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2-23盖伟伟

天津药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注射剂本院途径

盖伟伟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天津 300350)



我院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盖伟伟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天津 300350)

目的:统计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共有1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49例,占37.98%;新的药品不良反应8例,占6.20%;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1例,占0.78%;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不良反应128例,占99.2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8例,占44.96%。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依据卫生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涉及的药品种类、累计器官或系统、每例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涉及的主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转归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状态分析 收集的129例ADR报告的报告类型,其中新的ADR 8例,占6.20%;严重的ADR 1例,占0.78%;一般的ADR 120例,占93.02%。

2.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分类,将129例ADR涉及的药品归纳为11类。抗感染药物的ADR最多,有49例,占37.9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的ADR 27例,占20.93%。见表1。

表1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3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29例ADR主要临床表现中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58例,占44.96%,表现为颜面潮红,双小腿、颈部及输液手臂皮肤色红伴瘙痒,浅静脉炎,红肿,皮疹,面部肿胀、多汗,面部胀疼,面部灼热等;全身性损伤24例,占18.60%;呼吸系统损伤17例,占13.18%。见表2。

表2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统计

2.4 ADR涉及的给药途径 收集的129例ADR报告,静脉途径给药发生ADR 128例,占99.22%;口服途径给药发生ADR 1例,占0.78%。见表3。

2.5 ADR的转归 收集的129例ADR报告,痊愈86例,占66.67%;好转42例,占32.56%;未好转1例,占0.78%。一般ADR发生后均立即停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对症治疗。

表3 ADR发生的给药途径分布

3 讨论

通过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每例不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主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转归进行统计分析,1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一般的ADR120例,占93.02%,痊愈86例,占66.67%;好转42例,占32.56%,一般ADR发生后均立即停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痊愈或好转。

由表1可知,本院引起ADR的药品品种居第一位的是抗感染药物,有49例,占37.98%,这与本院抗感染治疗涉及各临床科室,抗感染药物品种多、用量大有密切关系。其中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主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20例,应引起临床注意,用药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严格控制滴注时间。为减少或避免本院抗菌药物引起的ADR,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加强抗菌ADR的监测,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2]。

本院引起ADR的药品品种居第二位的是中药注射剂,有27例,占20.93%,涉及的药物主要为喜炎平注射液。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中药材的来源、制备工艺、附加剂、致敏原及微粒等[3],因此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用药过程中加强用药监护,注重辨证施治,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

由表2可知,本院129例ADR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58例,占44.96%,临床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双小腿、颈部及输液手臂皮肤色红伴瘙痒,浅静脉炎,红肿,皮疹,面部肿胀、多汗,面部胀疼,面部灼热等,这与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可直接表现易于观察到有关,不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一般停药后或给予对症处理后可好转。其次为全身性损伤24例,占18.60%,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紫绀,局部颤抖,抽搐,浑身发抖,四肢冰冷。然而ADR的损害并不都能直接表现出来,器质性的病变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对于ADR的监测,还应关注一些客观指标,长期用药的患者,还需要关注药物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的影响[4]。

由表3可知,本院129例ADR中,静脉途径给药发生ADR 128例,占99.22%,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然而注射剂的添加剂、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引起ADR[5]。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注”的原则,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使用注射剂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及滴注时间,在初次用药30 min内应严密监测患者用药情况,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今后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发现、鉴别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及上报工作,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陈孝虹.本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5):38-39

2 扈福,王健.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4):1056-1057

3 李荣,蒋英蓝,曾敬怀,等.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5):1059-1061

4 付颖,麦丽珍,欧慧玉.2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

5 唐智权,杨思芸.本院7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6):2472-2473

Analysis for reports on 129 cases of ADR in our hospital

Gai Weiwei

(Tianjin Xianshuigu Hospital, Tianjin 30035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129 reports on ADR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classified,statistic process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129 cases of ADRs,eleven drugs were involved, and forty-nine cases were related with the use of anti-infection drugs(37.98%);eight ADRs were first found and reported (6.20% );serious ADR occurred in one patient(0.78%) ; 128 cases of ADR were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ip (99.22%); 58 cases of ADR involved with skin and its appendages(44.96%).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and very important to pay adequate attention to ADR monitoring in clinic to ensure clinical safe,effectiv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adverse drug reactions,anti-infection drugs,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2015-03-08

R969.3

A

1006-5687(2015)04-0047-03

猜你喜欢

注射剂本院途径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