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阅读课教师的有效提问

2015-02-14成正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冬景文眼文本

成正全

谈语文阅读课教师的有效提问

成正全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问题是点燃学生智慧与思维的导火线,特别是高质量的问题,可以简化教学环节,牵引学生快速融入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更好的感悟文本思想情感,领悟主旨,提高鉴赏能力。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问引思,以思促学。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下建议。

一、挖掘留白,灵活设问,生成认识

在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留白处或者蕴含不确定点,富有想象空间,诱使读者深入探寻文本意义,将自身经验、想象联想与这些空白点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审美潜能,填补空白,进行再创造,让智慧在补白中精彩生成,使原本有限的文本内容具有意义生成的极大可能性。

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发掘其中的空白点,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联系生活体验,张开想象翅膀,填充文本空白,促进师生互动交往,帮助学生开启立体思维空间,实现生本对话,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迸发智慧火花,多层次窥视文本,理解隐藏意图,加深理解,也使原先波澜不惊的沉闷课堂更加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如苏教版必修一老舍的《想北平》,文章结尾处“落泪”和“想念”,简短的两个词语却意蕴无限,但学生可能容易忽视,也无法深切体会。教师就需要抓住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文章最后,老舍为何落泪?这段话是否多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与体验,探寻因过于思念而要落泪之感,这样,学生再次聚集文章时,更能亲身体会,认识朴素语言中的真挚情感,对文本的主旨与思想也就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与理解。

二、抓住文眼,设置问题,步步深入

在一篇文章中,文眼有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抓住文眼,就可以最大化集中解读内容,更好地梳理全文脉络,把握各部分内在联系,深入窥视主题思想,更好的品味与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文眼来精心设计主问题,就有“以一当十”的作用,打破繁琐提问,如“一线串珠”式地带动学生们对整篇文章的品读与理解,加深情感认识,提高阅读效果。

如教学必修一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文时,“明朗”这个词语是本文的“文眼”,涵盖江南冬景特征,是把握文本情感的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文眼”,设置主问题,启发思维:江南的冬景给作者的印象总的来说是哪样的情调?找出相关语句,诱导学生整体思考与探究。当学生研读相关语段时,抛出子问题,继续引导思维,深入探讨:作者为突显江南冬景的美好进行了哪些比较?借助这些比较,写出了江南冬景的怎样的特点?在“明朗”的基调下,本文作者又是如何将心灵之感与自然之美合二为一的?这样,抓住“文眼”,灵活牵引整个课堂,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其积极融入文本,想象、思考、讨论、感悟,提高阅读与教学质量。

三、铺设情境,巧妙提问,引起注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直截了当的提问,会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学生难免出现厌倦情绪,失去探究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多样手段灵活铺设情境,更能引人入胜。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利用影视作品、生活实例、故事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自觉的参与,聚焦于探究问题,引出新知学习内容。

如教学必修二《祝福》一文时,借助多媒体来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力。比如展示秦腔戏曲《祝福》的序幕部分与电影版《祝福》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小说、电影与戏曲开头的差异,并思索运用倒序手段的作用,更好的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再如引导学生将戏曲或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和小说中的描述展开比较,一起探讨“祥林嫂”是不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能够伺机点拨提问。尤其是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时,教师更需要启发性提问,让学生不再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重要环节与方法,是深层次活动的重要引爆点,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与学生实际,探寻合理的、点燃学生思维的问题点,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与学习动力,让课堂沸腾起来。

成正全,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冬景文眼文本
《太湖冬景》
吴描玉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东北冬景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大德歌·冬景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