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
——许渊冲唐诗译作赏析

2015-02-14刘琼刘红

语文学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宫女原诗许渊冲

○ 刘琼 刘红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
——许渊冲唐诗译作赏析

○ 刘琼 刘红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许渊冲教授“三美论”对古诗的英译是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的。他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翻译理念,能使读者最大限度体会到原诗的意境,神韵和风姿。通过介绍“三美”的内涵,并以实例分析了“三美论”在古诗英译中的运用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美论; 诗歌翻译; 许渊冲

许渊冲在唐诗翻译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创性理论,其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在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许渊冲曾指出:“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音美,再次形美。在传递意美的前提下,能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三美齐备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三美论”对于诗歌翻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意 美

“三美论”的核心是意美,古诗的意美就在于它能够以简单的形式,精炼的文字构成一幅有动感,有神韵的诗画。意境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音美和形美都要以意美为归宿。对于这三美的关系,许渊冲教授曾说:“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许教授的这种以意美为核心的翻译观在其翻译的唐诗《西宫秋怨》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The lotus bloom feels shy beside the lady fair,

The breeze across the lake takes fragrance from her hair.

An autumn fan cannot conceal her hidden love,

In vain she waits for her lord with the moon above.

这是王昌龄的一首宫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失宠宫女深居幽宫,虚度光阴,浪费青春的精神痛苦。同时也暗含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受压迫,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对于第一句的翻译,“不及”意为“比不上,比……差”,许渊冲教授在翻译时不是平铺直叙直白的翻译,而是独具匠心地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lotus bloom feels shy”来反衬宫女容貌,虽然没有直接说宫女好看,但用芙蓉害羞却更加强烈的衬托出了宫女容貌的靓丽。本来是没有生气的花在译者笔下一下子有了生命力,活了起来,可以说英译比原诗更胜一筹,更富意境美。对于最后一句的翻译,更是体现了许教授对意境美的重视。“空悬明月”中“空”代表徒劳,没有结果,宫女静静地坐在后宫等待帝王的临幸,但这种等待是徒劳的,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早已将其抛之脑后另寻新欢了,陪伴她的只有头顶的明月。静静的明月衬托出宫女内心的寂寞哀苦。英译诗中“in vain”和“空”是对等的,“in vain she waits for her lord with the moon above”准确的传递了原诗的意思,并且也留给了读者想象空间。“with the moon above”看似简单的寥寥数语,却和原诗一样能让读者透过头顶静静的月亮品味出宫女内心的痛苦,和原诗富有同样的意境美。

二、音 美

中国唐代诗歌追求音韵美,有着严格的平仄和韵律,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是唐诗的魅力之一。唐诗英译时如果也追求音韵美,会极大地增加翻译的难度,甚至有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汉语和英语不是完全对等的。因此翻译界有人认为诗歌翻译不必追求音韵美,只要传递意境美就行了。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译文如果放弃了这种押韵,其美感就会丧失很多,主张要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韵美。许渊冲教授就是主张以诗体译诗的代表人物,他说:“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虽然酒味不同,但多少还是酒; 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他力求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音步和句数,使译文和原诗一样和谐统一富于美感。以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pathtopathnomanin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

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而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却独自在江心垂钓。全诗韵脚采用仄韵,即“绝,灭,雪”。许渊冲教授的翻译也保留了原诗的韵脚,即“flight和 sight”, “afloat 和 boat”,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相比之下,另一个译本的翻译如下,由于缺乏了韵律,从音韵美学角度来讲就逊色很多。

Myriad mountains-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not a trace of me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三、形 美

形美主要是指译诗和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如果译诗和原诗行数一致,分节相当,在句子长短方面和对仗工整方面做到了形似,就基本体现了原诗的形美。以许译李白的《夜下征虏亭》为例: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My boat sails down to River Tower,

The tower’s bright in the moonlight.

The flowers blow like cheeks aglow,

And lanterns beam as fireflies gleam.

从行数和分节来看,原诗是五言绝句,译文行数与原诗一致,除第一句有九个音节外,其余每句八个音节,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从对仗来看,原诗是工整的对仗,“山花”对“江火”,“绣颊”对“流萤”,许译也力求传达这种形式之美,可以看到译文后两句也是对仗工整,令人叹服的。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许渊冲教授“三美论”对古诗的英译是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的。他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翻译理念,能使读者最大限度体会到原诗的意境,神韵和风姿。拜读许先生的译作,我们会为其高超的译技折服,他的翻译和翻译理论把古诗翻译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总而言之,无论是许教授的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还是他令人拍案叫绝的翻译作品,还是他独树一帜的翻译理论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认真借鉴。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树勋.唐宋诗选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

[4]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

刘琼,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2-8610(2015)06-0074-01

猜你喜欢

宫女原诗许渊冲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摔得挺美
峨眉山月歌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伤不起的宫女
改诗为文三步走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清朝宫女睡觉不能仰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