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彭水县为例

2015-02-21何悦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何悦(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渝东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彭水县为例

何悦
(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涪陵408100)

摘要: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全国为数不多的土家族和苗族集聚区域,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渝东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其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能效促进彭水旅游业的发展,并对渝东南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渝东南是中国西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土家族和苗族集聚区域,主要包括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县、秀山土家族苗族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县,从总体上呈现出老、少、边、山、穷等特征,但旅游业在这一地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以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1]。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带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渝东南地区如何在此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带领下,实现快速的发展值得深入的研究。

1 彭水县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1优越的地理位置

彭水地处渝东南腹地,属于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面积3 903 km2。全县有苗、土家等11个少数民族,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区位优势明显,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和乌江水域横贯县境,集成了铁路、公路、水运综合交通网络,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

1.2丰富的自然资源

彭水县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因此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繁多,一二级保护植物达到73种,森林覆盖率达45.5%,是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另外,珍稀动物资源丰富,国家一、二保护动物共计20种,以五步蛇为代表的“三有”动物及市级保护动物有83种。另外,彭水可开发水能资源蕴藏量非常大,达到240万kw,是重庆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彭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独特的旅游资源

(1)阿依河景区。阿依河原名长溪河,发源于贵州省务川县分水乡,向东北蜿蜒而入重庆市彭水县境,经长旗坝、舟子沱、三江口,最后由万足乡长溪滩处注入乌江,全长13 km。景区为“巴渝新十二景”之首,2009年获“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是重庆生态旅游新宠。阿依河历史传统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地域风情韵味别致,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竹板桥保留传统的造纸术,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原始魅力,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2)摩围山景区。摩围山景区地处重庆彭水县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彭水南部“百里乌江画廊”的中下段。区内峰峦叠嶂、峡谷纵横,除有石林、绝壁、天坑、地缝、溶洞等地质奇观外,兼有漫山云雾、日出日落等天象景观和古树参天、千里碧海等森林景观;同时,景区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旅游资源更具文化底蕴。

(3)乌江画廊旅游区。乌江古名黔江,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流经重庆市的酉阳、彭水、武隆、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 036 km。乌江风光迷人,景色秀丽,而最为精彩的部分为彭水高谷至酉阳万木,全长120 km,被誉为"百里乌江画廊"。具有石奇、滩险、峰秀的特点。船行其中,可见峭壁争耸,水碧山青,漕窄湍激,老街古宅,蓝天白云,仿佛在画中穿行。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乌江画廊成为渝东南地区旅游的一颗明珠。

(4)郁山古镇景区。郁山古镇是盐丹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的渝黔湘鄂政治中心,唐朝南方流放所,被称为渝东南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依托悠久的盐丹开发史,演绎巴寡妇清、盐水女神、长孙无忌、黄庭坚等历史传奇人物的故事,开发盐丹养生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中国盐泉矿物质养生基地,努力建成武陵山区、乌江流域著名特色的历史文化古镇。

(5)鞍子苗寨。鞍子苗寨位于距彭水县城54 km的鞍子镇,苗族人口占到90%以上,是全国首批百个民族特色保护村寨之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苗家人行苗礼、习苗俗、唱苗歌、跳苗舞。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将鞍子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鞍子苗歌”已成为重庆市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鞍子原生态苗歌《娇阿依》荣获中央电视台青歌赛金奖。鞍子苗寨集观苗民村落、品苗文化习俗、赏苗乡风光于一体,成为彭水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和缩影。

2 彭水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旅长游短”问题突出

彭水县旅游以“山、水、情、史、节”见长,但“旅长游短”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彭水县虽然大体上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水路为一体的水陆交通枢纽,但是对于就景区而言,仍未达到畅通的程度。各景点之间几乎没有二级公路直达,而连接各景点的乡镇公路路况较差,往往会由于天气原因或一些突发情况以及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时,出现堵车和无路可走的情况,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这样会流失一些旅游的有车一族和回头客[2]。另外,彭水县处于乌江流域,虽然有小型客船和小型商船经过,但总体水运营能力不强,不能成为彭水县与外界流通的主要交通要道。可见,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彭水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2.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接待能力有限

彭水县地处渝东南,属于武陵山区,远离中心城市,整体经济水平不高。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近几年才兴起,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因此,景区、景点建设资金较为缺乏,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在一些景区内部,通讯服务网点少、设施装备陈旧老化,使得出现信息传递不通畅、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薄弱等问题。另外,彭水县星级酒店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其特色农家乐大多数是由当地居民开办,设施陈旧,接待能力有限,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无论接待规模和接待功能都需要不断提升。设施建设的短缺成为限制彭水县旅游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

2.3旅游宣传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彭水县无论从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资源都较为丰富,但由于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对于整个产业的经营没有形成相应的团队,导致整体的宣传包装力度不够。目前,彭水县景点名气最大的属阿依河,其他景区在外地没什么名气。而对阿依河只重视对其漂流价值的宣传,忽视了两岸雄奇的峡谷的观赏性。彭水县其他许多的旅游景点并不是因为景点不具备观赏价值而游客稀疏,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地宣传,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广泛的宣传是快速提高景点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彭水县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对于广泛的宣传往往也是有心无力,致使大量的旅游资源对外埋没。长此以往,会使整个彭水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一个死循环,一边没钱宣传,一边没钱开发,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4旅游项目精品少,同质性严重

彭水县规划到2020年形成以乌江画廊为主线,以阿依河景区、水上休闲运动旅游区、摩围山旅游区、郁山古镇旅游区为支撑的“一线四区”旅游发展大格局,但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风土人情较为相似,这种情况造成了整个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彭水县着重打造的乌江画廊景区也是酉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打造项目。现开发的旅游项目以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峡谷风景区为主,相似率达到80%以上,线路重复率达到60%以上[3]。因此,如何在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较为相似的情况下,寻找差异性发展成为彭水县旅游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另外,据统计彭水县单体景点达到798个,但是精品景点较少,目前除了阿依河以外,其他景区的名气都不大,无论在全国还是市内范围内影响力不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比较有限。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必然加大彭水县精品旅游景区开发的难度。

2.5旅游服务质量偏低,人才供应紧张

据相关研究统计,彭水县旅游从业人员中本科文凭以上所占比重非常少。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导游人才。目前,彭水县无论哪一种人才都较为缺乏,导致整体服务质量偏低。彭水县的导游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缺乏一些专业素质的学习,无论从知识理论或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都较弱。而所谓的管理层和营销团队更多也是半路出家,顺应旅游发展的号召,缺少专业从事营销和管理的人才,不能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游客满足程度不高。这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的因素有关,虽然近年来国家有加强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整体文化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外求学几年后愿意回到家乡工作的意愿不强,不仅没有有效引进相关人才,还存在人才外流的现象。因此,人才资源的严重缺乏影响到彭水县整体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到彭水县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3 促进彭水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旅游产业发展涉及到吃、住、游、行、购、娱等方面,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旅游产业快速的发展。彭水县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导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长期不协调,而资金缺乏是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政府财政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时,只有挖掘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彭水县旅游产业发展当中;加快推动彭水县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建设、宾馆旅行社接待服务、特色产品开发生产、景区规划开发等项目。[4]第二,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家对于民族地区、三峡库区、区域扶贫等相关优惠政策,尽力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通过内外合力,不断加强彭水县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产业相关配套服务。

3.2强化区域协作,突出地方特色

渝东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的缘故,整块区域景区、景点类型较为相似。与其大家各自为营,抢夺旅游者市场,不如在旅游管理体制、企业运营、旅游协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促使区域旅游协作发展道路。围绕武陵山脉、乌江画廊开发系列主题产品,形成渝东南一条线旅游模式。在对外宣传、网站建设、线路推荐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相互推介,防止因区域划分而导致各地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5]但是再强调区域协作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每个区域的地方特色,景区、景点及相关服务雷同度不能太高,使旅游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只是踩点式的旅游不利于区域协作的发展,各区域在大协作的背景下注重地方特色的开发。彭水县郁山古镇是盐丹文化的发祥地,而酉阳县龚滩古镇是吊脚楼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方,同样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郁山古镇突出盐丹文化相关旅游产品,龚滩古镇则重在突出古建筑等特色。这样一来,两个景区同为渝东南区域的文化古镇,但各有特色,对旅游者吸引的角度不同,不仅不会产生不良竞争,而且两地政府可以以此为依托,大力推广渝东南特色古镇的旅游路线,沿线感受不同的文化,提升渝东南地区特色旅游的对外影响力。

3.3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推行专业市场营销

由于彭水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对于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其中就包括旅游产业宣传和营销工作,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到了彭水县旅游景区、景点在外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彭水县阿依河已逐渐被人熟知,但其他很多旅游资源还不为人们所知,宣传力度不够。另外,彭水县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导游人员、宾馆住宿很多都只是当地居民担任和提供,整个市场营销手段较为落后,不能适应社会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手段老化,这两方面直接造成彭水县旅游收入较低、游客数量较小。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彭水县当地景区应该加强与各大电视台、网络、电台等媒体和市内外各大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广泛有力的宣传能让旅游者先闻彭水之名,进而促使他们直接到彭水当地旅游。另外,注重培养彭水人民的主人翁意识,无论在当地或因工作、学生到外地,都要积极主动向外界介绍彭水的旅游资源。彭水县近几年水上运动项目发展迅速,已经成功承办了几个国际性的比赛,彭水县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响自己的名气,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3.4大力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但目前彭水县旅游相关人才的缺乏显而易见。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专业导游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服务意识不足,这将严重阻碍彭水县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此,首先,可对当地景区、景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他们对于相关旅游知识的积累,让其知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产业发展状况跟自身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使他们能够认真学习,不仅对当地的文化、历史了如指掌,而且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有所了解,以提升当地人才素质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彭水县处于渝东南地区,离主要中心城市距离较远,很多本科毕业生都不愿留下长期工作,对工作忠诚度和持久度不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留住相关人才,特别是一些家在彭水、外地上学的专业大学生,可采取一些方法吸引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产业发展出一份力。再次,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作用下,可与重庆市各高校签订人才定向培养等协议,将相关人员送到高校专业学习几年,在学成归来后,对当地产业发展起一定的带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显强.助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28-32

[2]谢红勇.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5) : 108-111

[3]余继平,徐芳梅.彭水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发展[J].民族论坛,2013(3) : 90-101

[4]王友富,廖治强.论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 (6) : 87-89

[5]毛长义,艾南山,张述林.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及战略选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 201-205

[6]刘丝雨,李伟.基于旅游流视角的旅游经济联系研究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 90-93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Southeast of Chongqing——Taking Pengshui County for an Example

HE Yue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

Abstract:As the only concentrated area in Chongqing,a handful of Tujia and Miao agglomeration regions across the country,with it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the southeast of Chongqing becomes the key area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Pengshui Miao and Tujia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southeast of Chongqing is the only autonomous county mainly consisting of Miao in Chongqing.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engshui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other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 in southeast of Chongqing by analyzing tourism resources in Pengshui,probing the possible probl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iving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

Key words: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 tourism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8X(2015) 06-0098-05

doi:10.16055/j.issn.1672-058X.2015.0006.020

收稿日期:2014-9-18;修回日期: 2014-10-31.

作者简介:何悦(1988-),女,重庆涪陵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