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浅探

2015-02-13贾群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积蓄小语原则

贾群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浅探

贾群

小学语文作文一直是教师最头痛、学生最怵头、家长最着急的大难题。解决这一大难题的小语作文教学原则包括:基于生活原则、基于阅读原则、基于观察原则、基于积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遵守定法原则、经常练笔原则、有效改评原则、教师下水原则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生活;观察;阅读;积蓄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桥头堡,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作文一直是教师最头痛、学生最怵头、家长最着急的大难题,甚至有人将小学语文作文比喻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如何帮助小学生轻松地攀越这座大山?现依据语文教学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文教学规律以及著名小语教师作文教学的经验,归纳与概括出下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希望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基于生活原则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1]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根。作文是生活的小溪在作文本上的流淌,我们必须带领学生找到小溪的源头。

然而,俯察当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花样百出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作文最根本的学生生活。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依靠,那么作文就是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既空洞又乏味,谈不上生动更谈不上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课变成了流水线,制造出了开头和结尾,虚构出了动情点,套话连篇,真可谓本末倒置,毫无成效可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许多学生整天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缺乏生活体验。即使偶尔过一下丰富的生活,又因缺乏观察,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精彩。所以在学生眼中生活就如此平淡,无事可写,无物可抓。学生脱离了生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没有生活,何谈写作?所以现在写作成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不是不会写,是不知道写什么。这真应了那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如何生活的,作文是对学生真实生活及内心体验的如实绘描与勾勒。因此,教师一是应该与家庭合作,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校外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野炊、郊游、踏青、游学、实验、游戏、竞赛、演出、运动、慈善、生产劳动、科技制作、城乡结对等。二是采取情境教学,即在作文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文。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具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写起作文来才能情真真、意切切,写出好文章来。正所谓“寻到源头,方有清泉”。

二、基于阅读原则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2]其中,口头语言包括听说,书面语言包括读写。在小语教学中,语与文、听说读写本是统一的,密切联系的。

只可惜在当下的小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语”包含的听与说和“文”包含的读与写割裂开来。其实,语与文,听说读写是完全统一的。单就读写而言,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我的教学体会是,假如单纯地就写论写,会越写越难;假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则读写双赢。这是因为小语教材选择的课文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范文,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属于启蒙作文教学,启蒙作文教学必须自模仿范文开始。朱熹总结:“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3]清朝唐彪概括:“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心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4]

基于阅读,并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是小语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小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要做到先想后读。许多教师教新的课文一般急于导入,赶着阅读,而我在学生学习新课文前,先让学生面对标题,利用几分钟时间想象并说说:“假如你写这篇作文,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阅读。这样既有利于阅读又有益于写作,一举多得。二要做到多读范文。这一是因为范文对初学写作的学生能“示范性地将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各种写作手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5]二是因为多读范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6]所谓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产生的一种不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而直接迅速的灵敏的直觉。因此,我在小语教学中特别重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有效读书,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读出语感,读出一片新天地。

三、基于观察原则

假如说生活是作文的基石,阅读是作文的滋养,那么观察就是作文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7]这是因为在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细节都能成为作文的内容,关键在于小学生能否运用观察这一钥匙发现之,并用心去感悟之。从这个角度说,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小学生作文的钥匙。

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小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理解观察的重要,没有重视传授观察的本领与技巧,这就导致了小学生不会观察。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作看,耳朵不用作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8]其实,这是小学生之所以提起笔来无可写说的原因之一。

基于观察,培养学生一双慧眼,让其抬眼望生活,处处被美点亮,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才能丰富其头脑,陶冶其心灵,并在作文中任其流淌。因此,教师在小语作文教学中,一要做到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应让小学生用心地去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掘生活,体现生活,变无意为有意,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刻刻用心观察,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观察,这是摄取生活有效信息的基本保证。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进行独立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用心观察,有效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今后的积累开辟最有效的渠道。二要做到让小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有效观察。小学生对于生活的了解,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受事物,了解生活。例如,观察西瓜,可以让小学生先用视觉观察:西瓜的碧绿、滚圆,像一个个大皮球,还可以用触觉触摸西瓜的凉意,用嗅觉闻闻西瓜的香润,用味觉品尝西瓜的香甜。三要做到教会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用心观察事物后,必须落在笔上,养成记观察记录的好习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做到了积累,一举两得。

四、基于积蓄原则

简而言之,生活是小学生的直接经验,阅读是小学生的间接经验,观察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钥匙,积蓄则是小学生的经验宝库。有的学者称积蓄为积累,叶圣陶先生则力倡为积蓄。在他看来,“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以行远传久,自然要作文”。[9](236)所谓积蓄,就是小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智慧、品德、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综合积累。

可叹的是,当下的小语作文教学,一是忽略了教小学生重视积蓄、如何积蓄、积蓄什么等问题。二是在作文命题中更是忽略了小学生已经积蓄了什么、积蓄了多少等,这就导致了教师要小学生写的作文,小学生没有积蓄或积蓄甚少,小学生有积蓄的,教师没有让其写作文的问题。这是小学生感觉写作文难的另一原因。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要做到重视丰厚小学生的积蓄。小学生的积蓄不外乎生活积蓄与阅读积蓄两种。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细品味生活小溪中的每一滴水,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用观察积蓄素材,用体验丰实宝库,为写作打好基础。同时,阅读积蓄也是一个妙招,书中的世界广袤博大,进入书的世界,就相当于全世界帮助你积蓄,那里有喜怒哀乐,那里有悲欢离合,那里有妙词佳句。我们要让孩子广泛地读、大量地读、仔细地读,读出味道,读出水平,读出积蓄。从阅读到感悟,再到积蓄的过程,就是逐渐学会写作的过程。二要做到命题作文与学生已有的积蓄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平时重视对所教学生的观察,尽量做到了解学生积蓄,并依据学生的积蓄撰写作文题目。只有从学生心里流出来的命题,小学生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9](237)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所谓循序渐进,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作文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10]同时规定了作文教学的分段具体目标。这是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充分体现。

遗憾的是,在小语作文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忽略循序渐进原则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忽略了小语作文教学必须经过造句→写话→写段→写短文……的过程,经常在三四年级一步跨越至写短文。二是忽略了小语作文教学必须历经的知写→好写→乐写的过程。三是忽略了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禁锢了小学生想象的翅膀。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要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的顺序,逐渐提高写作的要求,引领学生拾级而上。二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想写、爱写,有了写作的内驱力,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写作,除去生搬硬套、模仿斧凿,赋予其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想象。激发写作兴趣,从笔尖流露心灵所感,写中求悟,悟中求感,感中有情。三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作文需要想象,这是学生用心驰骋的空间,给生活的细节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生活变得精彩,使作文变得精彩。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观察,大胆想象,学会用修辞和各种技巧使得表达更充分更形象。同时,想象要适度,同时需要缜密的思考。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调出学生的所记所想所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四要及时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是小语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蕴含真挚感情的文章,我充分利用这篇课文的情感基础,先引导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那就是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品质,然后启发想象:在你身边有哪些人具有这样的品质呢?学生举出了好多例子,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老师继续引导:注意细节描写,写出你的内心感受。这样的描写最能打动人心,学生也能有感而发。

此外,小语作文教学的原则还有:一是遵守定法原则。“文无定法”。这是对作文总的要求。然而,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还是需要遵守定法的。相对于小语作文教学而言,“文无定法,但初学有法”。二是经常练笔原则。写好作文必须经常写、坚持写。小语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并不断拓展内容及篇幅,意义重大。三是有效改评原则。它要求教师以激励性改评为主,以建议性改评为辅。这是因为激励性改评,能给学生一片阳光,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他再次写作的动力,并让他们在作文道路上大步前进。而建议性改评能够让学生找到薄弱环节的突破口,更上一层楼。有效改评的最佳方式是选择性地进行当面改评。四是教师下水原则。所谓教师下水就是经常动笔。“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9](268)

[1]叶圣陶.文章例话[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黎靖德.朱子语类(8)[M].北京:中华书局,1986:3299.

[4]唐彪.家塾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2.

[5]施平.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原则的当代审视[J].教育探索,2009(4).

[6]叶圣陶.写作漫谈[A].叶圣陶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63.

[7][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7.

[8][苏]克鲁普斯卡娅.怎样教学生写作文[A].克鲁普斯卡娅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责任编辑:刘升芳

贾群,天津市和平区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天津300051)。

G623.24

A

1671-2277-(2015)01-0078-03

猜你喜欢

积蓄小语原则
自然之源
各地妇联网课亮点纷呈 为复工复产积蓄力量
产业蝶变:积蓄由大到强的新动能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心灵小语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