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危机的社会心态透视分析

2015-02-13李景盛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心态

李景盛(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舆情危机的社会心态透视分析

李景盛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网络舆情危机是一种网络负面舆情的极化状态,它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新的挑战。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具有内在关联性,不良的社会心态往往是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对网络舆情危机加以分析,认识和把握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态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加强预防和处置工作,有助于提高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社会心态;网络舆情;危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表达各种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与此同时,手机网民规模也达到5亿。网民数量的增加,参与程度的提高,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网络舆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现实社会,又对现实的社会存在有所演变和发展。网络舆情危机就是一种网络负面舆情的极化状态,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集大量信息,并在较广的范围内造成激烈的社会反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变革,网络舆情危机的频繁发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成新的挑战。本文从社会心态的角度透析网络舆情危机,认识和把握网络舆情危机所反映出的不良社会心态,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对于及时化解舆情危机和维护社会和谐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内在关联性

(一)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内涵的界定

网络舆情危机,是针对某一特殊刺激事项所产生的涉及民众利益较深较广的舆情,在相对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信息,并在一个社区或更大范围内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映,最终,与事项刺激方或事项本身形成激烈的认识或观点对抗[2]53。网络舆情危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的聚焦和放大。由于以网络为载体,决定了网络舆情危机具有虚拟性、急剧性、扩散性和变异性等特征。网络舆情危机作为公共危机的一种新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危害社会稳定,挑战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凝聚力。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3]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由客观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并且反映和能动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样是网络舆情事件,社会心态不一样,演变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在社会心态较为平稳、理性的情况下,冲突矛盾就容易化解;而在社会心态失衡的状态下,很小的网络事件也可能演变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二)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内在关系

1.社会心态是网络舆情危机生成的前提

社会心态作为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 “晴雨表”,具有大众性和弥漫性。在一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利益群体变革的反映,也是社会重新建构的一种重要心理资源和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心态也在重新整合。涉及到利益变化的那部分群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心态比较多变,容易滋生不良的社会心态。当这些不良的社会心态被网络的传播和放大时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密切相关。重视网民的社会心态,及时全面准确地透视网民通过网络舆情所反映的心理情绪和思想动态,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前提。

2.网络舆情危机是以网民的网络语言和行为方式之社会心态的体现和结果

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社会心态起着酝酿、助推的作用,而社会心态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影响又是通过网民的网络语言和行为得以更清晰的体现。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从网上获取信息并参与网络互动,从而发表个人对舆情事件的观点和评价,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网民作为作为网络舆情的直接参与和传播者,也是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制造者。从网络舆情危机的主体因素看,网民的社会心态深刻影响着网络舆情危机的走向。例如,网民的一些非理性和情绪化网络言论就是网民社会心态失衡的一种折射。网民的社会心态状况直接决定着网民的网络语言和网络行动,进而影响网民对网络舆情事件处理结果的接受程度。

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不良社会心态的表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特别是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社会心态也处于多元、多变的活跃时期。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但必须看到由于经济利益矛盾的积累和激化使得一部分群体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心态。这些不良社会心态是诱发网络舆情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宣泄心态。宣泄有时又被称做发泄,是指人们排除或释放紧张情绪的过程。网络媒体从某种视角来看,其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网民之间的互动达到传播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心得,同时网络媒体能让网民在网络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传播信息达到自身情感释放的目的。也就是说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使积累的社会怨气得到释放。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房价、教育、医疗、物价居高不下,居民生活压力倍增。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群体如果不能通过合理的途径使自己的压抑情绪得到宣泄,往往会通过网络对社会事件进行炒作和煽动,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例如,在“郭美美”网络舆情事件中涉及的炫富、腐败等问题与造成网民心理压力的现实因素的交汇,再度刺激了网民的情绪,成为网民集体围攻、极力宣泄的临时对象,最终演变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2.质疑心态。质疑是指由于社会公信力缺失而引发的社会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现实进行“问题化解读”与“罪错性归因”的负面社会认知和社会心理倾向。[4]当前我国公众对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公正性缺乏统一的社会认同,而政府相关部门在面对公众质疑时发布信息不及时、回避关键问题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发布虚假信息使得政府的社会公信力进一步下降。例如,在“杭州飙车”事件中,潭卓在过人行道时被胡斌驾驶三菱跑车撞倒,造成其当场死亡。车祸发生的第二天,杭州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当时肇事车的车速为70码”,而这与目击者称车速起码在150公里左右严重不符,立刻引起公众对杭州交警部门处理结果的质疑。质疑作为一种群体化的认知防御,一方面对权威部门的舆论导向和动员进行否定;另一方面对各种谣言、流言等虚假信息予以默认。因此,质疑心态的不断膨胀只会造成社会戾气和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

3.焦虑心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2134人参与)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据报道,相比五年前,有47.8% 的人“更焦虑了”[5]。由此可见,焦虑成为现阶段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心态。焦虑心态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大批社会成员生活压力增大。很多人因为工作、家庭、前程很容易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涉及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民众的基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面临的社会支持不足、社会诚信缺失和安全感不足等压力却不断增大。焦虑心态容易使一部分公众脱离理性的约束,而当这种焦虑的社会心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容易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容易诱发某些越轨行为。

4.从众心态。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从众行为经常发生。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经就指出当个体处在群体中时,与他孤立时的心理行为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往往会将群体的行为方式强加于自己,力求与群体保持一致,不管群体的这一行为方式与他处于孤立状态时是否是一致的,甚至如何不同。只有这样,个体才能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才有归属感。[6]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网民为了获得网络群体的归属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丧失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盲从地去顺应别人。在这种情况下,网民从众的非理性行为很可能导致事件升级。

5.仇视心态。仇视心态作为一种消极否定的社会心理,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仇富和仇官。喻国明在《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2011)》的研究结论中指出,“二代现象”是2010年主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在二代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隐隐弥漫网络的一种仇富、仇官、仇公检法的社会心态。而这样一种“仇心态”背后更为广阔和深刻的背景是社会贫富和权力的日益分化、整个社会日益断裂的不争事实。[7]301当前的仇视心态首先是由经济利益所引起的,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大多数人并没有实现共富,而是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先富起来的人由于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加之高调炫富行为,导致社会仇富心态明显。其次,仇视心态折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近年来,政府部门的贪污腐败事件不断曝光,给政府官员队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加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理念落后、作风涣散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信任缺失。这种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公众往往会采取极端的办法来对政府施压来促进问题的解决。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仇视心理的角度来看,网民仇恨情绪的郁积进而产生报复社会、报复政府的心态,一旦有外在因素的刺激,就很容易演化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三、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社会心理疏导

网络舆情危机是网民对社会事件认知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认知和行为又由网民的社会心态所决定或影响。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升级和扩大,建立相应的社会心态预警和疏导机制势在必行。

1.建立不良社会心态的预警监测。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社会心态预警机制主要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引起争议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平复网民的不良心态。首先,及时了解和倾听社情民意,谨慎对涉及公众群体利益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的敏感问题一定要予以公平、公正的解决。其次,建立专门的网络异常信息监测体系。高度重视一些访问量较大的网站和论坛发布的反映本地区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和言论,政府部门要对网络上所反映的问题要主动介入,及时澄清事实的真相,减少因回应不及时、对关键问题遮掩所引起的猜疑。[8]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官方信息,用正面的消息引导和控制舆论的走向,努力将各种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2.建立不良社会心态的干预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爆发的高发期,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的社会问题纷繁复杂。所以,单纯的依靠社会预警机制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化解在萌芽时期,一些问题在外界因素的催化下演变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一般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一方面要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的真相和结果进展,避免引起网民的随意猜想。与此同时,网络是现实社会的灰色地带、泄洪区,网络群体事件是网民对现实生活中焦虑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消解的产物。所以,对待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普通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宽容。但是,对对待一些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网民,则要依据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制止网络谣言、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3.强化社会心态疏导机制。心理疏导机制主要是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发生以后,网民的过激情绪和消极心态仍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机制使这些不良的情绪得到彻底释放。首先,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公众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网民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相信这些问题最终得到妥善的解决。其次,加强对网络不良社会心态的研究,建立专业的医疗心理疏导机制。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对社会心态失衡的网民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和困惑。

[1]姜胜洪.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广西社会科学,2009(1):1-4.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5):40-44.

[4]葛雅兰.转型期消极社会心态问题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32-36.

[5]林金芳.缓解社会焦虑应有制度化渠道[N].中国青年报,2006-12-05.

[6]摩友国.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6-160.

[7]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8]刘启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及其防控[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12):68-71.

(责任编辑:梁景时)

Social Mentality Analysis 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LI Jing-sheng
(Schoo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China)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is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a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it poses new challengess for our social harmonious stability.Social mentality an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has intrinsic relevance,undesirable social mentality is often a direct caus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entality to analyz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sirable social mentality,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disposition,help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validity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response.

social mentality;network public opinion;crisis

C913

A

1008—7974(2015)01—0131—04

2014-10-30

李景盛,安徽界首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