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英语教师口语水平的观察与思考

2015-02-14李陆桂

英语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英语母语英语口语

李陆桂

教研论坛

对中学英语教师口语水平的观察与思考

李陆桂

中学英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语言技能的培训者。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活动的组织,而组织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有效、得体、高质量的课堂语言。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语言的有效性制约着课堂效益的提高。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师在用英语进行教学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中学;英语教师;口语;观察

一、 引言

谈到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用“参差不齐”来概括比较准确,但同时又是笼统、模糊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如何,我们鲜有比较权威的评判标准,因为国内学术刊物上很少涉及相关研究。然而,令人可喜的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都能够做到在英语课上尽量多说英语,这说明这些年来教师的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我们积极倡导英语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做到教师少说,学生多练,但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仍是十分重要的,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英语讲得好与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并不能等同来论,但毋庸置疑,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虽然英语讲得好,但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事实上,他们对于英语熟练驾驭的程度并不能使他们对英语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感同身受。然而,对于一个不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还是要尽可能做到口语流利,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感觉有信心(L.G. Alexander 2000)。

笔者从事中学英语教研工作多年,听了大量的英语课。通过听课观察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存在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二、 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及母语的比例问题

英语课堂使用英语及母语的量是没用固定比例的。有人建议英语教师在课堂上“Speak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never necessary.”(尽可能多说英语,有必要才说汉语。)可见,英语课堂必须要多说英语,这样才能体现其学科特点。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使用母语。

笔者听课时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不少教师在该说英语时说汉语,但在该说汉语时却说英语。例如在上公开课时,授课教师为了给大家留下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印象,其英语口语量往往会比平时大大增多,结果是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再有,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习惯在听说课、阅读课中用英语进行教学;但在语法课、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上却习惯于大量使用母语。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有教师说,在听说课、阅读课中使用英语组织教学的理由是学生容易听懂,如果在上语法课、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时也如此,学生就会觉得费解,倒不如用母语效果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无论用母语还是英语,都不只是习惯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和教学观念的问题。而正确的是,无论上哪种课型的英语课,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课堂并进行教学。比如在上语法课、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时,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英语组织出生动活泼的教学。以下是一堂情态动词语法课的选录:

T:(教师在黑板上板书)“You can write programs,play a game,doing calculations,drawing a picture,etc.”I like the idea very much,you’ve got some concrete examples,but it’s not quite balanced(可能有学生会听不懂“balanced”一词,教师可以摊开双手,手心朝下,做平衡的手势)so far as grammar goes.Ok,what is the modal verb in that sentence?

S:Can.

T:Can.Ok,can we see the modal verb(教师指着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的句子)“So I think all students should be learn how to use computers.”Now what’s the infinitive after should in this sentence?(停顿)

Ss:Learn.

T:Learn,this is the infinitive.Should learn.If you’ve got the modal verb in a sentence,all the verbs which follow must be infinitives.So pick your pencils and correct this sentence.First of all,let’s find the verbs.Which are the verbs?

Ss:Write,play,doing,drawing.

T:Write,play,doing,drawing.Ok.(学生纠正错误)Ok,what did you change?(停顿)What have you changed there?(停顿)Do I change play?

Ss:No.

Ss:Yes.

T:Cross out...?

Ss:...ing.

T:What about drawing?

Ss:...ing.

T:Yes,same thing.Ok,that’s good.Now you can see how it works.You can have many different verbs following just one modal,but they must all be infinitives.Now there’s something else that needs fixing up.Can anyone suggest what’s wrong?

Class Interaction(Tsui 1995:35-36)

(二)用英语表达的环境和机会的把握

诚然,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但与此同时,仍需注意在平时应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实现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根据观察,在聘有外教的学校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普遍较高,因为教师们除了上课时使用英语外,回到教研组也可以就一些教学或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外教进行交流。然而,也不乏在一些没有外教的学校,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也相当不错,这也许与他们自我创设语言环境,用心加强听说训练有关。

有的教师抱怨缺乏语言环境,但是事在人为、有心得法。“我们平常所抱怨的‘没有语言环境’,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体验性’的问题。所谓的‘有语言环境’就是给自己要学习的语言找到了一个体验的机会,但在没有环境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能够人为创造一些体验的场景,包括输入和输出,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取得与‘有环境’条件下的英语学习同样的效果(王乐平2010)”。

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非二语教学,在公众场合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笔者认为,这一现状决定了中学英语教师可以用于提升口语水平的最佳环境是英语课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多说英语的机会,但也许有些会被忽略。例如:

1.可以由学生先概括、归纳上节课学过的主要内容(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实在说不出,用母语也可以),然后由教师用英语进行补充(不少教师习惯一上课便直接开始新课教学);

2.介绍本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要开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与教师更好地互动;

3.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先让1~2个学生用英语说出文章大意,随后教师再说一遍。经过观察,不少教师往往省略了自己用英语概括文章大意这一环节,也就是忽略了教师用英语概括文章大意所起到的是示范作用。

4.不仅要用英语解释词汇,还应用英语解释课文中的难句或经典句子。我国现行英语教材的单词表以及课文注释配有大量的中文。有人说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但实际上却会影响学生英语语感和思维的形成(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忽略用英语来解释词汇或句子,而用英语解释词汇能更准确地掌握词汇的用法,用英语解释句子则可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册Module 1的单词表中的词汇有很多都可以用英语来解释,如:have...in common(有相同的特点):to share interests,experiences,or other characteristics with someone or something.显然,中文解释“有相同的特点”是相当笼统的,如果学生只记中文解释而不学习例句,是不能精准掌握其用法的。相比起来,英文对have...in common的解释要具体得多,have...in common词组翻译过来的解释为:与某人或某物在利益、经历或其他特征方面相同。

句子的解释也如此。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册Module 1有这么一个句子:For Americans things are a little bit easier,thanks to the work of Noah Webster,a teacher who graduated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1778.(多亏了一位叫诺亚·韦伯斯特的人。他是一位177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教师。)如果我们用英语来解释这个句子,学生会更容易理解。Because of the work of Noah Webster,a teacher who graduated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1778,spelling becomes a little bit easier for Americans.

5.具体评价学生活动的质量(如duty-report,roleplay,discussion,debate,performance,readingaloud等活动)。注意: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简单的评价,如:“Good!”“Excellent”或“Well-done!”。而应相对具体地赞扬,如:“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Your story is interesting.I think you have spent much time preparing your duty report.No pains,no gains. You are serious about your English study.That is good!You have set a good example for your classmates.”

6.策略性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例如学生说“I go to see a film last night.”教师可以说:“Oh,did you?I also went to see a film last night.Was the film you saw interesting?”

7.每次测验或考试之后做质量分析时,用英语介绍一下大致情况。如:I’m very pleased to see that most you did a good job in the exam.Among them, the students who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 impress me most.Take Li Hua for example,you know he has been working hard at English and it has finally paid off.Meanwhile,I’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many of you are still weak at cloze test.This time we’ll focus on this test.

如果教师能注意更新观念,创设性地使用语言的环境,并恰当利用各种机会说英语,无疑既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又使英语课堂的学科特点和氛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语言能力训练。

(三)TTT(teacher’s talk time)与STT(students’talk time)

“A lazy teacher is a good teacher.”这里讲的lazy并非指教师懒惰,教学态度不端正,而是指教师的“TTT”少而精,恰到好处。通过听课观察,我们发现,有不少教师存在“独霸”课堂的现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口语,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有人戏称,这样的课堂会使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的则会越来越弱。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控制其TTT,并注意增加学生的STT,学生的口语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有人建议教师的TTT不能超过20分钟。但笔者认为,把教师的“TTT”限制在20分钟内算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标准。据统计,按正常语速,一个人平均每分钟说话达150个字左右。可以设想,如果把教师在课堂上说了20分钟的话语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一定会是一篇洋洋洒洒,接近3万字的长文。虽然文字阅读与听人讲话两者之间从心理感知层面上有所不同,前者动用视觉器官,后者动用听觉器官,但如果将这3万字的长文给学生阅读,学生一定会吃不消,难以消化。高中生的阅读速度应该是每分钟400词(含标点符号),那么20分钟的阅读量应该是一篇8000个词左右的文章。因此,除少数人以外,大部分学生要在20分钟内读完一篇3万字的文章是不可能。况且,教师“TTT”偏多,往往会有把握不了教学重、难点的倾向。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说话多的教师除了教学理念存在问题之外(主要是学生主体意识不明确,笃信“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学随意性也较大,不懂得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教师的“TTT”设定为20分钟,应是上限,最好能够把教师的“TTT”限定在10分钟左右,学生的“STT”设定在20分钟左右,剩下的10~15分钟时间则留给学生做笔头练习,或者消化、静悟课堂上所学或所练的内容。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反映出所学的知识复现率偏低

据笔者听课观察,教师在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能注意到有意识地复现学生最近所学知识的人并不多。如果教师在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能有意识地复现学生最近所学知识,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学好外语要进行大量的记忆工作。高中生除了要学习英语之外,还要学习其他学科,不可能像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每天可投入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因此,如果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就很容易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避免遗忘的发生;遗忘有先快后慢这一特点。因此,英语教师要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有意识地复现学生前不久所学过的词汇和经典句子。例如,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册Module 1)之前,可以有意识地复现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第四册Module 3的话题: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教师的开场白如下(画线部分为学生学过,可能已经遗忘了的词汇):I suppose you still remember you have learned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Module 3,in Book 4.It talks about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Does anyone knows the meaning of non-verbal?Good!It means not using words.As you know,body language,though it is non-verbal,is fascinating for many people to study.It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In my opinion,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verbal languages,are also fascinating for us to study.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meaning of verbal?Great!It means using words.After all,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We need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so that we can avoid making mistakes when we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五)流利程度和精确性不足

笔者经过听课观察发现,有些教师的口语流利程度和精确性不足。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起着示范性作用,因此,在语言的流利程度和精确性方面要求是较高的。如果教师达不到相关要求,学生的口语水平就会受到影响。“那种认为说英语的流利程度和精确性不能兼容的观点很站不住脚:其实,它们同样重要。在说英语时,有时我们讲求流利,有时我们讲求它的准确性(L.G.Alexander 2000)。”教师的口语如果流利,学生听起来就会感觉到舒服,理解问题时就会比较顺畅,有安全感;教师的口语如果既流利又准确,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在使用语言时用词严谨,连贯流利。

(六)语言的知识性、思想性有待提高

英语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结合的学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的职责,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在表达思想时,如果只有流利程度和较高的精确性,但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对学生来说缺乏启迪,便不利于学生学好英语。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教师的语言知识性与思想性不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加上互联网的作用,各种媒体资讯十分发达,学生懂的知识不一定比教师少。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以更新知识,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课堂气氛就很难保持活跃。如果说教师语言的“流利程度和精确性”是“壳”,那么其语言的深刻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就是“核”,如能兼顾二者,教师的口语水平无疑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七)中国式英语普遍存在

中国式英语通常被认为是不合规范或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产生于英语交际中,源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因受到母语干扰和影响而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的语言运用现象。它既区别于语言学习者的本族语,又不同于语言学习者的目标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四个层面(牛茂英2008)。毋庸讳言,由于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在说英语时或多或少存在中式英语(chinglish)现象。一位教师的英语口语里夹杂着少量中式英语,并不会妨碍学生的理解和英语学习的质量。问题是,如果一位教师口语中的中式英语过量,对于学生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的形成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以下是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听到的中式英语的例子(括号中为较为地道的说法):

1.你舞跳得很好。

You dance very well.(You are a good dancer.)

2.那首歌是怎么唱的?

How do you sing that song?(How does that song go?)

3.儿子的鼻子长得像我。

My son’s nose looks like mine.(My son’s nose is from me.)

4.小心碰头。

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Mind your head./ Low ceiling.)...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我们在学国际通用的英语,就应该坚持学习原汁原味的说法。中式英语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国人的英语水平,更是全民文化素养的反映。而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在用英语表达思想时做到尽可能说地道标准的英语。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努力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 结束语

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像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那样的形式来界定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此,我们无法具体了解。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英语教师口语水平的提高,有必要进行英语教师口语等级考试。当然,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等级考试不应像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那样具有较大的约束力或效力(一般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80分为及格,不通过就不能上岗),即使不通过也可以教英语,但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信心并乐于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

引用文献

牛茂英.2008.论中国式英语内外部的成因[EB/OL].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 filename =2008076334.nh&dbname=CMFD.

王乐平.2010.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L.G.亚历山大.2000.请教亚历山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DavidNunan.2007.PracticalEnglishLanguage Teaching:Grammar[M].南京:译林出版社.

Tsui,A.1995.Classroom Interaction[M].London:Penguin.

作者信息:541001,广西桂林,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elilugui@126.com

change doing?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母语英语口语
农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母语
如何创设中学英语语言环境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母语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