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德性:人体整形技术的可能契机

2015-02-12

云南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性感性灵魂

黎 松

技术在今天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在技术商业化的道路上,技术逐渐由对物的研究和应用转向对人的研究和应用。各种人体整形技术、美容外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和发展。像隆胸、隆鼻、变性、丰臀、吸脂、三维面部整形等,在技术上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这一方面给人带来了改变自己先天不足的机遇,另一方面却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性存在。人体整形技术实际上面临的正是这样的两难困境。倘若技术不应当改变人的天然性,那么人自身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就得不到改善,会给人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或是让人感到不幸福。倘若技术应当改变人的天然性,那么在何种程度上去改变才会更适合人自身的目的,让人真正过得幸福?从根本上来说,人体整形技术无论是要改变人的先天不足性,还是要让人变得更好,都不能违背人的身体德性原则,这才能构成人体整形技术的可能性所在。

一、身体与德性的关系

身体作为人存在的基础,这是一个不可议论的话题。但身体是什么,身体是否与德性有关,或身体与德性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在这些争论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与德性无关,即身体就只是人的感性对象,是人的道德和德性需要摒弃的东西;一种是身体与德性有关,即身体是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理性、道德和德性的承载物,它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人的道德境况和价值领域。

第一种观点在西方哲学史上由来已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提出了身心二元论的学说,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是分离的,身体代表着人的非理性部分,属于低贱的层次,灵魂代表的是人的理性部分,属于高贵的层次。在二者的权衡中,身体俨然是要被抛弃的对象,在时间中消亡,而“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与善”*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26页。。身体就与德性无关,只有灵魂才拥有德性,或只有灵魂才配有德性。斯多亚学派在坚持身心二分的基础上,提出身体是属于感性快乐或激情控制的领域,德性属于理性的范畴。一个人是否拥有德性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或幸福的人,身体与德性的关系是,德性的获得和崇高在于对身体欲望和激情的克制。基督教神学的德性观就秉持这样的观点,将灵魂与肉体彻底分开,用原罪说牢牢地束缚着人的身体和身体的价值,使得人的身体成了灵魂的牢笼。身体成了罪恶的对象,要获得拯救只能依靠信、望、爱的德性精神。身体就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伦理意义。哲学家康德在身体与德性关系的理解上认为,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身体属于人的感性领域,感性包含着的是人的各种感性欲望和自然偏好,身体潜在地就拥有着许多自然的偏好。“德性就是人在遵循自己的义务时准则的力量。——任何力量都只是通过它能够克服的障碍才被认识到;但在德性这里,这些障碍就是可能与道德决心向冲突的自然偏好。”*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7页。德性的获得其实就是对身体的感性偏好的克服。身体自身并没有德性,它构成的只是德性战胜的对象或获得的条件。

第二种观点在西方哲学史上,尤其是在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尤为凸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相应的功能是营养、感觉和理智。在各个灵魂的层次上,动物的灵魂包含着植物的灵魂,人的灵魂包含着动物的灵魂。人的灵魂就是最高的灵魂,在功能上不但拥有理智,也拥有感觉和营养。亚里士多德在身心的关系方面,实际上主张一元论。“灵魂的所有属性似乎都和躯体相联结,愤怒、温和、恐惧、怜悯、勇敢、喜悦,还是友爱和憎恨;当这些现象出现时躯体就要受到影响”*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页。。人的灵魂和身体是相互关联的。而灵魂又与德性相关,arete的本意是优秀和杰出的意思,德性在本质上就包含着功能的含义。人的状态好就包括了人身体的功能健全在内,身体与德性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没有身体的善,德性就无从体现和获得。近代哲学家霍布斯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存在的物质基础就是身体。身体是激情、欲望、爱和恨的发源地,也是人的道德、德性的承载物。没有身体的存在和完好性,人的道德和德性就失去了根源和意义。身体与德性紧密相连,这也是近现代身体哲学、生命哲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

由身体与德性是否有关两种基本观点的陈述,可以发现,身体与德性无关是把身体看作低级、本能的层次,同时也是作恶的倾向和根源。德性则是人的善和道德价值的本源。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德性来源于何处和德性依靠什么而生成。身体与德性有关是把身体看作与灵魂的统一体、人的德性和道德行为的载体,没有身体作为承载物,人的德性就成为无根之源。从人存在的本质性来说,人是物性和神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身体与德性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德性的存在和生成必然要以身体作为本源,身体的情况自然会影响到德性的现状,德性的作用也自然会影响到身体的安乐。身体、德性共同构成了人存在的基本要素。身体德性*古希腊语arete,表示优秀和杰出的意思,本意上就包含着功能的含义;英语virtue,来源于词根vir,表示男子和男子汉气概的意思,本意上也包含着力量和功能的含义。身体德性的基本含义由此引出。就不仅表示着身体功能的健全,即“身体的各项功能或能力的健全完美就是身体的德性”*任丑:《身体伦理的基本问题——健康、疾病与伦理的关系》,《世界哲学》2014年第3期,第149页。,而且也体现着身体伦理的价值属性,在“应当”的意义上去理解身体,使之符合人自由和尊严的基本价值。

二、人体整形技术的目的性追问

人体整形技术通常的理解,就是改变人体自然的存在形态或人体本来的样态而产生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隆胸术、隆鼻术、吸脂术、丰臀术、变性术、面部整形术等。这些技术在各种材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只要个体愿意,人体整形技术几乎可以满足人对于人体的所有要求,人体的所有部件也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对象。像男人变成女人、女人变成男人这种最大地违背自然规律的技术在今天都已成为可能。但人体整形技术固然达到了改变人体的程度,是否人就应该去改变自身的自然性存在,人体整形技术的目的性到底是什么,这是摆在当前人体整形技术面前的一个紧迫而有待解决的问题。

人体整形技术从技术的本质上来说,它处于价值中立的位置,或者说它既可以使人变得更好,也可以使人变得更差。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体整形技术的应用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条件下,受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的影响,人的身体已成为时代追捧的对象,各种车模、明星艺人无不拥有良好的外形和体貌。在天生条件缺乏的条件下,人体整形技术可以改变面貌,还可以让人的面貌比天然的还要好。例如五官不好看,就可以仿造一个比较好看的五官进行三维的计算,并运用技术进行修整。鼻梁不够高和胸部扁平,也可以利用人体的整形技术和相关材料进行改变,使得人的整个身体向着美的方向发展。人体整形技术在应用中的目的是不是让人变得更好、更健康,这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但人体整形技术从表面的目的来说,让人变得更美、更漂亮,却是一个无须争论的事实。

人由于自身天然的局限,再完美的人其身体也总是有缺陷的。人对于“美”的冲动可以说也是与生俱来的。在人体整形技术或美容整形技术的条件下,胸部整形、鼻梁整形、面部整形、吸脂塑形技术在目前是比较流行和普遍的。胸部扁平就可以通过人体整形术手术,植入人工假体和液体材料,使胸部变得风韵而有美感。鼻子扁平、塌陷就可以通过整形技术,植入“自体骨和软骨,固体硅橡胶,多种聚乙烯材料,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杨海江、杨瑞敏、闫爱春:《四种隆鼻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学性能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第14卷第42期,第7939-7941页。材料实现隆鼻而获得美感。人体塑形也可以通过“传统负压吸脂术,超声辅助吸脂,动力辅助吸脂,注射溶脂,冷冻溶脂,水射流辅助吸脂技术,射频溶脂和激光溶脂”*潘福强:《形体雕塑技术的新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4期,第691-693页。来实现,达到身材苗条和形象优秀的效果。目前的人体整形技术还可以更多地改变人的现状,实现人在身体器官上的各种美。

这种由人体整形技术所达到的人的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在很多的情况看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体整形技术的美,虽然改变了身体的天然性,消除了人的先天性缺陷,实现了人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在心理上也使人充满了自信,但这种身体的美却是通过外在的器物达到的。从表面上看,人的确变得光华靓丽,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美的本质、美的要义和一种德性的美。黑格尔在美的理解上,认为“美的东西身上的感性外在性、即直接性本身的形式,同时是内容规定性,而(艺术之)神在拥有其精神的规定的同时在它里面还具有某种自然成分或内在的规定”*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3页。。即美是感性和理性、自然和精神的统一体,或“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2页。。美就既包含着外在的形式,也包含着内在的规定,是人的身和心的结合显现。康德的美学理论将美分为了两种,一种是自由美或纯粹美,一种是附庸美。前者的美依自身而存在,后者的美依一个完满性的概念而存在。但“这两种美往往会发生冲突,如增加美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对象的合目的性”*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名著提要》,第124页。。美实际上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美的判断需要同时兼顾自然性和合目的性的因素。人体整形技术往往只考虑的是人的外在美和身体的美,并没有真正体现美的本意。对于这种身体美,周春宇教授提出走出目前“感性的萎缩与理性的失落,身体的圣化与身体的消费,技术的实用与美学的无用”*周春宇:《走出“身体美学”的误区》,《学术月刊》2012年第9期,第23页。的身体美学误区,建立生存价值论的思考。这指出了当前身体美学的问题,树立了技术应用问题的生命价值理念。但人体整形技术如何才能破除这种外在身体美的思想,就需要从身体德性的角度来进行修正。

三、身体德性成为人体整形技术的可能契机

身体德性从身体本身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身体功能的完善,包括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各项活动的自由舒展,整个的生命系统处于一种有机和谐的状态,最为基本的标志就是健康,而不是亚健康和疾病。从人的身体的角度来说,身体和德性共同构成了人的基本存在要素,身体德性就是身体的伦理性和价值性,体现的是身体和人的自由性和尊严性,而不是身体的工具性、低贱性和为恶性。身体德性实际上就包含了身体健康、身体自由和身体尊严的内容。人体整形技术在今天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这种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人们不断地去改变自己的人体现状,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现代技术具有“单一性、创新性、功能潜在性与发展的不确定性”*李文潮:《技术伦理面临的困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1期,第43页。特点。这决定了人体整形技术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它可以改变人的先天缺陷和现状,对于一些先天性的人体疾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改变了身体的自然属性,扰乱了身体的正常功能和社会的价值评判,具有明显的缺陷。在这种利弊的权衡中,人体整形技术必须以健康作为自己的基础,以身体的自由作为内在的依据,以身体的尊严作为目标才可能得以真正发展,以符合人的存在本意。

1.健康——人体整形技术的奠基

根据人体整形技术的最新发展,人的整个身体面貌都可以得到改变,让人可以变成自己想要成为某种人的模样。这种表面的光华靓丽通过人体整形技术是基本可以得到实现的。但这是否真能符合健康的本意,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答案。就鼻的整形技术来说,隆鼻的材料有“自体肋骨骨头、耳软骨、自体骨、自体筋膜、真皮、自体脂肪、固体硅橡胶、液体硅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膨体聚四氟乙烯、金属及合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密度聚乙烯、组织工程骨、异体软骨等”*庸琦、崔磊:《鼻整形植入材料的研究及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年第7期,第1351-1354页。。在这些材料的临床应用和比较中,各自都存在着明显的优缺点。整容技术所主要运用的人工材料和生物材料的比较中,生物类的材料来自于人自身的人体,与身体的组织有着天然的融合性,与人工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两种材料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人工材料与人的身体有着天然的排斥性,植入身体会扰乱局部组织,乃至整个身体组织功能的不适,不利于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显然不利于人的健康,违背着身体的德性,甚至还会给人带来疾病。生物材料与人的身体有天然的相容性,植入身体后不会造成组织的排斥,可以一直保持术后的整形模样,不用因其与组织不适而取出,但它会影响到材料来源区的组织和功能,使得身体的某些功能不能正常地运行,人的整体健康遭到破坏。事实上,只要是人体整形的每一个地方,都违背了身体本来的生态,不可能像身体自然的样态那样运行,也没有正常的功能那么强大,容易遭到破坏,且很难修复。人体整形技术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材料都会对人本身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在这种人体整形技术中并不是只看到它对人身体本身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正面身体效应。人无完人,每个个体的身形、外貌都各有差异,由于基因或是由于后天损害的因素,使得人的身体存在某些缺陷,严重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如人的面部天生畸形,人体整形技术就可以运用面部整形技术,将人的面部进行正常的归位整形,使人恢复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人体由于后天的损伤,也可以利用人体整形技术来恢复健康。在人体被意外烧伤时,就可以利用人体植皮技术来使被烧伤处恢复正常的模样。人的心理健康就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人的生理健康得到了维护,人的整个身体健康就得到了彰显。

人体整形技术尽管有着这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改变着人体的自然样貌和自然属性,使人的外形变得靓丽或是功能欠缺。但不论它如何发展和完善,人的健康必然是其奠基。没有人的健康或不维护人的健康,人体整形技术也必然是要被遗弃的。这正是身体德性的一个基本的层面。在更深一点的层次里,身体德性还包含着身体的自由和身体的尊严,更好地维护着人这个伦理实体的存在。由此也构成人体整形技术的内在依据和目标。

2.身体自由——人体整形技术的内在依据

身体自由在简单的理解里,就是身体的不受束缚。从身体德性的角度看,身体自由是身体遵循身体自身的规律,不受人为干预的控制,保持身体健康和实践的价值性。霍布斯认为:“人的自由指的是身体的意愿运动没有碰到外在的障碍。”*汪祥胜:《霍布斯的“身体宪法哲学”》,《北方法学》2014年第2期,第137页。这间接地说明了身体也是自由的,自身不应该受到外在的干预和威胁,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爱护。人体整形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身体自由作为其内在的依据就可以分为这样两种基本观点。

一种是身体自由使人体整形技术尊重身体自身的规律。在目前各种人体整形技术中,大多数关心的只是表面的靓丽。媒体上的各种整形广告,都是以美丽的身形、体貌作为其标本,目的就是唤起人对于美的向往,改变自己的天然缺陷,刺激身体消费的动机。费瑟斯通从消费社会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身体形象理论,“在消费社会中,生产社会中节俭、忍耐、坚定、克制、节欲的清教品德被享受生活的消费观所改变了,身体不是为了灵魂的纯洁而进行压制,而是为了社会性和个人性在现实中的功利需要和审美需要而进行塑形”*张法:《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第6页。。透过这种人体整形技术的个体心理美学现象,人体整形技术是否真能实现身体本身的自由,许多的问题就会浮现。在鼻和乳房的整形技术中,要达到整形的效果,必须要植入一定的人工假体或自身的生物材料。典型的人工假体有硅胶、人工骨等,生物类材料有肋骨、自体脂肪等。在不论材料本身是否可靠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材料进行隆鼻和丰胸,表面上是完成了身体的塑形。实际上,不仅影响到身体自身的生理运行自由,而且也影响到身体自身的自由实践活动。倘若人体整形技术不遵守身体自身的规律,使身体获得自由,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种是身体自由体现人体整形技术的价值。技术的中立性决定了技术的善恶评判只能是在实践的运用中。技术在实践中被运用好了,就是善的表现,反之就是恶的表现。人体整形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是一个有限的实体,自身就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一些由于遗传或后天意外的原因,致使身体某些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身体的自由性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人体整形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将其改变。如天生面部有些畸形的人,整形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将其适当纠正,接通面部神经和血管系统,恢复身体的自由,不至于总是受到先天性局限的限制。在乳房整形技术中,“选择合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及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高”*康骅、朱江等:《乳房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第9期,第917页。。人的身体就恢复了自由,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疾病对人的控制,这也是人体整形技术的实践价值所在之处。

3.身体的尊严——人体整形技术的目标

人作为一个集感性和理性的存在者,人身上的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不应该是感性重于理性或理性重于感性这样的思维模式,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一种相互相依的生态关系。感性上的良好会促进理性上的进步,理性上的良好也会促进感性的进步。身体属于感性的范畴,是人这个实体得以存在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的理性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依理性而有尊严,身体作为人存在的基础,在身体德性的视角下,身体也有尊严。身体的尊严是指把身体当作人的身体加以尊重,而不是轻视身体,甚至糟蹋身体,使身体具有应有的伦理价值。

人体整形技术从技术本身来说,是处于价值中立的位置。但在实践的运用中,往往受到现实利益的驱动。在目前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个性化成为人们追求的特色。人体整形技术也受到这种个性化消费文化的刺激,大肆地宣传整形技术的作用。认为人体整形技术既可以改变人的天然性,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好、更美和更健康。把整形技术说成了无所不能的东西,人只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体,几乎都可以得到实现。在当前面部的整形技术中,不论你的脸型怎样,想要什么样的面容,整形技术都可以使愿望得到很好的实现。颧骨高、额头扁、下颚骨尖可以通过削骨来处理,局面脂肪多可以通过吸脂术来处理,鼻梁塌陷可以通过植入硅胶、人工骨、肋骨等来塑形,皮肤黑可以通过植皮来改变。如此可以换来人的美丽外形。但这是不是符合身体的自然本意,各种人为技术和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弊端性,显然是不符合身体和人的生命的本意的。康德从理性的角度提出,“不论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页。。即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人体整形技术中的很多技术都是把人和人的身体看作是工具,违背身体的本意进行各种各样的整形和材料植入,而不是目的。这样,人的尊严遭到侵犯,身体的尊严也遭到了侵犯。而维护人的尊严和身体的尊严是一切技术活动的目标,如此才构成人的存在意义和身体的德性精神价值。

身体德性是身体的功能和身体的伦理性价值的总和,人体整形技术在当前的发展中,似乎已经走进了消费性文化和个体性文化的洞穴,认为技术不但能够改变现实世界,而且也能够改变人的价值世界。在人的身体领域,整形技术可以实现对人身体的各种改变,甚至是互换性别。如此强大的技术力量成了个体性文化追逐的目标,人体整形技术在医疗技术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透过这种技术和文化的热度,人体整形技术利弊并存。既可以改变人身体上的一些天然的局限,使人恢复健康,获得自由和尊严,也可以毁坏人身体的自然属性,使人获得疾病,丢失自由和尊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保证人体整形技术的应用限度,让其健康发展,符合人的价值。身体德性就必然成为人体整形技术发展的可能契机,它一方面保证了人的健康,另一方面也使人获得了身体的自由和尊严,人自身的自由和尊严。抛开了人体整形技术的身体德性论证,其应用和发展必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当前人体整形技术的各种现实矛盾与困惑就在于此。

猜你喜欢

德性感性灵魂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