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2015-02-12张亚飞张亚东淮安市清河区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江苏淮安300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3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5期
关键词:磺脲出血性总数

张亚飞,张亚东.淮安市清河区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江苏淮安 300;.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300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张亚飞1,张亚东2
1.淮安市清河区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江苏淮安 223001;2.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001

目的探讨研究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的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40例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20例;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常规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连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对对照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不使用磺脲类药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出血性转换情况、死亡情况及出院时的结局,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占总数的2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6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30%;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2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1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前后对其使用磺脲类药物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出血性转换、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磺脲类药物;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出血性转换;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患此病,而出血性转换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在8%~22%之间[1]。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具有很高的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控制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出血性转换后的病死率可高达83%。再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抗血小板类药物和口服抗凝血剂类药物等开始治疗的时问[2]。所以,临床上应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其发生出血性转换。为了探讨研究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的影响,现将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两组共40例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常规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连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对对照组的20例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不使用磺脲类药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出血性转换情况、死亡情况及出院时的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40例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20例。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2例、女性患者共有8例,分别占总数的60%、40%;年龄在54~8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7±8.4)岁;病程在1.4~13.5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5.8±3.3)年;临床分型为动脉血栓性脑卒中的共有7例、心源性脑卒中的共有8例、腔隙性脑卒中的共有5例,分别占总数的35%、40%、25%;NIHSS评分≤9分的共有12例,占总数的60%;血糖水平在7.12~7.86 mmol/L之间不等,平均血糖水平(7.54±1.22)mmol/L;血小板计数在195×109~289×109之间不等,平均血小板计数235× 109。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3例、女性患者共有7例,分别占总数的65%、35%;年龄在55~7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6±7.6)岁;病程在1.6~13.2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5.6±3.1)年;临床分型为动脉血栓性脑卒中的共有6例、心源性脑卒中的共有10例、腔隙性脑卒中的共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30%、50%、20%;NIHSS评分≤9分的共有11例,占总数的55%;血糖水平在7.14~7.88 mmol/L之间不等,平均血糖水平(7.58± 1.24)mmol/L;血小板计数在197×109~282×109之间不等,平均血小板计数233×109。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昏迷、感染、外伤、重大手术、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NIHSS评分、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常规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连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对对照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前与脑卒中后均不使用磺脲类药物。常规药物主要包括甘露醇(用于脱水降颅内压)、各类脑细胞保护剂、各类降压药物、各类调控血糖的药物及疏血通注射液等;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米克胰、克糖利及糖肾平等。以格列本脲为例,其用法如下:令患者于每日餐前口服格列本脲片(国药准字 H14020780),2.5 mg/次,2~3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出血性转换情况、死亡情况及出院时的结局,并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出院时的结局主要是根据患者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评定,若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四分及四分以上或完全改善,则判定为神经改善。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占总数的2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6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30%;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2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1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老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危发病人群[3]。脑卒中又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二:一者是人体内进行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各类动脉炎等因素而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人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或闭塞[4];二者是由于人体动脉内的血流变缓、血黏度增加及血液成分改变等情况而形成脑血栓,从而导致人体的血管闭塞、脑局部供血中断,继而引发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坏死等症状[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常伴有许多并发症,出血性转换就是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8%~22%之间,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6]。由于该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其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出血性转换的有效预防措施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传统的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往往疗效不够理想,且不能有效预防出血性转换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此,众多临床医师和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对其更加有效的药物进行了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类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磺脲类药。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磺脲类药物由于对人体微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该类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换的发生[7]。磺脲类药物有很多,常见的几种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米克胰、克糖利及糖肾平等,而这其中,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则是格列本脲(又称优降糖、达安宁、达安疗、乙磺己脲、氯磺环己脲、优格鲁康等),格列本脲能够通过增加人体内的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者直接对肝脏发生作用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原异生作用,从而使人体肝脏生成和输出的葡萄糖量减少;除此之外,该药物还能够有效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8]。总体来说,格列本脲具有口服吸收快、持续作用时间长、蛋白结合率很高等优点,一般情况下,口服格列本脲后2~5 h时能够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

根据该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生出血性转换,占总数的2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6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30%;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共有2例出院时表现为神经改善结局,占总数的10%;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在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前后对其使用磺脲类药物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出血性转换、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1]刘得伟.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换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3(12):948-950.

[2]邓宪勇,何肇荣.2型糖尿病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5-6.

[3]曹文艳,安中平.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Hcy、hs-CRP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 (34):28-29.

[4]宋丽娟.78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83.

[5]朱宝霞.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50-51.

[6]王银霞,赵世刚,魏芳,等.2型糖尿病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8):1270-1273.

[7]王银霞,赵世刚,张春雨,等.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64-1066.

[8]魏巍,张征,周颖奇,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NF-κB与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军医学杂志,2011(3):159-161.

R9

A

1672-4062(2015)08(a)-0023-02

2015-05-06)

张亚飞(1979-),男,江苏淮安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内科。

猜你喜欢

磺脲出血性总数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