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5-02-23王清陈湘玉沈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王清 陈湘玉 沈小芳

(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8)



超早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王清 陈湘玉 沈小芳

(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病程中指导早期康复运动,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活动干预。结果 随访期末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梗死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及卒中后3个月的BI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活动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是安全的,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后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速度与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活动;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幸存者中有超过7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国外[2]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早期活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Bernhardt等[3]提出超早期活动(very early mobilization,VEM)的概念,定义为卒中发生后24 h内进行有一定频率的离床活动。我科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2010版规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患者。(2)年龄18~80岁。(3)意识清楚,能够通过文字或者语言与研究者进行沟通。(4)生命体征平稳。(5)NIHSS评分4~16分。(6)肌力评估≤4级。(7)脑梗死后24 h内就诊住院。(8)自愿参加,同意配合本研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2)入院后1 h内病情恶化,合并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3)存在有精神疾病、感觉性失语等不能配合本研究者。(4)发病前即有肢体瘫痪或残疾、伴有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影响活动的疾病、恶性肿瘤等。(5)不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患者10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随访期末观察组退出3例,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首发卒中、卒中部位、就诊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lndex,B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盲法分组和盲法评估。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计算机生成随机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超早期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将会获得两种不同的康复方式。本研究获南京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根据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及临床护理指导对患者实施标准护理,病程中指导早期康复:良肢位的摆放、床上被动及主动运动等,讲解早期离床活动的方法,发放早期活动健康教育资料,不强调患者在一定的时间离床活动及每次离床活动的时间与离床活动频率,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坐立、下床、站立和行走等方面的指导,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内科医生、高年资护士及责任护士、康复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参与。

1.2.2 观察组 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卒中后24 h内离床活动,发放超早期活动健康教育资料。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床椅转移、床边坐立、下床、站立和行走,离床活动每日2次,每次30 min(以患者感觉不疲劳为宜,如患者感觉疲劳或不适,可以减少每次活动时间,增加离床频率)持续整个住院期间,记录每日离床活动总时间,在超早期活动的最初3 d,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体温。

1.3 随访内容 随访期末(卒中后3个月)患者死亡率、随访期末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卒中相关性肺炎、院内获得性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与超早期活动相关的不良事件(跌倒、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梗死后出血)。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

1.4 评价指标 (1)并发症(卒中相关性肺炎、院内获得性压疮、深静脉血栓)判断标准:根据指南规定的标准进行判断[5-6]。(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估。(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应用BI进行评估。(4)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估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生活质量及平均住院日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卒中14 d及3个月NIHSS评分与BI指数比较 (±s) 分

3 讨论

3.1 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可能与早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脑组织及增加缺血皮层的脑灌注而改善半暗带区血供的机制相关[7-8]。本研究中,随访期末未发生死亡病例,可能与选择的患者均为轻至中度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有关,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安全性与Cumming等[3]报道相似。

3.2 超早期活动对卒中后并发症的影响 国外研究[9]提出,部分卒中单元卒中早期仍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增加卒中后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等风险,推荐尽可能早离床活动,指出超早期活动可以减少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Langhorne等[10]学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卒中超早期活动可以降低因卧床而导致的并发症。

3.3 超早期活动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与程度。国内基础研究显示:超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运动协调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训练的第3天就显现出来,并且训练组大鼠的感觉能力与平衡能力的恢复均较对照组更快[7],行走功能的改善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患者本身出院意愿的因素之一。

3.4 超早期活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卒中后14 d或出院,3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早期活动使患者有更多的离床活动机会,改善了患者运动的能力,这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活动是安全、有效的,但样本量有限,未能包括所有脑卒中患者,随访时间也较短。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拓宽纳入标准,延长随访时间,进行多中心研究。

[1] 邓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3):470-472.

[2]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Executive Committee.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i 2008[J].Cerebrovasc Dis,2008,25(5):457-507.

[3] Cumming T B,Thrift A G,Collier J M,et al.Very early mobilization after stroke fast-tracks return to walking furth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 AVER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troke,2011,42(1):153-15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8.

[6]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7):605-607.

[7] 张彭跃.脑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促进脑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8] Cheng X W,Kuzuya M,Kim W,et al.Exercise training stimulates ischemia-induced neovascularization via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dependent hypoxia-induced factor-1α reactivation in mice of advanced age[J].Circulation,2010,122(7):707-716.

[9] Diserens K,Moreira T,Hirt L,et al.Early mobilization out of bed after ischaemic stroke reduces severe complications but not cerebral blood flow: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2,26(5):451-459.

[10] Langhorne P,Stott D,Knight A,et al.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or intensive telemetry after stroke:a pilot randomised trial[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0(29):352-360.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Qing, Chen Xiangyu,Shen Xiaofang

(TheMedicalCollegeof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hu21000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ery early mobilization on acute cerbral infarction patients.Method This study wa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10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in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Nanjing Drum Towe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as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mobilization group and very early mobilization group.Result There were no dead case at the end of follow-up,progressive of nervous functional defects,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infar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mplications and NIHSS at patients discharged,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P<0.05);The AD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at 14 days after stroke onset or discharged and 3 months after stroke onse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Very early mobilization applied for acute cer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safety,and might reduce severe complication due to long-term bed after stroke onset,and improve neurologic impairment,promote the speed and extent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recovery and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Very early mobiliz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南京大学医学院2014年新技术项目(编号:ZSA559)获基金一等奖

王清(1983-),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

陈湘玉,E-mail:cxy04218@aliyun.com

R473.74,R743.33

A

1002-6975(2015)19-1743-03

2015-05-16)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