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人生礼俗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初探*

2015-02-10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礼俗习俗婴儿

杨 扬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人生礼俗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初探*

杨 扬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从人文与医学的视野出发,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将云南人生礼俗作为研究对象,对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人生礼俗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从孕妇礼俗、诞生礼俗、成人婚姻礼俗、寿诞礼俗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文化与人生礼俗的交融,剖析了人生礼俗中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人生礼俗;中医文化;治未病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从诞生、成年、结婚直至死亡的过程,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转折点。民间为了突显其重要性,也为了帮助人们顺利渡过,于是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仪式和礼节,这就是所谓的人生礼俗。人生礼俗反映了人们对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特有的诠释,是人们为了适应人生各个重要时期的变化而衍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存在着大量与健康及疾病防治有关的习俗,深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

1 孕妇礼俗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孕妇礼俗是生育礼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分为求子和孕期习俗,其中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生育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生育医学知识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医妇幼保健文化的特定内涵。

1.1 求子习俗 受传统观念“延续香火”的影响,中国人非常重视子嗣。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向神灵祈祷或施行巫术求子的习俗。在云南,一般来说,汉族信仰的是送子观音,据说在观音座前烧香磕头、祷告许愿,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信仰的是曼贺山上的石祖,石祖是当地主管生育的神灵,只要在石祖前诚心膜拜,就可以得偿所愿。此外,巫术求子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也比较常见,所谓巫术求子就是对一些生殖象征物加以崇拜,以获得感生。剑川石宝山石窟有一个类似于女性生殖器的石雕,名“阿央白”,当地的白族妇女会在石雕前叩头求子。鹤庆一个温泉边有一石头,形状酷似男性的生殖器,当地不孕的白族妇女洗澡后就赤身坐在石头上,她们相信这样能增加受孕的机会。[1]

《景岳全书·妇人归》记载:“凡交欢下种之时,古云宜择吉日良时……天日晴朗,时和气爽,及情思清宁,精神闲裕之况。于斯得子,非惟少疾,而必且聪慧贤明,胎元禀赋,实基于此。”[2]从心理层面来说,通过虔诚的敬拜,可以使妇女心平气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求子习俗能起到稳定情绪、减轻压力、消除不良心理的作用,从而间接地增加受孕机会。

1.2 孕期习俗 中医认为,孕妇怀胎是胎气运行的过程,任何有损胎气的行为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产孕集》说:“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3]意思是孕妇生活要注意饮食有节,作息规律,不宜过度劳累,保持情志愉快等。为了保障胎儿健康发育,顺利降生,民间形成了一些的习俗和禁忌,对孕妇的饮食、行为举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孕妇的饮食有很多禁忌,如不吃兔肉,否则会生唇裂的孩子;不吃母鸡的软蛋,否则会早产;不吃螃蟹,否则胎儿会横生难产;不吃狗肉,因为狗肉不洁,会导致流产。这些禁忌虽然更多是基于表象联想而产生的,但蕴含着特定的中医药内涵。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孕妇饮食应以温补清淡为主,兔肉具有补中益气、功效,但性寒凉,易伤脾胃,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狗肉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但性热活血,可能会造成胎儿流产。

孕妇行为举止的禁忌更多是关于孕妇情志方面的忌讳,如孕妇不能参加婚礼或葬礼,不能冷水沐浴,不能夜间外出,不得干重活,不得伸手取高处的东西,不得登高跳跃等。巍山地区的彝族不允许孕妇攀爬果树,更不能摘果子,否则会导致腹中胎儿早产。有一些民族甚至对孕妇丈夫的行为举止也有严格的规定,如基诺族妻子怀孕期间,丈夫不能参加诸如出丧、绷大鼓等社会活动,否则妻子生育时会难产。这些禁忌虽然存在一些迷信色彩,但却与中医“七情”理论密切相关。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但如果突然遭遇强烈的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自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就会致使人体气机紊乱。[4]影响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导致阴阳失衡而变生各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记载:“人之五脏,有五声,心之声为言。小儿四五岁不能言者,由在胎之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气秉其心,令心气不和,至四五岁时,不能言语也。”[5]可见,孕妇情志的逆乱,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造成流产、早产、难产。因此这些禁忌能避免对孕妇情志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对孕妇本身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云南一些民族地区还有胎神祭拜的习俗。“胎神”就是专门掌管妇女胎孕的神灵,中医对此早有提及,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记载了“胎杀(煞)避忌胎前将护法”,就提到了对“胎神”的信仰。[6]居住在巍山西部山区的彝族在妇女怀孕三个月时,要举行祭祀“提巴”神的仪式。祭祀时由孕妇的母亲把准备好的祭品放在孕妇的床头,然后开始祈祷。从心理层面来说,胎神祭祀能够舒缓孕妇的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安胎、促进母亲与胎儿身心健康的作用。

2 诞生礼俗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诞生礼俗指的是从接生到孩子满月这一阶段的民俗礼仪,包括准备产房、催产、分娩、做月子、开奶、洗三等内容。

2.1 分娩习俗 分娩是整个孕育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和健康问题。中医认为,如果想顺产优生,孕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产地和产房的选择应该非常小心,遵循一定的规矩。产房应安静整洁,干燥,避风,保证孕妇有足够的休息和体能,消除孕妇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否则,有可能造成胎儿、胎位异常,导致难产。通常,产妇的卧室就是产房,但也有一些民族例外,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人,本来是一个大家庭合住在一个大竹楼里,每当某个小家庭有孕妇临产时,便把竹楼底层供炒茶用的小房间布置成产房,让孕妇在里面生育。[7]云南东北部的苗族妇女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因为在娘家产下外姓人,会把娘家的福气带走。虽然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孕妇的分娩过程本来就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所以人们通过这些牵强附会的说法,实际上减少了产妇在不适当地点分娩所带来的风险和意外。

分娩时,为了祈求保佑孕妇顺利生产,云南民间形成了一些催产习俗。娘家人和亲友们在孕妇临产前会送鸡蛋作为催生礼,一般送鸡蛋不送鸭蛋,主要受中医观点的影响,中医认为鸭蛋性凉,不利于产妇,且赠送的鸡蛋必须是生的,人们借用生熟之“生”与产妇生产之“生”同音同字的特点,祝福产妇顺利生产。云南永宁的摩挲人会在产妇腹上放一条丈夫或朋友的裤子,反复搓动,边搓边说:“孩子,快出来,你爸爸在等你。”寓意借助丈夫力量生产。这些催产习俗能够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避免过度紧张,对婴儿的顺产有着一定的作用。

2.2 坐月子习俗 孕妇一般产后要在床上修养一个月,俗称“坐月子”。中医认为,妇女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在饮食起居方面应小心谨慎,注意避风寒。从饮食来说,孕妇要多吃姜、甜白酒、红糖、鸡蛋、瘦肉、鸡、猪脚等,坐月子期间不准食用生冷食品。从中医的角度看,妇女在产后气血大亏,消化能力差,抗病能力不足,极易感受外邪,因此要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鸡蛋能大补精血,红糖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健脾暖胃、驱散风寒的功效;姜能温中散寒增进消化,同时能够抵御外邪侵袭;甜白酒能温运血行,有助于恶露的排出,对催奶增乳也有一定功效。从生活起居来说,产妇产后一个月不能出门、不能洗头洗澡,不能碰冷水。要静养卧床,忌看书看电视、忌流泪、忌劳累。这些禁忌绝大部分做法是合理的。如中医认为虚弱的产妇在洗澡之后,接触冷空气容易发生感冒,而且身体受冷可能会影响恶露的排除。产后全身筋骨松弛,如果着凉,还会有筋骨酸痛的可能。

此外,在产妇做月子期间,还有“忌门”的习俗。云南白族在孩子生下后,立即在门口撒上三道弧形的白石灰线,民间认为,如果外人误闯正在做月子的产妇家会导致产妇奶水不足。这虽然有迷信的色彩,但同样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外人进入,会带来各种细菌、病毒,对产妇和婴儿不利,给产妇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保障产妇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婴儿的神志安宁和产妇的康复。

2.3 洗三习俗 “洗三”指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洗浴时可以添加一些有除湿避邪功效的药草,用以除秽并祈祷婴儿健康成长。“洗三”的目的是加强婴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疾病的防御,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昆明还有送“洗三礼”、请“洗三客”的习俗。“洗三”礼中,女方母亲除送给婴儿衣物外,必送给一床“抱被”和一个“背被”。云南少数民族也有类似洗三的习俗,但不一定给孩子洗澡,主要是在这一天举办一个庆贺仪式,对新生儿表示祝福。普米族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要请巫师起名,并为孩子念经,以保佑健康成长,永宁纳西族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要举行拜太阳仪式,使新生儿接受阳光的照射,祈求太阳保佑。中医认为,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通过“洗三”,能清除污秽、清泻胎毒,增加抗感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对婴儿的健康发育有特殊意义。

2.4 满月习俗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满月礼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婴儿剃去胎发,使婴儿长出更健康的头发。在云南晋宁县民间,婴儿保留的头发只有两部分,即囟门和脑后。剃完胎发用朱砂、银砂研末涂于婴儿头上,同时要煮鸡蛋,配以黄糖,分给邻家小孩吃。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能反映婴儿的健康情况,因此,剃胎发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满月礼还有利于婴儿心智的发育,中医认为胎儿在母体中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其功能的健全和智能的发育在于后天的形成。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提到:“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8]摆满月酒时,亲友们会给婴儿送上红包作为见面礼,婴儿和亲友见面、接触,使婴儿与外界环境有了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可以促进孩子的智能和语言发育。

3 成人婚姻礼俗及中医药文化内涵

中医认为,男子16岁之后,肾气盛,天癸至;女子14岁之后,天癸至,任脉通,月经到来。此时男女的生理变化意味着他们将要步入成人的行列,围绕这种变化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习俗和程式。

3.1 成年礼俗 成年礼俗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不同,成年礼俗也就不尽相同。很多少数民族在子女成年时,要为其举行换装仪式,纳西族、布朗族、傈僳族、藏族、哈尼族、彝族都会有给女孩穿裙的成年仪式。云南永宁地区的纳西族摩梭人到了13岁后便会举行成年礼,男孩行“穿裤子礼”,女孩行“穿裙子礼”。还有一些民族以更换头饰作为女子的成年礼,这种礼仪在瑶族中比较典型。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的蓝靛瑶女性,幼年时戴花帽,18岁后取下花帽改用包头帕,表示成年,可以恋爱结婚。云南金平县的红头瑶妇女,七八岁时戴花帽,七八岁后一直到婚前用一般头帕包头,结婚后改用红布头帕包头。《内经》云:“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9]成年礼表示男子、女子正式跨入社会,具备了成婚的资格,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由于成年礼本身就是一种关于婚姻和两性关系的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年礼和婚姻礼俗逐渐融合在一起。

3.2 婚姻礼俗 婚姻礼俗指的是从议婚直至完婚过程中的各种礼节,包括议婚、定婚、迎亲和完婚大礼等。婚前的议婚,一般由媒人充当双方沟通的桥梁,但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的拉祜族、佤族等,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就能去参加村寨的歌会,等男女双方的感情稳定了,男方会自己去说亲或者让自己的叔伯帮忙说亲,如果女方家庭也有意向,就进入合婚阶段,合婚又叫“合八字”,主要的目的是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克。合婚仪式可以了解双方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情况,以判断男女双方是否般配,正如《内经》所说女子要到14岁以后,随着肾气的充实,性功能的逐步完善,可以结婚生子;男子要到16岁以后,肾气逐渐强盛,精气饱满,如果男女相配和谐,就能生儿育女。在议婚结束后,双方要选择一天“吃定亲酒”,最后确定婚姻是否成立。如怒江白族在亲事定妥后,女方家立即杀一头猪,煮上百个鸡蛋,准备几十斤酒,招待送定亲礼的男方客人,并请本族亲友来吃订婚酒宴,仪式结束后,男方客人带上女方赠送的肉和熟鸡蛋回家。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猪肉和鸡蛋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猪肉可以补肾气虚弱,鸡蛋可以补肺养血、滋阴润燥。迎亲时要鸣放鞭炮,以增加喜庆热烈的气氛。很多地方还有拦门的习俗,白族叫做“开门”,男女双方派出的开门人和守门人斗智斗嘴,整个过程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欢乐的气氛可以使人调畅气血、疏肝理气,鸣放鞭炮可以振奋阳气,升发清阳、疏通气血。新人入洞房后,有人端着栗子、花生、红枣、李子等撒在床上,这就是“撒帐”仪式。昆明一向盛行由福禄双全的老人用瓜子、松子、莲子、白果子、枣子五种果子在喜床上播散,取意“五子登科”。中医认为,瓜子具有清肺润肠,和中止渴等功效,松子能补肾益气、养血润肠,莲子具有镇静安神、养心益肾、健脾养胃、清腑润脏的作用,[10]白果可以可润肺、定喘、涩精、止带,红枣能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五种果子都能补益气血,寓意新郎新娘婚后“早生贵子”、“百子千孙”。

4 寿诞礼俗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出生后一周年要做“周岁”,以后每年要过“生日”,特别是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岁,家中的子女要为老人做寿。

4.1 周岁礼 周岁礼是满月礼的延续,这一天亲朋好友会给孩子送来礼物和祝福,期望他能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礼物包括孩子的衣服、鞋袜、配饰等,这些礼物不仅有避邪求吉的用意,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如孩子盖的小棉被、小枕头、帽子、袜子,均能起到保暖防止孩子受凉的作用。在配饰方面,一般都送由白银制成的手镯、脚镯、长命锁、项圈等。银器在民间被认为能除鬼除魔,避秽消灾。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银器具有安五脏、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长期佩戴银器具有很好的健身防病的作用。此外,周岁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周”,“抓周”就是把一些物品如书、笔、算盘、钱币、金银、食物、玩具等摆放在孩子周围,由孩子随便抓取,以最初拿起的物品为准,用来占卜孩子将来的前程、兴趣或专长。在智能、心理等精神层面,周岁礼同样对小孩智力、心理的健康发育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医对小儿的精神保健思想。

4.2 做寿 做寿是指家中的晚辈为长辈老人所举办的寿庆活动。中医历来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体生理、病理的某些变化与天地自然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养生方面中医讲究人与天地的交融,以精气不耗,起居有常、饮食有度为养生原则,从衣、食、行、精神等方面进行调摄,做寿就是老年养生中不可缺少的礼节。

依据昆明习俗,50岁以下称“生日”或“母难日”,50岁以上才算有寿,以后每隔十年就要做寿一次。凡遇整数年龄,如60岁、70岁、80岁、90岁等,称为“做大寿”,要广邀宾客,大摆宴席,席间由家属和宾客依次向“寿星”行礼祝寿,并送上寿桃、寿佛、寿面、寿香、寿烛,寿糕、寿联、寿幛等寿礼。从精神情志方面来说,随着人体衰老迹象的越来越明显,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引发了各种消极情绪,这些情绪的波动对于老人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通过做寿,给老人拜寿、念祝寿文、唱拜寿歌等活动,能使老人心情愉悦,对于老人的心理调适和稳定老人的心理是有积极意义的。从饮食方面来说,中医认为,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虚衰,脏腑功能低下,真气虚亏,卫外能力低下,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应特别重视老年人的饮食调理。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降低,脾胃虚弱,所以食物应该讲究软、精。而寿宴一般吃素食,以清淡、熟烂为主,长寿面能补脾养心,和中健胃,易于消化,非常适合老人食用,这与中医对老年人的健康调护思想是相通的。

所谓“医俗同源”、“食药同源”,人生礼俗与中医药同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医药文化因其实用性和通俗性,被人生礼俗所吸纳,深深植根于民俗文化中,从而具有了深厚的发展土壤;另一方面,人生礼俗体现了中医药的基本思想,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流传,成为人们对生命、健康、养生等的认知习俗和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药卫生的发展,人生礼俗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一些荒谬的观念和旧俗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而健康的、科学的习俗随之出现,这些习俗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沿袭这种习俗的同时,也对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1]毛艳,洪颖,黄静华.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79.

[2]肖林榕.中医妇幼保健与福建人生礼俗[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1):64.

[3]薛守宇.浅论祖国医学对母婴保健的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209.

[4]张波.福建人生礼俗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D].福建中医学院,2008:9.

[5]耿庆玲.浅述中医胎教与优生[J].陕西中医,2007,28(12):1688.

[6]郑晓红.中国生育文化大观[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504.

[7]万建中.中国民俗通志·生养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27.

[8]肖林榕,林端宜.福建民俗与中医药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2.

[9]黄帝内经·素问注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

[10]彭榕华.俗语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3):69-70.

[11]胡臻.温州民俗中医药文化[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61-62.

[12]黄勇.人生礼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76-8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民俗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NO:2014Y246)

杨扬(1983-),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医学人文教育。E-mail:yangy169@sina.com

R2

A

1007-2349(2015)12-0015-05

2015-10-19)

猜你喜欢

礼俗习俗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CLOSE TOHEAVEN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