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芳×秋白”一代杂交蚕种繁育技术要点

2015-02-23

四川蚕业 2015年2期

苏 建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夏芳×秋白”一代杂交蚕种繁育技术要点

苏建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三台621100)

摘要:“夏芳×秋白”为我省蚕业生产现行主推夏秋用家蚕品种之一,具有健康性好、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深受蚕农、公司、工厂欢迎。在掌握其品种性状的基础上,配以科学的繁育技术,以期在今后生产该品种时提高繁育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提高蚕茧单产、增加蚕农收益的目标。

关键词:“夏芳×秋白”一代杂交蚕种繁育技术

“夏芳×秋白”为我省蚕业生产现行主推夏秋用家蚕品种之一,具有健康性好,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深受蚕农、公司、工厂欢迎,在攀西、川中、川北等主蚕区用种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夏芳×秋白”的市场年需求量在12~15万张左右,但近年生产量一直处于6~8万张上下。究其原因,该品种在生产繁育过程中,对饲料条件、气象环境、饲育技术等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普种生产场因繁育系数低、生产成本高从而少生产或不生产,造成了当前供不应求的局面。现总结我场多年生产该品种的实践经验,对其品种性状、饲育技术要点及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探讨,以期在今后生产该品种时提高繁育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提高蚕茧单产、增加蚕农收益的目标。

1“夏芳×秋白”近年生产情况

自1995年春季引进“夏芳×秋白”以来,一直是我场选、原、普三级蚕种生产繁育主推品种,至今已有整整20年繁育历史。同时,该品种也是省蚕业总站确定的夏秋用新蚕品种比较试验中唯一的对照品种。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其品种性状、饲育技术要点及关键技术措施开展了大量的摸索、试验、分析、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繁育技术。

1.1 原种产茧及茧质成绩

表1 2012-2014年单张原种产茧与茧质成绩统计

根据对本场近三年单张原种产茧及茧质成绩统计可见,克蚁产茧、公斤茧毛茧粒数、健蛹率等各项指标均高于省定繁育指标,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

1.2 一代杂交蚕种制种成绩

表2 2010-2014年制种成绩统计 单位:张、g、kg

注:均为春季繁育。

根据对本场近5年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可见,该品种克蚁制种、公斤茧制种、单张原种制种等繁育成绩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为理想状态,且日华系无显著差别。

2原种性状

2.1 “夏芳”

中国系统,二化性,孵化齐一,二日实用孵化率达95%以上,克蚁头数2220头左右,蚁体黑褐色,稚蚕趋密性强,体质强健,食桑较快,发育齐,各龄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白,素斑,行动活泼,食桑量大,蚕体粗壮,老熟齐,上蔟营茧较慢。结上层茧,茧形短椭圆。茧色白,茧形匀整,发蛾集中,雄蛾交配性能好,但不耐冷藏。有少数不产卵蛾,单蛾产卵480粒左右,良卵率97%。

与“秋白”对交,可推迟两天出库,“秋白”与“夏芳”对交品种比例为1.1∶1。

2.2 “秋白”

日本系统,二化性,孵化较齐,二日实用孵化率在95%以上,克蚁头数2270头左右,蚁蚕黑褐色,逸散性强,体质强健,发育整齐,眠起齐一。壮蚕食桑较“夏芳”慢。蚕体粗壮,素斑(略现淡半月纹),老熟齐,营茧较快,茧色白,茧形浅束腰而匀整。结茧有浮丝,发蛾迟缓,交配性能好且耐冷藏。单蛾产卵410粒左右,良卵率96%。

2.3 日华系发育进度参考

表3 2014年春季各期经过统计

几年来,在目的温湿度下饲养、保护,其发育进度无显著差异,原蚕区饲养幼虫经过略有增长。

3繁育技术要点

3.1 合理确定原种日华系出库日差

合理确定原种日华系出库日差,是保证制种期发蛾对交平衡的重要措施。对比日、华系品种性状及发育进度,“秋白”比“夏芳”先出库,开差两天较好。

表4 对交品种原种出库日差、上蔟日差参考表

3.2 饲养管理

3.2.1催青与收蚁

为保持化性稳定,催青温度宜高0.5℃~1℃。为保证蚁蚕孵化整齐,转青期应注意黑暗处理,收蚁时间不宜太迟,以防蚁蚕乱爬,造成蚁体虚弱。收蚁最好在上午9∶00结束。

3.2.2饲育温度与湿度

该品种抗性强、耐高温、发育整齐,各龄期应按目的温湿度保护,1、2龄27℃~28℃,3、4龄25℃~26℃,5龄24℃~25℃,湿度在70%~81%左右。各龄眠期中后期至见起蚕时应用偏低温度保护,并适度补湿,防止半脱皮蚕的发生。原蚕区饲育应避免昼夜温差过大。

3.2.3鲜桑饱食

各龄应做到鲜桑饱食,稚蚕期用叶适熟偏嫩,以减少小蚕发生,壮蚕期用叶应保证充分成熟。4龄2~3d和5龄3~5d,食桑旺盛,生长速度快,一定要充分饱食。需保持蚕座干燥减少病原滋生,以保证体质强健,提高健蛹率,增加造卵数。

3.2.4眠起处理

“夏芳”、“秋白”原蚕1~3龄发育快、眠期短,眠起整齐,应适时适当提前加眠网,做好分批提青工作,适时饷食。“夏芳”稚蚕趋密性强,应提早做好匀蚕分箔。

3.3防病消毒

在蚕前、蚕中、蚕后全面按照消毒防病规程要求做好蚕室、蚕具、桑叶的消毒防病工作,大蚕期要加强通风排湿,防止高温闷热,蚕座中多用干燥吸湿材料,勤除沙,减少蚕座湿度。

3.4种茧保护与制种

3.4.1上蔟:熟蚕老熟快而齐,应提前做好上蔟前的准备工作,上蔟防止过密。上蔟温度保持25.5℃(78℉),干湿球差5℃~6℃,保持蔟中通风干燥,以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

3.4.2适时早采茧:该品种营茧快,化蛹快,应适时早采茧。以上蔟后50~70h为范围,60h为中心,轻采轻放,粒粒平摊。采茧过迟,将大大增加碰伤蛹的发生,造成人为损失。

3.4.3种茧保护:以温度24℃~25℃、干湿球差4℃~5℃保护为宜,加强蛹体观察,保证对交合理。

3.4.4制种:“夏芳”发蛾集中,“秋白”发蛾拖沓,应调节好人力、掌握好捉蛾时期。交配时间以4~6h为佳,防止高温,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

3.5 注意事项

3.5.1为防止“秋白”品种营破风茧或吐平板丝出现裸蛹,壮蚕用叶一定要充分成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

3.5.2“秋白”品种上蔟阶段遇低温多湿气候,不结茧蚕发生比例明显增大。“夏芳”品种熟蚕尿液多,注意排湿通风。蔟中应重点把握好“三度”,即温度、湿度、密度一定要合理,以防止人为损失。

3.5.3适温进行种茧与雌雄蛹保护,防止长时间接触过高温度,以保持化性稳定和减少不良卵的发生。

3.5.4“秋白”品种发蛾迟缓拖沓,产卵较慢,为提高单蛾产卵量,制种时须待母蛾充分成熟时方可捉蛾交配,做到长交配短产卵。

3.5.5生产即时浸酸种和冷藏浸酸种,应严格按要求控制产卵时间,保持卵龄相对集中,以保证浸酸刺激程度一致,达到孵化齐一目的。

综述,“夏芳×秋白”一代杂交蚕种深受市场欢迎,普种生产场在熟练掌握其原种性状的基础上,若能充分把握其繁育技术要点,满足与其生理需求相适应的气象环境和饲料条件,抓住关键技术环节,一定能提高繁育系数,生产出优质蚕种,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双赢。

作者简介:苏建(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蚕种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