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俄关系:新态势及运筹思路

2015-02-13贾春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俄罗斯

贾春阳 陈 宇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俄关系:新态势及运筹思路

贾春阳 陈 宇

近年来,中、美、俄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主要表现为三方力量对比、内外处境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上面。三国关系变化与国际大环境变化相互影响,导致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特点。展望未来,中国应正确认识中美俄关系的变化态势,既看到自身与美、俄两国的分歧,也要认识到与美、俄两国广阔的合作空间和众多的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中国从外交大局和国家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塑造和运筹好中、美、俄关系,为新时期开创外交新格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博弈论 中美俄关系 新态势 运筹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美、俄(苏)关系的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三国的对外战略,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尤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后,中国积极运筹中、美、俄关系,形成了大国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但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受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国际安全和秩序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准确把握中、美、俄三国博弈的新态势,因时因势调整对美、对俄外交思路,为中国外交新布局塑造良好外部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中、美、俄关系最新态势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多以来,中、美、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力量对比、内外处境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方面。

(一)三方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中美“近”驾齐驱,俄罗斯明显落后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 GDP 总量达63.64万亿元,换算成美元超过10万亿①《2014年中国 GDP 突破10万亿美元 为日本2倍》,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20/c70731-26416328.html,登录时间:2015年2月5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约为日本同期 GDP 总量的两倍)。同时,国防、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据2014年底英国《自然》杂志评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研产出大国,全球前200名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自然指数排名第一,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有20所大学入围②Nick Campbell,Michelle Grayson,“Nature Index2014China,”December17,2014,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6/n7531_supp/full/516S49a.html,登录时间:2014年12月20日。。从美国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科技投入、军费总额都位居世界第一,且近年来经济形势渐趋良好,逐渐摆脱金融危机阴霾,其2014年 GDP 增长率达2.4%,经济总量达17.4万亿美元③U.S.Department of Commerce,“GROSS DOMESTIC PRODUCT:FOURTH QUARTER AND ANNUAL2014,”February27,2015,http://www.bea.gov/newsreleases/national/gdp/2015/pdf/gdp4q14_2nd.pdf,登录时间:2015年3月5日。,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增速虽然高于美国,但要赶超美国,仍需时日,更无需说在综合国力方面追赶美国。因此,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有望保持“一超”地位。与中美相比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势头一直欠佳。2009年至2014年,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7.8%、4.5%、3.4%、1.3%和0.6%。④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gks.ru/wps/wcm/connect/rosstat_main/rosstat/ru/statistics/accounts/#,登录时间:2015年3月8日。乌克兰危机后,在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行双重打击下,俄罗斯原有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暴露,逐步走向衰退。卢布暴跌更是让俄经济雪上加霜。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3年,俄罗斯 GDP 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2014年,受汇率变动影响,俄罗斯 GDP 总量仅剩1.25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 GDP 总量的1.5%⑤Anders Aslund,“Russia's Output Will Slump Sharply in2015,”January15,2015,www.the-americaninterest.com/2015/01/15/russias-output-will-slump-sharply-in-2015/,登录时间:2015年2月6日。。从当前态势看,俄罗斯要在短期内打一场“翻身仗”,难度极大。普京公开承认,俄罗斯经济将经历2年困难期⑥Путин:тяжел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ситуация можетдлиться2года,http://www.gazeta.ru/business/news/2014/12/18/n_6755445.shtml,登录时间:2014年12月30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若油价维持5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经济将衰退3%⑦Улюкаев:МЭР РФ прогнозируетв2015гспад ВВП на3% и инфляцию в12%,http://ria.ru/e⁃conomy/20150131/1045223184.html,登录时间:2015年2月1日。。俄罗斯央行更悲观,认为若油价维持6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 GDP 将衰退4.5%—4.7%。⑧ЦБ:ВВП РФ при цененанефтьв$60упадетв2015годуна4,5-4,7%,http://ria.ru/econo⁃my/20141215/1038377754.html,登录时间:2015年1月3日。俄罗斯一些智库甚至认为,2015年俄经济可能衰退7%左右⑨России сновапророчаткатастрофу:ИнститутГайдарапрогнозируетсильнейшеезапоследние15летсокращениедоходовграждан,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6марта2015г.。可以看到,近年来俄罗斯与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扩大,综合国力差距也相应地越拉越大。

长期以来,在中、美、俄(苏)三方互动中,多数情况是俄罗斯在前台与美国博弈,中国居于相对次要位置。如今,中美关系已经明显成为三角互动的主轴,俄成为“大三角”中的实力最弱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虽然多番表示“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稳定的中国崛起”,但事实上对中国实力的增长愈加敏感,将中国崛起特别是军事现代化视为美国面临的“持久性挑战”①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Advance Policy Questions for AdmiralHarry B.Har⁃ris,Jr.,U.S.Navy,Nominee to be Commander,U.S.Pacific Command,”December2,2014,p.5,http://www.armed-services.senate.gov/imo/media/doc/Harris_12-02-14.pdf,登录时间:2015年4月28日。,认为“中国发展先进武器系统特别是精确和复杂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目的就在于击败美军的远程投射力量”②Frank Kendall,“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January28,2015,p.3,http://docs.house.gov/meetings/AS/AS00/20150128/102849/HHRG -114- AS00- Wstate - KendallF -20150128.pdf,登录时间:2015年2月7日。。与之相比,美国仅将俄罗斯视为“地区强国”,认为俄“吞并”克里米亚不仅不能证明其强大,反而是虚弱的表现③Steve Holland,JeffMason,“Obama,in dig at Putin,calls Russia‘regional power’,”March25,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3/25/us-ukraine-crisis- russia-weakness- id USBREA2O19J20140325,登录时间:2015年3月8日。。由此观之,中、美、俄三角关系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中、美、俄大三角诞生以来的第一次。

(二)三方内外处境迥异:美国处境最佳,中国相对较好,俄罗斯内外交困

自2010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投入,其针对中国的一面明显上升,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态势日渐明朗。与此同时,中日、中菲、中越领土争端愈加尖锐,中国外部处境进入一个相对复杂和困难的时期。反观俄罗斯则相对超脱,左右逢源。一方面,美国推动与俄关系“再重启”,美俄关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大为改善:北约自2008年最后一次东扩后陷入停滞,欧盟经济深陷泥潭,无暇顾及“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为俄罗斯创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俄罗斯借西方遭金融危机重创之机,积极推进欧亚一体化建设,在前苏联地区的主导地位有所巩固。但近两年来,这一态势发生了实质性的逆转,国内处境和国际环境都明显恶化。

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先后出访各大洲。经过两年多的悉心经营,中国周边环境和外交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外交布局初步完成,周边乱点和热点总体可控,“一带一路”倡议进入落实阶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简称“亚投行”)也得到包括英、法、德、意、俄、韩、澳、印度、巴西等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响应,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范围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获得改善和发展,外部大环境有明显改观,战略主动权大大提升。

从美国来看,美国国内虽有党派争斗,但未伤筋动骨,经济发展态势近来也明显好转。在外部,“亚太再平衡”得到日、韩、澳、菲、新加坡等盟友和伙伴响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中东虽乱,但美国在伊拉克已完成“任务交接”,“伊斯兰国”对美国本土威胁有限。从大国互动看,美国通过复杂运筹,将中美矛盾转化为中日矛盾、中国与东南亚南海岛礁声索国矛盾,将美俄矛盾转化为欧俄互耗,自己作壁上观,居中摆布,趁机强化与日、欧等盟友的关系。因此,美国的内外处境可以说处于“9·11”以来的最好时期。

相比之下,俄罗斯当前处境最差。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与西方的关系降至冰点,西方外交上对俄全面孤立,经贸上多番追加制裁,军事上大搞军演、频秀肌肉。近来,美俄外交层面虽有高层接触(美国国务卿克里5月12日访俄),但双方分歧依旧,加上近期乌克兰东部冲突的再度爆发,双方关系短期内显然缺乏好转的条件。而受俄罗斯国力衰落、发展模式吸引力下降、独联体国家对其“吞并”克里米亚有所顾忌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近邻”国家对俄离心倾向也愈发明显。同时,俄虽然试图通过加强与亚太和中东国家关系来“突破重围”,但谁都无法取代欧洲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整体看,当前俄地缘环境十分恶劣,经济陷入衰退,普京支持率虽高,但国内政治局势“暗流涌动”,可谓陷入普京执政以来最困难之局面。

(三)国际大环境与全球秩序深刻变化

从地区层面看:首先,在“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危机、“伊斯兰国”崛起等多重危机共同作用下,中东地区如同“三十年战争”初期的欧洲,“在未来几十年,该地区多数国家将陷入无政府状态,地方武装和恐怖主义组织将更加活跃,国内战争和跨国冲突更趋频繁”①Richard N.Haass,“The Unraveling:How to Respond to a Disordered World,”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4,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42202/richard-n-haass/the-unraveling.。在欧洲,乌克兰危机改变了既有的欧洲边界,使欧盟与俄罗斯陷入“互耗”状态,双边关系急剧恶化,互不信任感上升;北约计划在东欧部署“快速反应部队”,美国酝酿在东欧布置重型武器装备,俄罗斯则以增加部署核武器来回应,双方有重新走向军事对峙的风险。“新明斯克协议”不仅未能阻止乌克兰东部冲突的再度爆发,还可能使俄与北约在欧洲的分界线进一步“合法化”②Дмитрий Тренин,Тревожноенаследиеукраинскогокризиса,http://carnegie.ru/2015/02/13/тревожное-наследие-украинского-кризиса/i2aj,登录时间:2015年2月25日。,本就难以建成的欧洲安全架构前景更加渺茫。虽然由于俄罗斯自身实力不济,俄与西方爆发类似冷战时期全面对抗的可能性较小,但俄西之间可能出现“类冷战”对峙的态势,欧洲安全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亚太,多股力量暗流涌动,相互较量,矛盾多发。朝核问题、“北方四岛”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等痼疾难解,缅甸内战、台湾“变绿”等新的或潜在的冲突点重新浮现,稍有不慎可能擦枪走火,危及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全球层面,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危机久拖不决,涉病(埃博拉疫情)、涉恐(“伊斯兰国”、“独狼”暴恐)、涉气(极端气候、温室气体排放)、涉航(马航两次事故)、涉网(黑客攻击)等新热点层出不穷且愈加难解。国际准则层面,支撑当前国际秩序的系列国际准则和共识,如不干涉内政、不以武力吞并他国领土等,都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和挑战。简而言之,世界有陷入“混乱状态”和“失序”的风险①Richard N.Haass,“The Unraveling:How to Respond to a Disordered World,”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4,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42202/richard-n-haass/the-unraveling.。

二、看待中、美、俄关系的思路

中、美、俄三方实力对比、内外处境及整体国际环境的变迁引发了中、美、俄关系的变化,这组“大三角”的互动感、可塑性有所下降,敏感性相对上升,出现了三角关系双边化趋势。同时,三国关系中的一些内在规律仍然存在,即三方关系中任何两方都始终存在竞争与合作两个方面,三国之间的博弈呈现“重复出现、循环往复、复杂多边、长期存在”的基本特点。依照“重复博弈理论”(Repeated Games Theory),如果大国之间只有“一锤子买卖”式的单次博弈,那么大国关系就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但如果大国之间的博弈是重复多次行为,它们就会知道不良的国家行为必然导致对手的报复和惩罚,就会对自身的行为有所顾忌,这样,重复博弈的结果就容易产生合作的结局②林宏宇:《G20与 C2:博弈论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关系构建》,载《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2期,第62页。。因此,仔细梳理中美、中俄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点,正确管控竞争,确保中美、中俄关系不“脱轨”;挖掘和利用好中国与美、俄两国的合作点,以稳定中美、中俄关系并使之良性互动,不仅有助打造良好的大国关系格局,对三方而言也是共赢之举。

(一)中、美、俄“大三角”的可塑性下降,敏感性上升

中美关系对双方而言互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③《习近平9月对美国事访问 促新型大国关系更进一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2/c_127485503.htm,登录时间:2015年3月8日。,双方关系犹如在波浪中不断前行的航船,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有自身轨迹,经过多年来的磨合了解,已渐趋稳定;中俄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有对美一面,但重在务实合作,俄罗斯无力也不愿为中国“遮风挡雨”④冯玉军:《“救俄”争论暴国人意识的潜问题》,载《环球时报》,2014年12月29日,第15版。,中国也无意为俄撑场或代俄受过;美俄关系多次“重启”无果,陷入“冷和平”状态,双方虽有意接触但都很难做出妥协,短期内难有改观。在此情形下,美国不会放松对中国的警惕,俄罗斯也不会对中国做过多让步。因此,三角关系的“互动感”和“可塑性”下降,中美、中俄、俄美关系运行越来越遵循各自规律,中、美、俄关系有逐渐转变为三组双边关系的态势,每一组双边关系都不是绝对的竞争或合作,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另一方面,“大三角”的敏感性有所上升,“由于三国之间存在竞争和制衡关系,每个国家都担心另外两方过度走近”①Paul J.Bolt,“Sino-Russi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Winter2014,p.64.。其一,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渐行渐远,美欧与俄“新冷战”之势若隐若现,虽不可能长期对峙,但短期内难以好转。同时,中俄虽有分歧甚至矛盾,但近期走近之势渐趋清晰,引发美欧战略界疑虑,西方部分舆论甚至认为中国有与俄结盟对抗美欧之意②Douglas E.Schoen,Melik Kaylan,“The Russia - China axis and its threat to West,”September10,2014,http://www.foxnews.com/opinion/2014/09/10/russia- china- axis- and - its- threat- to- west/,登录时间:2015年3月7日。。因此,值此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之际,中俄过度走近可能向他国发出错误信号并引发联动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能导致周边国家选边站队、更加亲美,有碍中国营造平衡、稳定的周边环境。其二,中俄过度走近也容易引发俄反弹。俄罗斯对中国仍有戒心,官方对中国国内近期的“援俄”舆论表示不满。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Андрей Денисов)通过中国媒体表示,“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玩家,不是二流国家”,俄罗斯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援助③谷棣:《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俄不需中国援助,需要支持》,载《环球时报》,2014年12月30日,第7版。。不仅如此,俄罗斯学术界甚至有人将中国加强与俄合作视为“趁火打劫”,认为中国欲将俄罗斯变成“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④如 Россия можетпревратиться в сырьевой придаток Китая - эксперт,http://www.baltinfo.ru/2014/05/21/Rossiya-mozhet-prevratitsya-v-syrevoi-pridatok-Kitaya---ekspert-426772,登录时间2015年3月7日。。其三,俄罗斯对中美关系升温心存疑虑,担忧“中美共治”。在俄罗斯经济和外交深陷困局、实力衰退的情况下,若中国与美国走得太近或疏远俄罗斯,可能给俄以落井下石之感。值得注意的是,美俄关系短期内虽难以迅速恢复,但不会长期对抗下去,克里访俄并与普京长时间会谈便是最佳例证。同时,双方的矛盾也不会妨碍美俄在核军控、太空等议题上维持合作甚至联合针对中国。

(二)中美竞争点在亚太,合作点在全球

亚太是中美地缘竞争和博弈的主要场地。中国要走向全球,必须以亚太为战略依托,当前要做的是深耕亚太、打牢底盘,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美国则在大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意欲确保其亚太主导权。经济层面,美国致力于加强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意欲通过双边自贸协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与亚太国家建立制度性经贸体系,从而补足其在亚太的经贸“短板”。与之相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贯穿东南亚,伸向南亚、中东,不仅与美国的相关倡议在地理上高度吻合,在贯彻落实方面也互有一定竞争。如果美国的相关倡议得以实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安全层面,包括防长阿什顿 · 卡特(Ashton Carter)、副防长克里斯蒂娜·沃姆斯(Christine Wormuth)在内的美国军方高层近来虽屡次表示中美“不是盟友,但也不必是敌人”①Ash Carter,“Remarks on the Next Phase of the U.S.Rebalance to the Asia-Pacific(McCain Institute,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pril6,2015,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 =1929;Christine Wormuth,“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April15,2015,p.2,http://docs.house.gov/meetings/AS/AS00/20150415/103307/HHRG-114- AS00- Wstate- WormuthC -20150415.pdf,登录时间:2015年5月5日。,然而始终对中国军力发展有猜忌,认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项目,特别是发展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反太空武器旨在反制美军的力量投射能力”②Christine Wormuth,“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April15,2015,pp.1-2,http://docs.house.gov/meetings/AS/AS00/20150415/103307/HHRG -114- AS00- Wstate - WormuthC -20150415.pdf,登录时间:2015年5月5日。。美国在强化亚太军力部署、向亚太倾注最先进装备的同时,极力打造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的盟友和伙伴关系网络,意欲构建由美国主导、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印亚太”安全架构,“以便更加有效地掌控亚太军事安全局势和防范中国的军事安全挑战”③杨洁勉:《中美俄的亚太战略互动:动因、特点和理论建构》,载《国际观察》,2014年第4期,第6页。。因此,一旦这一秩序得以成形,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不容回避的,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将时刻处于美国的军事掌控之下。

中美之间的博弈是复杂的、长期的,并非“一锤子买卖”式的“零和博弈”。两国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关系”④Ash Carter,“Remarks on the Next Phase of the U.S.Rebalance to the Asia-Pacific(McCain Institute,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pril6,2015,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 =1929,登录时间:2015年4月8日。,双方虽有冲突和摩擦,但在维护亚太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又有共同利益。首先,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虽有竞争和摩擦,但双方在亚太地区亦有值得维持合作的共同利益。两国都不愿意看到亚太地区陷入大规模冲突或动荡,或因为第三方与对方爆发武装冲突,也不愿与对方产生误判,双方有维护亚太地区稳定、管控地区纠纷、防止两军擦枪走火的共同需求。其次,双方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及跨国犯罪、应对气候变化和传染病蔓延、解决粮食及能源危机、维护全球经济秩序、推进全球治理等方面虽有竞争,但也有共同利益和责任。

(三)中俄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但潜在竞争不容忽视

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打击中亚“三股”势力、管控东北亚安全风险及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其一,开展互利合作。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和军工强国,而中国则长于工业生产,中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中俄先后签下多笔能源大单,对中国实现能源来源多样化和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俄罗斯还是中国增强国防能力所亟需的诸多先进军备和技术的主要外部来源。对俄来说,中国则是其工业制成品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增长迅速,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953亿美元①《商务部:中俄贸易额近千亿 密切关注卢布贬值》,http://intl.ce.cn/specials/zxxx/201501/21/t20150121_4396379.shtml,登录时间:2015年4月21日。。中俄加强经贸合作既有助两国经济发展,更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其二,维护中亚及周边地区稳定。当前,欧亚地区安全形势,主要是反恐情势愈发严峻。一方面,俄罗斯、中亚和中国籍极端分子回流威胁增大。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Бортников)称,俄约有1700名公民在伊拉克作战②Бортников:около1,7тыс.россиян сражаются в Ираке,http://www.gazeta.ru/social/news/2015/02/20/n_6943149.shtml,登录时间:2015年3月11日。。根据国际危机组织2015年1月发布的报告,为“伊斯兰国”而战的中亚公民有2000至4000人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Syria Calling:Radicalisation in Central Asia,”January20,2015,p.3,ht⁃tp://www.crisisgroup.org/en/regions/asia/central- asia/b072- syria - calling - radicalisation - in - central -asia.aspx,登录时间:2015年2月5日。。如果这些受过实战训练的极端分子回流,将给中亚及周边国家带来巨大威胁。另一方面,欧亚腹地本土极端势力日益猖獗。阿富汗塔利班长期利用数千名藏匿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区的中亚籍恐怖分子,向北拓展影响力。中亚恐怖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简称“乌伊运”)与“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 (简称“东伊运”)等恐怖势力联动迹象愈发明显,试图向我国西部地区渗透。欧亚腹地极端势力的滋长既影响南亚、中亚、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也威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主导欧亚经济联盟的实施,中俄两国有共同维护该地区稳定的利益和责任。其三,管控东北亚安全风险。东北亚既是中国的安全门户,也是俄罗斯推行“东向”战略的着力点。当前东北亚局势整体可控,但日本加强军力建设、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朝核问题也随时可能出现新波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中俄双方在维护东北亚地区秩序和稳定方面的利益高度契合,都有推动半岛无核化、约束日本挑衅行为、维护亚太战后秩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利益需求。其四,中俄两国都志在推动全球体系多极化,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增加新兴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的话 语权。在 美国 空军 学院 政治 学教 授 保 罗 · 博 尔 特(Paul J.Bolt)看来,“中俄虽然在世界秩序方面缺乏一致的长远目标,但两国都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不满,都想终结美国的霸权,建立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①P aul J.Bolt,“Sino- Russian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Winter2014,pp.49-50.

另一方面,中俄之间的 竞 争点甚至潜在摩擦点 也 不 容忽视。2015年伊始,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俄罗斯“圈地立规”,中国积极进取,双方在中亚等独联体地区的潜在竞争可能浮出水面。地缘层面,俄罗斯一直视独联体为其“后院”,当前国力下降态势将促使俄更专注于“深耕”前苏联空间,积极推进由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等欧亚一体化规划,对“域外大国”进入的敏感度或将进一步上升。俄罗斯有舆论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为对俄势力范围的“侵蚀”,或是认为其可能妨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两者难以共存,将互相影响②如 С китайской скоростью - Стоитли мируопасаться железн одорожной экспан сии Поднебесн ой ,http://lenta.ru/articles/2015/03/07/chinarailway/,登 录 时 间:2015年3月9日 或 Пекин дипломатично подвин ул путинский проект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союз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Закавказьекитайцы хотятвключить в сво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4октября2013г。。近期,俄罗斯积极强化与印度、越南、朝鲜等国的关系,除了希望突破西方的外交孤立,事实上或多或少也有牵制中国之意。经济层面,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点虽然不同,但在制度安排和实际落实层面存在一定矛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实际推进可能遇到俄罗斯设立的“制度堡垒”,具体项目也可能存在一定冲突,若欧亚经济联盟发展较好,将有可能增加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向西推进的难度③《欧 亚 经 济 联 盟 启 动 ,或 对 中 国 产 生 影 响 》,http://finance.chinanews.com/gj/2015/01-02/6930599.shtml,登 录 时 间:2015年3月9日 。。贸易上,由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实行的是零关税,这使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出口成本相对增加,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将受到影响。投资方面,中国推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与俄罗斯推动的欧亚发展银行在客观上亦存在一定的竞争。能源方面,俄罗斯国内也有声音质疑中亚国家与中国的跨国基础设施合作,认为“会牺牲俄罗斯的利益”④戴 安 娜 · 加 帕克:《中 俄 是 盟 友 而 非“友 敌 ”》,载《金 融 时 报 》(英),2015年3月13日 ,ht⁃tp://www .ftchinese.com/story/001061034?full= y,登 录 时 间:2015年3月20日 。。长远看,如中国继续维持迅猛发展势头,俄罗斯对中国的疑虑可能进一步加深,在其传统的“不安全感”刺激下,有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的举动。

三、未来运筹中美俄关系的思路

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越来越具有全球性,需要在高度复杂的全球环境中谋篇布局。基于中、美、俄三国的国际地位,三方互动仍然很重要,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国需要统筹兼顾,从外交全局出发,准确定位中、美、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运用博弈理论,坚持既斗争又合作,用共同利益和制度安排来框定三方的博弈,防止中国与美或俄走向“零和博弈”,甚至陷入“囚徒困境”。

(一)将中、美、俄关系纳入外交全局统筹规划,服务“一带一路”大战略

其一,当前我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对中、美、俄“大三角”的需求已不再聚焦搞平衡或是借力打力,而应将其服务于“一带一路”规划:一方面通过与俄罗斯深化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减少其对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疑虑和可能的牵制,打通“一带”西向之路;另一方面通过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减少其对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戒心和排斥,为落实“一路”创造安全顺畅的环境。其二,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深入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推动世界主要大国合作应对前述各类危机和挑战,共同匡扶世界秩序。然而,乌克兰危机导致美欧与俄罗斯爆发冷战以来最激烈的交锋,美俄“似乎正在陷入一场新的冷战”①Mark N.Katz,“Can Russian -US Relations Improve?”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Summer2014,p.129.。短期来看,中国似乎相对超脱,但如果全球四大战略力量(中、美、欧、俄)中的三方矛盾升级甚至陷入对峙,中国也势必难以独善其身,很可能面临“选边站”的难题。此外,美欧对中俄走近有疑虑,中、美、欧也缺乏相应协调机制。凡此种种,导致大国无法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中国外交全局出发,还是从维护全球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的特殊责任出发,中国都需要积极引领和推动主要大国求同存异,在应对各类地区危机及全球挑战方面开展合作,以推进全球治理。综合来看,对于当前中、美、俄三角关系整体格局,中国现阶段总体上应继续保持现有中美稳定、中俄接近的态势。在处理对美关系时宜谨慎低调,对美国既要搞好关系,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防止出现中美对抗,又要在合作中把握好“度”,避免给外界造成中美共治的印象。对俄罗斯,尤需细心处理,既要认清中俄过度走近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又要考虑俄罗斯的敏感和疑虑,与俄罗斯保持恰当的距离,既不能走得过近,也不宜走得过远。

(二)与美管控竞争和摩擦,重点推进全球层面的战略合作

当前,中美两国“已形成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型关系模式”, “两国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关系都在各自轨道上发展,都按各自的规则和规模运行,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单独运行”②王郦久:《中美俄:三边关系互动新趋势》,载《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1期,第45页。。因此,处理中美关系,既要管控竞争和摩擦,又要推进双方的合作,既不能因噎废食,只讲斗争不讲合作;也不能放弃底线,一味追求合作。首先,管控两国地缘竞争。当前双方在亚太的竞争愈加有针对性,如果管控不当,中美易从“竞合”态势滑向对抗,甚至爆发直接冲突。因此,双方应着力管控两国在亚太的地缘竞争,并避免两国陷入由第三方因素引发的冲突,遇事多沟通和磋商,力争将双方竞争保持在一定框架内,确保中美关系“不脱轨”。在军事层面,应积极推进两军意外相遇处理规则和危机管控机制的细化和落实,以减少误判风险。其次,妥善处理新摩擦点。当前中美摩擦点逐渐由传统的贸易、人权等议题转向海洋、网络、太空等新领域,双方应加强对话,以减少误解、防止误判,力争将双方摩擦点转化为新的合作点,甚至双方关系的增长点。第三,推进全球合作。中美同为全球性大国,在维护世界稳定和推进全球治理方面负有特殊责任,双方有必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全球治理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及跨国犯罪、气候变化和传染病蔓延、粮食短缺、能源危机、金融动荡与经济失序等全球性挑战。

(三)推进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管控和转化潜在竞争

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我们应当积极看待中俄关系对中国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继续推进中俄在各层面的务实合作。政治层面,在地区问题上共同维护亚太稳定和战后地区秩序,合力约束日本的挑衅行为,携手促进半岛稳定和无核化进程,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安全的制度性安排,构建“亚太(或印亚太)安全架构”;加强双方在重大地区性问题、涉对方敏感议题(如俄罗斯对中国邻国的军售问题)上的事先通报和磋商,防止双方关系因第三方因素增添猜忌甚至受损。在全球问题上加强两国在联合国改革、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全球稳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经济与军工层面,俄罗斯当前经济、外交困难,对中国需求上升,中国可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推动双方能源、军工、航天、高铁等大项目合作。但对俄罗斯进行投资时,需着眼长远,顾及风险,可研究与俄签署新的投资保护协议的可能性。同时,俄罗斯民族自尊心较强,在与俄合作过程中既要顾及其心理感受,以俄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与其沟通,又要认真研究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和决策风格,清楚认识其相关外交倡议背后的复杂战略考虑,与俄罗斯交往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中俄关系发展中可能暗藏的风险。政治层面,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在当前西方掌控国际舆论话语权的情形下,俄国际形象明显受损,西方还认为俄罗斯有挑战既有全球秩序和规则的意图。鉴此,中国应保持理性和谨慎,继续走自己的路,通过增进中俄政治互信,推动在全球层面的政治合作,避免对西方盲信盲从,或让西方舆论左右中俄关系大局;同时,又要精细拿捏分寸,防止给西方以“中俄结盟对抗西方”的感觉或口实,尽力维护中国发展所需的和平国际环境。经济层面,中俄两国应正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摩擦,妥善管控和转化潜在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重大战略规划,在制度建设、项目推进方面都需要注意与俄罗斯进行协调。可与俄罗斯探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谐发展的方式,拿出务实、可行“对接方案”,减少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面临的阻力。地缘层面,包括中亚、高加索在内的独联体地区长期被俄罗斯视为“后院”,但又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无法绕开的必经之地,中国的战略进取可能遭到俄罗斯的掣肘甚至阻挠。因此,在中国战略走出去的过程中,需立足长远,妥善处理与俄罗斯可能的地缘竞争甚至摩擦。

(四)引领中、美、俄三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美、俄虽然各自的实力、内外处境和心态各异,但同为世界大国,有责任带头合作应对各类地区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伊斯兰国”问题、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事实上,三国也都面临在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均衡问题。当前,在美俄关系、欧俄关系陷入僵局且短期内难解的情况下,中国可利用自身相对超脱的优势,发挥居中斡旋作用,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推进同美、俄、欧等世界主要力量的多边对话与合作,塑造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格局。在此过程中,更多地用“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引领大国合作,构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大国合作机制,将大国之间的“重复博弈”纳入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制度框架”,以共同应对各类地区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推进联合国改革和全球治理改革,引导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民主、公正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责任,也符合包括各大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修回日期:2015-06-28]

[责任编辑:鲁鹏]

贾春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陈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2015-05-28]

猜你喜欢

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民营油企的俄罗斯梦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2012——俄罗斯别无选择
“鸿门宴”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