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有效合作,有效课堂

2015-02-14曹晓红

英语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曹晓红

有效提问,有效合作,有效课堂

曹晓红

构建有效课堂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提问就成为了贯穿整堂课的灵魂。有效的提问为学生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提供帮助,让合作有方向。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合作的有效性,以此构建有效课堂。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实例,对合作学习展示前的精心设问及展示后的智慧追问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合作学习;有效提问;有效合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问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清晰深刻,学习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如何将课堂知识以有效提问的方式恰当而有层次地展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成为每堂课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 合作学习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改革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王坦2002)。但是,合作学习课堂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即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很多学生很迷茫,不知道该讨论什么,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或者是很多学生在积极讨论着什么,但是到最后陈述结论的时候却得不出满意的结果;或者对知识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象,最后还是教师自己总结,让人觉得这样的合作没有达到实际作用。分析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提问缺乏探究性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如果所提的问题学生已经知道或者简单到只需要从书本上找答案,那么这种封闭性的问题不问也罢。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批改导学案找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而进行开放性地提问。比如:在“The perfect copy”一文中,像“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cloning?”这类涉及科学概念的问题,只需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即可独立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和意义。

(二)提问缺乏指向性

提问如果缺乏指向性,目的就不明确,内容就会空泛。比如,课堂开始时,有的教师会问“What did we talk about in the last period?”或“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previous lesson?”等类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过于含糊、宽泛,学生很难领会教师提问的目的,因此不利于学生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无法很快切入主题,从而无法提高课堂效率,也就难以实现课程目标。

(三)提问缺乏层次性

层次性的提问要求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重难点突出,先后有序,所提出的问题应前后贯通,步步逼近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提问逻辑紧密性的把握,很多时候都难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不到拓宽其思维的目的。比如:“Why do we need to find other cultures’traditions?”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然后问“Why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基础,学生在讨论交流完第二个问题之后,对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更自然。

(四)提问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李志厚2004)如果个体学生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前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容易造成小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言堂”,能力相对落后学生的思维过程被忽略,加剧两极分化;或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在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同时加强合作,提倡“人人提出见解”的合作形式,真正实现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

二、 合作学习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要让合作教学更加有效果,讨论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达到“合作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并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前后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并不断解决问题。教师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的设计:

(一)合作学习展示前精心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1.符合学情,有目的性地问

问题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学生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对学生头脑中已经内化的科学模式和可能存在的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比如,在阅读课Stand up for your health刚开始就让学生讨论“What does the title mean?”学生还没有学课文,对stand-up非常陌生,对其认识仅来自于预习时的初步理解,在深入阅读理解之前,即使学生合作学习也无法得出理想的结论。

2.把握时机,有启发性地问

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一要看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刻,二要看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刻。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出问题,那课堂活动就会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形成求异和求新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To phone or not to phone?”一文的阅读中,学生激烈讨论了“Do you think mobile phones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t disadvantages?Why or why not?”之后,一致认为手机的利大于弊,基于现代人对手机绝对依赖这一事实,讨论似乎失去了意义。但是,在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追问:Though few modern people can really go without mobile phones,what are the proper attitudes shall we take towards them?这样,学生的思维又被进一步打开,理性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进一步得到锻炼。

3.创设情境,有创造性地问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一文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别饰演角色,以访谈节目的形式把课文内容重复掌握,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的Retell the story。这样的提问就能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展示后进行智慧追问,促进课堂生成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讨论,并以各种形式展示他们对教师提问的理解。教师在此时若能运用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更多精彩的课堂生成。然而,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重复、更正学生回答的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有层次的扩展。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有的回答来建立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加以探询来激发新的信息并超越已有的正确答案,或在错误回答之后提供暗示和线索。对学生在正确展示后的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表现,也是强化教学效果的策略之一,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追问方向:

1.由浅入深地追问

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常凤、周本伟2009)。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掌握的程度,对已经展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由浅入深的教育规律进行课堂追问,但是在提问时教师应提供一定的信息,当学生思维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要能够及时点拨、引导,把信息补充完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在困惑处追问

只有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组织核心问题和适当地加工问题,才能建构出有效的提问(Dantonio,M.2006)。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难免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借助对学生的追问,纠正其不太正确的认识,或者引导他们加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比如,在阅读“The UN—br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一文时,学生讨论并陈述了标题的意义,但学生的展示不够全面深刻,原因是对于UN的细节了解不够到位。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弱点继续提问“Do you think there will always be a need for the UN? Why or why not?”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关于联合国的功能等基本信息,达到深化理解文本信息和主题的目的。

3.拓展性地追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追问,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步步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性地追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比如,在阅读“Changing the world—my commitment”一文时,学生深入讨论了“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nurse who works for Doctors without Borders?”这一问题之后,似乎已经领会了文本主题,但从广义上来讲,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作者这样的工作机会,因此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Inspired by the nurse,what can you do as a student to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world?”学生的思维就会进一步拓展,讨论结果也将更具有实践意义。

三、 合作学习中有效提问的理想状态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引导师生共同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导一些有价值的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问学生、小组问小组。希鲁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个问题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创新思维,也更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问、有所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提问高效化,这也符合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教师不但要自己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引领、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中进行自我表达,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用文献

常凤,周本伟.2009.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1):25-27.

李志厚.2004.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9):36.

王坦.2004.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

Dantonio,M.2006.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3.

作者信息:215400,苏州江苏,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278496203@qq.com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