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5-02-14董龙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藤野课文探究

董龙海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董龙海

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对问题的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因此,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针对标题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所谓针对标题设疑,就是结合课文的标题进行设疑提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的欲望。文章的标题往往可以成为阅读的窗口,引领学生对标题提出问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情感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标题入手提问学生: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能想到些什么?猜测一下作者在课文中会描写哪些内容?有的同学说,作者会对紫藤萝进行细致的描述;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仅描写紫藤萝,还会对紫藤萝寄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的同学说,作者在文中的描写一定会非常细腻、动人,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学生带着这些预测来阅读课文,可以激发其探究欲望。学生们在阅读中分析、鉴赏,抓住文章的意旨,走进了阅读的深层次。再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所体现的空间转换恰恰是文章的写作线索。教师紧紧抓住题目提出问题: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有什么不同?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情境对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课文进行阅读、交流、探究,对课文意旨有了更深切的把握。

二、根据情节设疑,感悟文本思想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设疑,使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的深层次,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旨。例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写道: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们仔细品味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结合其它情节对母子感情进行深切的感悟、体味,被母子之间的挚爱亲情所感染,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中人物的情感脉络。再如,在学习《羚羊飞渡》一文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进行阅读,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且以情节设疑:“羚羊为什么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让年轻的羚羊逃生?”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体验羚羊飞渡的壮观场面,学生们在发言中还涉及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以及对羚羊舍生忘死飞越“死亡鸿沟”壮烈场面的感慨与赞叹。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往往都通过一定的情节来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情节设置关键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提升审美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学生交流探究,自主设疑解疑

无论是通过标题设疑或者通过情节设疑,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设疑能力打好基础,都是为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自主提出问题提供示范。教师在教学当中的设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自主设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通过题目提出了:鲁迅先生描写藤野先生这一人物运用了哪些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品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有的同学提出: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只是做了一个普通教师所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他严谨治学,认真批改讲义。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他如此的崇敬与热爱?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学生了解了在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深受歧视的背景下,藤野先生的所作所为,是十分令人感佩的。学生们理解了藤野先生是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热情诚恳、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

此外,笔者还充分注重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预习有机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一课,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预习,结果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的形式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例如生词新词、写作背景、故事情节等。在课堂上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让学生把预习中搞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探讨与解答。例如有的学生提出:老王在临死前,还给作者一家送鸡蛋,课文中有一段对老王的肖像描写,这一段肖像描写似乎对表达作者对老王的思想感情显得不太协调,这到底是为什么?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了充分讨论,并且上网查询专家对这段肖像描写的观点,使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中心,以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及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步于课文深层次,使学生深入课文,在阅读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

董龙海,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猜你喜欢

藤野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