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紫千红总是读

2015-02-14还少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范读升华语文课堂

还少艳

万紫千红总是读

还少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观当前语文教学,琅琅读书声越来越少,学生朗读练习往往也是来去匆匆,如雁过,了无痕,语文课堂丢失了“读”之本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还原语文课之本色,通过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思想,读出情趣,读出韵味,读出自我风采,读出人生价值,从而构建和谐灵动的语文课堂。

一、范读,领略情感美

范读,即教师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闻其声,视其人,悟其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情感。教师在开展范读时,要讲究技巧,突出语气的停顿和转换、注意语句的重音、把握声音的力度、速度以及节奏的快慢,以使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把握其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一词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在读时应注意重读。“来”字应重读,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的欣喜之情,“近”字一词体现了春天临近大地时给人带来的亲切感,也应重读。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是对颂春部分的描述,三个排比句由小到大,节奏轻快,读时应注意语气色彩是从轻到重的,“上/前/去”应一字一顿,表达了作者要珍惜大好春光,努力“上前去”的心情。

同时,在范读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进行内容复述。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在范读前可以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计真听,不看课文,并复述寓言故事。

二、品读,把握意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美、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闪亮在语文课本中。比如,诗词歌赋作为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艺术的璀璨。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杜甫《春望》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商隐《无题》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醉花阴》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深入涵泳,反复咀嚼,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感受其独特的内蕴美,从而做到古为今用。

三、诵读,展现个性美

诵读,即朗读和背诵,它不是单纯以记忆为目的的活动,而是融合了感受体会、理解领悟、情感释放等主体与文本间构建的对话,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诵读是个性的演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当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精华美处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展示个性阅读,在诵读中完成对文本欣赏的升华、内心情感的升华以及思想智慧的升华。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大赛,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理想的舞台,快乐的天堂,让学生个性飞扬,放飞梦想,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之,“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读为基础,读为特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的“读”,而应通过多种“读”,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在读中悟形、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少艳,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范读升华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贪吃蛇升华记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