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光鼎教授按六经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

2015-02-10李帆冰吴向农王光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膝部针药膝骨性

李帆冰,吴向农,王光鼎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王光鼎教授按六经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学术经验

李帆冰,吴向农,王光鼎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王光鼎;六经辨证;膝骨性关节炎

王光鼎教授是本院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指导老师之一,是一位治学严谨、德技双馨的医家,从医50 余年,学术上能博采众长,中西互参。临证经验丰富,常应用“六经”辨证方法指导针灸治疗临床思维,主张针药结合,擅长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现将王光鼎教授按六经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中西对照,解析病机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0A)是以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为典型病理特征;以膝关节疼痛、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导师认为此疾属于中医“膝痹“的范畴,其病因不外乎内、外;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亏不足,或七情失调等,以本虚之侯为主;外因为感受风、寒、湿、或热邪痹阻膝部气血运行,于“瘀”、“痹”等标实之象为主。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之证。导师根据该病的特点,把它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膝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因风、寒、湿、热诸邪痹阻过膝部的经脉,阳气受损,失其温煦,而使得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则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所致。病性应属“实”,病位在通过膝部的经络。相对缓解期以疼痛绵绵,活动不利,病程迁延为主要表现,此疾以老年患者及绝经期后女性多发,因其肝肾渐虚,肾主骨生髓,濡养经脉,肾气亏虚,则骨失所主而发;肝藏血主筋,肝血亏损,筋脉濡养不足,无以柔韧而致。病性应属“虚”,病位在肝、肾二脏。

2 针药结合,分经论治

导师认为膝为“宗筋之聚”,足三阳、三阴经络均过膝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膝痹”患者疼痛的部位都从膝后部腘窝开始,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向膝外侧、前侧、内侧发展,符合《伤寒》“六经传变”规律。西医认为膝关节两侧面软组织主要由膝关节内、外侧支持结构构成,内、外侧支持结构可分三层,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而膝关节后侧紧靠腘绳肌的力量维持,最易使用过度而发生退变,其次为外侧[1]。“经之所过,主治所及”,因此导师提出了运用六经辨证,针药结合治疗“膝痹”的学术观点。按患者疼痛的部位定出经络,分经论治,大概取穴规律如下。

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后侧,取足太阳经穴:殷门(上)、委中、合阳(下);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外侧中间,取足少阳经穴:风市(上)、膝阳关、阳陵泉(下);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外侧前缘,取足阳明经穴:梁丘(上)、犊鼻、足三里(下);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内侧前缘,取足太阴经穴:血海(上)、阿是穴、阴陵泉(下);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内侧中间,取足少阴经穴:阿是穴(上)、阴谷、筑宾(下);疼痛的部位在膝关节内侧后缘,取足厥阴肝经穴:中都(上)、膝关、曲泉(下)。根据痛点可取两条及以上经穴。

本病急性发作期以“瘀”为病机,导师认为“经络之瘀,犹河道之塞,以通为要,上以行为主,中以疏为主,下以泻为主”。因此膝关节局部取穴用温针,以“运行气血,温通止痛”,膝部上端取穴,要求针感达到或者通过膝部,以“催气行经”,膝以下取穴针尖朝下,用轻泻法,以“下行经气”。

导师在治疗“膝痹”时,注重针药结合,常用针灸疏通膝部经络,内服中药调和脏腑,特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疼痛部位分经,使用“引经药”以达病所。导师应用“引经药”的经验如下。

羌活、藁本入太阳经穴治疗膝关节后侧疼痛;柴胡、青皮入少阳经治疗膝关节外侧中间的疼痛;升麻、葛根、白芷入阳明经治疗膝关节外侧前缘疼痛;芍药、苍术、白术入太阴经治疗膝关节内侧前缘疼痛;独活、知母、细辛入少阴经治疗膝关节内侧中间的疼痛;柴胡、吴茱萸、白芍入厥阴经治疗膝关节内侧后缘疼痛。根据痛点可取两组及以上“引经药”。

3 典型病案

谢某,男,64 岁,2012 年11月初诊。主诉:左膝关节疼痛2年余,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2010年爬山后出现膝关节后侧疼痛,未以诊治,疼痛加重时,自行服用“止痛药”(不详)治疗。二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左膝疼痛加重,到昆明市骨科医院诊治,诊断为“左膝骨性关节炎”,建议行左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愿意行手术治疗,遂到导师门诊就诊。现患者以左膝后侧、外侧疼痛为甚,行走困难不能超过200 m,下楼时疼痛加重,下蹲、起身困难,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胃纳呆,眠差,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既往史:高血压病使7年,现服用“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血压控制平稳,余无特殊。体检:左膝关节肿胀,委中、委阳、阳陵泉等穴处压痛明显,膝关节屈曲80度。

左膝X 线正侧位片示:左膝髁间隆突骨赘形成,髌骨关节间隙变窄。抗“O”、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均正常。

中医诊断:膝痹—肝肾不足 寒湿痹阻。西医诊断:左膝骨性关节炎。

导师认为该患者的辨证分经为:寒湿之邪痹阻了膝部足太阳、少阳两经;标急治标,以运行足太阳、少阳经络气血为原则。取穴:足太阳经:殷门(上)、委中、合阳(下);足少阳经:风市(上)、膝阳关、阳陵泉(下)。针刺手法如前所述,每日针刺1次;同时辅以独活寄生汤加“引经药”羌活、藁本、柴胡、青皮内服;每2日1剂。针刺5次为1 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嘱患者减少膝部负重活动,自行在家中循经温和灸足太阳、少阳经,配合床上膝部相关肌群的等长肌力训练。2 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蹲起稍感困难,膝关节可屈曲达130 度,能较轻松走完1 000 m。随访至今感觉良好。

4 总结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 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 岁的人群则达80%;致残率可高达53%[2]。而西医的最终的治疗手段是“膝关节置换术”,给患者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导师提出的运用六经辨证论治,针药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学术观点,实践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积累性损伤疾病,一旦发生很难治愈,所以预防其发生、减缓其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导师认为早期的防治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尤为重要,早期做好防治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去除发生膝骨性关节炎的因素。饮食有节,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减少关节受力负荷、起居有常、调和情志、濡养精神为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针对早期膝痹的患者,导师认为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早受益的“五早”方针[3],重视病变的先兆症状,把疾病消除在初起阶段,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才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价值。

[1]卡内尔.贝蒂.王岩,蔡谞.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

[2]罗强,宋敏.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防治[J].中医研究,2013:26(3):25.

[3]张慧玲.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81.

李帆冰(2968-),男,云南,研究方向:中医骨科.

R255.6

A

1007-2349(2015)12-0009-02

2015-08-26)

猜你喜欢

膝部针药膝骨性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蒙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42例临床研究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膝盖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