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 “海洋强国”与经略周边海洋

2015-02-1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大国强国

海 民

建设 “海洋强国”与经略周边海洋

海 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海洋强国”战略后,国际社会议论纷纷,对其内涵和意图提出了诸多猜测和疑虑,甚至有人认为 “海洋强国”战略就是中国要单纯追求海上军事力量,想要挑战美国。这一系列的看法都是对中国 “海洋强国”战略的误解。本文就中国如何建设 “海洋强国”的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海洋领土争议、海上安全、资源开发、和平合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主张。

“海洋强国” 周边海洋 经略与管控 共同开发

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具有成为陆上大国和海上大国的巨大潜力。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10年GDP总值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之后,中国从传统陆上大国向海上大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逐步成熟起来。2012年,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要求,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 “海洋强国”的战略构想和宏伟目标,为我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大方向。

一、关于国际社会对 “海洋强国”概念的错误理解和担心

建设 “海洋强国”目标提出之后,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都存在一些猜测,甚至还有一些怀疑与担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我 “海洋强国”概念与强势处理与邻国的涉及岛礁争议联系起来

这种观点是基于历史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因为国际上的大国都经历了由一个普通国家走向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崛起或者大国变为强国基本上都会最后成为海洋强国。也就是说,所有的世界大国或者强国都必须同时是海洋大国或强国,海上实力不强大,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或者强国。鉴于此,该观点认为中国在处理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将更加强硬,中国努力把自己打造成 “海洋强国”将促使外界处理中国海洋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

(二)将我 “海洋强国”概念与不断扩大海权联系起来

这一观点认为:最近几年,无论是在大洋还是周边海洋,中国都做了很多事情,在国际海事领域更加活跃,海权和海洋影响力不断拓展,例如:在南极和北极地区,中国通过积极参与科考等活动已成为最活跃的一支力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我们通过打击海盗和开展军演实现了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存在;在周边海域,我们通过积极维权使得我们在这些海域的存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坚实和自信。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在观察我们,中国会不会提出更大海洋权力的主张,会不会步历史上海洋强国之路,由近海防卫走向远洋防卫,也就是说,中国现在面临这个问题是在海上走多远,要走到哪里去,会不会像现在的美国和俄罗斯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海洋强国,甚至会不会奉行炮舰外交政策。

二、关于中国 “海洋强国”概念的含义与海洋政策

上述对中国 “海洋强国”概念的担心与猜疑,表明正确理解其含义和动机对于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国的海洋强国政策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一)中国 “海洋强国”的战略定位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建设 “海洋强国”具有不同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海洋强国”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自然结果。中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完全是顺应了中国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假如中国国力不济,那么提出构建“海洋强国”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克服地理不利条件一直是中国追求的一个战略目标。中国是一个地理不利国家,我们身边的黄海、东海、南海全是闭海和半边海,而且,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直接横在我们的正当面,这使得我们从地理上、战略上和经济上走出第一岛链非常困难,怀有非善意甚至敌意的海洋大国或强国很容易把我们困在第一岛链之内,坦率地讲,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第一岛链,我们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岛链里面。所以,走出第一岛链,打破三道岛链对我的战略制约,将地理不利条件降到最低程度,是中国必须首先要克服的一个战略障碍。最后,“三海”是我们构建 “海洋强国”的战略起点。东海、黄海和南海尽管都属于近海范畴,但它们是我们走出三个岛链和跨越地理不利障碍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三个海域确立自己坚强有力的地位,就难以实现 “海洋强国”的目标。目前,我们在近海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实际上是我们海上力量依然不够强大的表现,同时也是有关国家,特别是其他海洋大国和强国,利用我在三个海域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对我进行战略牵制的表现。

(二)关于中国建设 “海洋强国”的基本政策

战略目标确立之后,就需要有相应的手段去完成,对于建设 “海洋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而言,中国采取何种海洋政策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 “海洋强国”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首先,海洋强国是我们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国家在和平框架下的正常追求。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决定了我们建设 “海洋强国”也必须是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不仅是一只爱好和平的狮子,更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其次,海洋强国是我们不断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或必经之路。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 “传统海权”正在让位于以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核心的 “新型海权观”,这使得海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不可能离开海洋,但是,中国也不可能离开海洋而顺利完成融入世界的进程。第三,建设 “海洋强国”不等于追求海洋霸权。历史上,尽管我们曾经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是第一,但是,我们没有称霸。今天,我们依然不会追求海洋霸权,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处于这种海洋地理不利条件下去追求霸权,就等于是自寻死路,在此方面,我们远远不如美国和俄罗斯,因为它们都拥有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例如美国面向两个大洋,虽然有海洋领土争端,但非常局限;俄罗斯更是多面环海,拥有多处良港,其舰队很容易到达世界各大海洋和关键海域。因此,单从地缘政治环境而言,中国追求海洋强国的道路必须是和平的、兼容的,并且是和谐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是一个追求海洋霸权概念。

三、中国建设 “海洋强国”的国内与国际基础

中国建设 “海洋强国”首先要有国内基础的支撑和国际环境的配合。否则,中国不可能成为 “海洋强国”。

(一)能力和意识建设是我打造 “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条件

建设中国 “海洋强国”的目标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同时做:一是海洋能力的建设。这里的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这是第一位的事情,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海警等硬实力以及海洋管理等软实力,其他一切东西都是空谈。在软实力方面,加强科学管理海洋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海洋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我周边海域更是如此,如果不及时制止的话,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样,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就不可持续,这将直接影响到我 “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因为我们不可能是在本国海洋污染的基础上成为 “海洋强国”。二是海洋意识的培养。我们是陆地国家,海洋意识很淡薄,所以,海洋意识要大大加强。但是,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不能一提到海就马上联想到要跟谁打仗的问题,一谈到海就变成了一个火药味非常浓的话题。我们一定要消除这个偏差。建议教育部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海洋方面的知识内容,甚至增加一本专门涉及海洋问题的教科书。三是有效维护海洋权益。我们在国家利益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是,不抢夺属于别人的东西,但也不允许别人抢夺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这就像西方人经常说的那样: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实就是为了看好 “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国际合作是为我实现 “海洋强国”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前提条件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伴随着血腥的战争成长起来的。但是,中国采取和平发展手段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实际上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新兴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格局,彼此间的结构性矛盾将通过相互建构、相互适应与磨合的方式逐步加以缓解和解决。在此过程中,国际合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这对于正处在和平发展重要关头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就此而言,国际合作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要积极主动寻求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自身的积极作为创造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努力争取世界其他国家与我合作。这里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完全愿意合作的国家、部分愿意合作的国家和完全不愿意合作的国家,对此,我们应当维持和巩固那些完全愿意与我合作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争取部分愿意与我合作的国家,改善不愿与我合作国家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防止自己不主动甚至拒绝与别人合作情况的发生,不要让别人认为我们非常清高,喜欢拒人千里之外,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没有国际合作的海洋大国肯定是全球一霸。

四、妥善处理建设 “海洋强国”过程中出现的涉海矛盾与冲突,在解决问题和管控南海争议的进程中维护和增进我在南海的主权权益

自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后,中国不仅与日本的结构性矛盾加剧,而且与美国的结构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之中,两国利用海洋问题牵制甚至遏制中国的意图和做法也越来越明显。这也是这几年中国近海相对比较乱的一个根本原因。

(一)科学处理海洋 “维权”与 “维稳”之间的辩证关系

“维权”和 “维稳”是一对相互统一的关系:维权不能以彻底牺牲维稳为代价,维稳也不能以彻底牺牲维权为代价,否则就不能构成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中国的海洋权益维护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维护周边海洋稳定是我维持大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努力延长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由于域外大国特别是美日的积极介入,南海声索国蚕食我海洋权益的行为越来越明显,如不采取遏制手段的话,我将丧失维权的基础。这也是我近来更加重视维权行为的主要原因。

(二)积极扩大话语权,及时公布涉海事件真相,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炒作

中国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炒作甚至故意歪曲行为的表现。一是人为夸大,有意歪曲。客观讲,南海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个别事件的确是被人为地夸大和泛政治化了,是有人背后操作的结果,例如2014年互联网上登载的中国海警船使用水炮冲击越南渔船的图片,明显属于弄虚作假,这种宣传属于媒体炒作。因此,国内媒体应当多宣传一些有关国际合作的事情,少说一些具有负面作用的东西。

二是个别人居心叵测,惟恐南海不乱。美、日媒体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对中国进行负面宣传,刻意给国际社会造成中国国力强大后不再遵守国际法的印象,是一种霸权行为的表现。但是,它们对本国政府支持南海声索国与中国对抗的做法视而不见,对其故意恶化南海局势的行为闭口不谈。鉴于此,我们必须引导国内媒体主动作为,对破坏南海稳定的行为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及时报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是辩证看问题,不遮掩,不护短。例如,中韩渔业纠纷中韩国抓扣中国渔船问题,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韩国非文明执法问题,韩国海警不应对靠海生活的渔民进行粗暴打击,因为渔民在任何国家都属于弱势群体,对待他们要予以适度的包容;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我们的渔民是否守法的问题,这里当然要考虑到我渔民祖祖辈辈的传统捕鱼区域和习惯,因为渔民几百年来一直都在某一个海域打渔,现在有了 《海洋法公约》后就不能去了,的确会产生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非常高超的智慧去解决,好在我们与韩国达成了2015年正式启动化解矛盾的机制。

(三)有来有往,坚持主权原则不动摇,维护主权利益不含糊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大国面前从不畏惧,在小国面前从不自大,但是,也不允许小国欺负我们,尤其是在侵害我们的主权权益方面更是如此。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历来奉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方针,你尊重我,我就会尊重你,这样肯定会相安无事。二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尽管我们近来在海洋问题上做出的动作非常多,但都是被迫做出的反应,是别人侵害我主权利益情况下我不得不做出的维权行为。三是保持战略定力,伺机后发制人。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问题上,我们现在一直采取管控矛盾、推动合作的政策,但是绝对不允许挑衅。对待挑衅行为,我们采取的原则是反应适度,后发制人,并且通过形成新常态的方式逐步收复我失去的主权权益。

(四)积极作为,在现有国际法体系框架下不断拓展自己的海疆利益

中国在和平发展,国力在不断增强, “海洋强国”在不断召唤。在此背景下,我们在涉海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 “维权”与 “维稳”两个领域保持动态平衡,更需要在这种对我有利的动态平衡中积极拓展我在海洋领域中的战略利益。

一是经略好东海防空识别区。2013年11月23日,中国正式设立了东海防空识别区,但遭到了美国和日本的强烈抵制。今天,它们在此问题上依然不依不饶,继续纠缠,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标准做法,是一种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强权表现,这让人难以接受。

二是合理扩大南海石油开采的范围与规模。目前,我们在南海的石油产量一年有2000万多吨,相当于我们国家整个石油产量的1/11;越南现在一年的石油产量大概是3300万吨,主要集中在南沙的西南。未来,开拓石油生产的空间主要是在海上,尤其是南海。但是,我们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活动遭到了越南的阻挠,越南对我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从2014年5月2日到7月12日的作业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并在中越之间引起了一些矛盾,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坦率地讲,我们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活动属于中方正当的权益,不应因越南的破坏而停止。与此同时,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开发也需要大力推进。未来南海“维稳”与 “维权”之间的斗争将是长期化的。

三是高度重视我在南海的传统捕鱼区。南海资源主要集中在油气、渔业、旅游三大领域,石油储量比较少,天然气比较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把渔业排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整个南海地区沿海4亿多人口,而南海的渔业是我数千年来的传统权益或历史性权利,未来,我们必须要依靠这一块来支撑我们的海洋经济。通常,一口油井的寿命是15年,打完了就完了,但是渔业是一个可持续的行业,我们一定要维护好南海渔场,阻止南海渔业萎缩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解决渔民越界捕鱼的问题,帮助他们降低面临被邻国抓扣的风险。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加强中国渔民在南海的存在,和沿岸国共同合理、合法和有效地提高在南海的渔业生产。

四是通过岛礁建设改善驻岛人员的生活条件,发展能够为南海区域合作提供 “公共产品”的设施。中国目前在南海所从事的岛礁建设,是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主要是为了完善岛礁的相关功能,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的岛礁建设纯属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中国已多次就此阐明立场,有关建设活动合法、合情、合理,无可非议。中国坚决反对个别国家出于一己之私绑架整个东盟和中国—东盟关系并破坏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大局,敦促有关国家与中方相向而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和中国—东盟关系大局。我们一贯重视与东盟的关系,双方应继续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精神,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彼此关系,加强战略沟通,实现互利共赢。

结 论

从我们周边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考虑中国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是我们处理周边海洋问题的一条比较重要、也比较成功的经验。从历史来看,和平稳定不论对我们还是对周边都很重要。中国坚持通过和平的方式,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处理与有关国家的争议,通过双边谈判来处理这些矛盾和分歧,是维护亚太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条经验对我们是有利的,也是在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处理和经略周边海洋问题,不仅我们自己受益,整个世界和其他地区也都会受益。正因为如此,中国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对地区和世界都是一种积极的、和平的因素,中国的和平崛起势必将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正能量。

海民,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大国强国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大国气象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