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焉耆盆地加工番茄品种抗病性及发病规律探索*

2015-02-20甘中祥张录霞金魏强

西北园艺(综合) 2015年1期
关键词:屯河霉病抗病性

甘中祥 张录霞 李 倍 金魏强

焉耆盆地加工番茄品种抗病性及发病规律探索*

甘中祥 张录霞 李 倍 金魏强

焉耆盆地水土条件好,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最适合于加工番茄种植的区域,每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地左右,是本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2000年前焉耆盆地的加工番茄主栽品种为里格尔87-5,但随着多年的种植,该品种退化严重,易发生丛生株,并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出酱率少。自2001年以来,各番茄制品公司加大了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各种高产优质的杂交品种相继被引进,如屯河8号、新番四号、立原8号、屯河48号、屯河17号、屯河737等。因杂交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并且果实大于87-5,易于采摘,近些年推广迅速,逐渐深入人心,为广大种植户所接受。

从植物学方面来看,现在推广的各个品种在生育期、株形、生长势、抗病性等方面都非常不同,因此在种植中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栽培模式。笔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各个兵团和地方单位进行栽培技术指导,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虽然很多农户选择了株形高大、生长势强的品种,但仍选用密植的方式栽培,导致田间密不透风、秧苗徒长,灌水和追肥管理也不恰当,造成病害发生严重,优良品种有时不能取得高产。现结合本次调查,对焉耆盆地加工番茄各品种抗病性及发病规律进行探索。

1 蔫耆盆地加工番茄病害种类

据观察,当地加工番茄上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疫霉病、叶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等,以早疫病和疫霉病为主,其他病害发生较轻,对番茄危害很小,因此本地的病害防治主要针对早疫病和疫霉病,其他病害不必专门防治。

2 疫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疫霉病(主要是根腐疫霉病)一旦发生,就很少能够治愈,直接导致死苗,严重的往往造成缺苗断垄。疫霉病主要发生在番茄生长前期,中期因疫霉病而死的植株都是在前期感染了病菌。到了6月份以后,疫霉病就很少发生。从各地不同栽培模式地块的发病情况来看,育苗移栽番茄发病最重,严重的地块发病死亡率达到30%以上,大部分地块发病率5%左右,平铺膜早直播的地块发病率低一些,观察到的较严重的一块地达6%,一般也只有1%~3%,开沟起垄早直播和晚播的番茄发病率都较低,发病率在1%以下。

在调查中发现,同一地块相同栽培模式下的各品种都有疫霉病发生,并且发病率相差较小,这表明疫霉病的发生与品种关系不大。育苗移栽地块之所以发病重,可能是因为育苗阶段温室环境比较适合病菌的生长繁殖,部分秧苗在大棚里就染上了病菌,在移栽时,病死苗和弱苗往往弃置沟内,栽到穴内的秧苗根系一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损伤,移栽完后,农户一般马上就灌缓苗水,造成病菌沿着流水在大田内传播蔓延,特别是因灌水不慎漫上垄背或直接漫灌的地块,使病菌侵染速度加快,导致发病较严重。发病后,农户一般积极地进行化学防治,但对疫霉病疗效较好的甲霜灵类农药为各番茄制品公司所禁用,其他农药效果欠佳,所以农户往往费时费钱费力,收效却甚微。针对这种情况,应将本地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将以前的栽苗后立即灌水改为先灌水后栽苗,栽苗后喷一遍治疗性杀菌剂,如普力克、好力克、杀毒矾等,定植5~7天再灌缓苗水,可减少病菌的蔓延,减轻疫霉病发病率。

3 早疫病发病情况实地调查

3.1 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从博湖、焉耆、和静、和硕四县主要栽培品种的早疫病抗性来看,同样栽培模式情况下新番四号的抗病性最强,其次是屯河8号、屯河17号和屯河737,其他品种抗病性一般。在巴州种畜场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条田内有两块地重茬,一块种植新番四号,一块种植Q027,在8月下旬时新番四号长势较好,叶面斑点少,发病较轻,而Q027发病非常严重且早衰,叶片枯死脱落,果实暴露,最后亩产新番四号在7 000 kg左右,而Q027还不到3 000 kg。在其他片区,新番四号也以抗病性强、高产而得以推广,其缺点是耐贮运性差。屯河8号在2001年就开始了试验,以后扩大到各片区进行示范种植,发现其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深受本地农户欢迎,是替代87-5的最佳品种。屯河737和屯河17号是正在推广的新品种,2013年和2014年在本布图乡、巴州种畜场、十一农场等地试种,面积都达1 000多亩地,各方面表现都较好,农户非常满意,今后可以在各片区大量推广。其他推广品种虽抗病性一般,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有些硬度高耐贮运、有些丰产性好、有些成熟集中适合机采等,也能够为部分农户所接受。

除叶片外,早疫病在果实、果柄及茎杆上也有发生,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也是新番四号、屯河8号和屯河17号,而Q027表现较差,若果实成熟后一星期以上不及时采收,Q027的果柄和果面容易出现病斑和黑疤,影响了商品果品质及感观效果。

3.2 栽培模式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本地区栽培模式非常多,从观察结果来看,栽培模式与病害的关系非常大。2010年巴州种畜场三队一个条田内种植屯河8号的两块地,都是早直播,一块是开沟起垄密植,亩保苗3 000株左右(称为a地),另一块地采用高垄高畦深根不翻秧法,亩保苗2 400株左右(称为b地)。在7月25日调查时,a地的叶片早疫病发病指数为22.1%,b地的早疫病发病指数为3.2%,从外表上看,a地长势旺盛,秧苗完全封沟,满眼一片绿色,人下地很难找到立足之处,但进地仔细观察,发现下部叶片大多发黄,有些甚至腐烂,早疫病病斑从上到下逐渐增多。而b地尚未封沟,通风透气性较好,人在田间走动,只是偶尔才有叶片碰到裤腿,上中下部叶片都很少有发病发黄现象。在8月16日两块地开始采收时,a地已显一片枯败之色,很难找到一片完好的绿色叶片,已无法调查发病指数,b地早疫病发病指数为43.7%,而且从地头上看,每个垄背上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长势依然较好,两块地对比非常明显。从果实大小来看,b地的果实明显比a地的大些。最后亩产a地5.2吨,b地9.1吨。从其他片区的新番四号、Q027、屯河17号、屯河737等品种的情况来看,稀植和密植的效果大体与以上调查结果差不多。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生长旺盛的品种应适当稀植,亩保苗2 200~2 500株,并且最好采用宽窄行深根不翻秧法种植,以增加田间的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3.3 水肥管理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本地区长期种植87-5品种,习惯于大水大肥以促苗生长。并将这种习惯应用于现在推广的杂交品种,而这些杂交品种大多生长势较强,再加上充足的肥水管理,极易徒长,使营养生长多于生殖生长,开花多、坐果少,产量上不去,并且导致田间密不透风,给病菌的繁殖营造了很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造成严重的早衰。在调查中,发现每个片区都有很多地块水肥管理措施不当,而农户还没有意识到水肥过多的问题,往往将产量不高的原因归于品种问题。因此应纠正农户的水肥管理习惯,宣传正确的水肥管理,提倡配方施肥,因湿灌水,使水肥与土壤地力和品种特性相适应。

3.4 化学防治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从本地几种常用杀菌剂的使用效果来看,喷洒过杀菌剂进行防治的地块明显要比没喷杀菌剂的发病轻,而且发病晚些,喷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但用药量过多,会产生药害和农药残留。根据笔者的试验,本地最常用的代森锰锌,喷雾3次,防效为8%,喷雾4次,防效在60%以上。好力克、普力克、世高和杀毒矾防治效果也较好,喷雾3次,防效达70%左右。防治早疫病最好的农药是阿米西达,试验中喷雾2~3次,防效都达到85%以上,并且能使秧苗较长地保持绿色,喷过阿米西达与没喷或喷其他农药的地块有明显的区别,但因阿米西达价格昂贵,只有少量农户使用。从农药的性质来看,代森锰锌和阿米西达是预防性农药,好力克、普力克和世高是治疗性农药,杀毒矾兼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我们现在提倡推广绿色食品,就是在加工番茄上不喷或少喷、早喷农药,并且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因此今后应加大阿米西达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推广力度,并积极筛选其他价格便宜的国产农药。为防止产生抗药性,还可用阿米西达与其他治疗性农药配合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本地推广的各个加工番茄品种对疫霉病抗性相差不大,对早疫病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包括抗病性在内的综合性状都表现较优良的品种还很少,农户广泛认可的品种唯有屯河8号,所以我们仍需要加强新品种的选育,以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特点的优良品种。相对于品种的抗病性而言,栽培模式和田间管理措施显得更为重要,而这也是导致各种病害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田间栽培管理上,不断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水肥管理措施,并努力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甘中祥,张录霞,李倍金,魏强,中粮屯河种业有限公司,邮编831100。

*[科技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加工番茄良繁体系建设及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2014-12-05

猜你喜欢

屯河霉病抗病性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气候变化对头屯河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昌吉市水环境质量预警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
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