各个不同龄期使用的目的浓度标准配制好目的液(薄膜覆盖好池口)。

3.3.3浸渍桑叶。每次桑叶消毒时,直接将目的液池中的目的液放到消毒池中,由负责桑叶消毒的技术员在桑叶下消毒池之前,用吐酒石液再次测定消毒池内目的液浓度,确定目的浓度符合标准后,将待消毒的桑叶逐背倒入消毒池内浸消。小蚕期根据每次用叶量,酌情使用目的液,大蚕期每缸每次下叶约80kg左右(每缸药液浸渍4~5次桑叶后更换目的液)。桑叶下消毒池时,注意抖散抖松桑叶,适度搅动、以叶面与药液全面接触、无堆积无重叠为宜。待桑叶全部浸入消毒池内开始计时。每缸测定的标准浓度和每次浸消时间都要如实作好记载备案。

3.3.4桑叶脱水。浸渍时间到后,捞起桑叶装入脱水袋,捆好袋口放入脱水机内脱水5min后取出。

3.3.5贮存喂蚕。脱水桑叶运至贮桑室抖松存放,保持湿润30min,再装入已消毒背篼喂蚕。

4效果与讨论

4.1 效果

近年来,我场在桑园治虫、净化桑园环境和养蚕环境的同时,坚持桑叶全程浸渍消毒,严格按标准要求操作,杂交种种茧育微粒子病控制效果较好。具体见附表。

附表 2012年-2013年生产质量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春季未进行桑叶全程消毒,生产的蚕种合格率只有80%。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的蚕种连续3季100%合格,蚕种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切断蚕儿食下传染是防微的关键,桑叶全龄浸渍消毒是控制蚕儿食下传染最有效的途径。采取桑叶全龄浸渍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微措施,微粒子病可以得到有效控

制,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在目前蚕种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4.2 讨论

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其操作中的复杂性、精细性。做好桑叶全程消毒,应注意以下细节。

4.2.1落实操作工人。桑叶全程浸渍消毒劳动强度大,尤其是5龄用桑量占全龄的80%~85%,最大1d用量在6000~7000kg。因此,落实好人员并能坚持完成此项工作,是完成桑叶消毒工作的保证。

4.2.2准确配制目的消毒液。目的消毒液应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配制。同时,在桑叶浸消过程中不定时测定目的药液浓度,即在桑叶浸消的过程中,随时抽取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进行测定,确保目的液浓度在标准范围内。且随时补充目的药液液量,保证每一片桑叶都能彻底消毒,确保桑叶消毒质量和效果。

4.2.3严格划分贮桑室及用具。已消毒桑叶贮桑室和未消毒桑叶贮桑室要严格分开,用具应分开使用,严禁混用,防止二次污染。

4.2.4准确预测桑叶用量。每次桑叶消毒的计划用量要尽量准确,减少浪费。消毒未用完的桑叶对蚕体健康不利,易变质诱发蚕病,不得留着下次使用。

4.2.5正确选择桑叶消毒位置。桑叶消毒池地点应选择通风良好地方,减少氯气对人体伤害,保证人身安全。同时应保证蚕座安全,防止蚕儿中毒。

作者简介:江平(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桑蚕杂交种繁育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微粒子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