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015-02-08薛雅瑜徐琼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流程护士

薛雅瑜,徐琼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薛雅瑜,徐琼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目的分析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急诊护理方案,实验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观察2组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实验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院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急诊抢救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平稳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等不良反应,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护理流程;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冠心病,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并导致局部出现了心肌缺血坏死等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持久性胸骨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且起病急,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抢救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细胞,在急诊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为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笔者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首次发病入院,无认知功能障碍,无沟通障碍,无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8~78(57.22±6.55)岁;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症13例;发病到入院时间0.5~11(4.24±1.92)h;小学及以下文化7例,初中13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4例。实验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7(57.17±6.06)岁;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症14例;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4~12(4.73±1.23)h;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初中14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5例。2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文化程度、发病到入院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护士根据医生医嘱进行急救,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临床各项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同时建立静脉通路,检查标本。实验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如下。

1.2.1完善院前抢救 急诊室接到呼救电话后,要求5min内出诊,救护车人员利用电话与心肌梗死患者现场的家属或医生联络,并指导院前急救,包括卧床休息、心理安抚、吸氧等,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要叮嘱他们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减轻心脏负荷。处于小诊所等地点的患者可以给予面罩吸氧。实验组患者采用持续的电话联络方法,即对紧急的或无医护人员在场的患者,可以不挂断电话,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亲友进行照顾。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做面罩吸氧、输液、解除心肌疼痛,并安抚患者的情绪,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转运,并注意转运过程中要动作轻柔,连接好救护车内的各项检查方法,并注意防止输液管的扭曲和移位,在转运途中要注意密切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备好除颤仪、气管插管等,并做好不间断的抢救。

1.2.2首诊负责接诊方法 在急诊患者接诊时,采取首诊负责制度,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在10min内完成患者的安置,并进行吸氧,开通左下肢的静脉通路并采集血常规等各项标本,实施心电监护,完成床旁心电图,并询问病史。在首诊负责制度中,为了防止遗漏,采取系统护理的方法,护士根据安置—吸氧—静脉—标本—心电—病史程序进行护理。且要求护士在2min内完成病情的初步评估和吸氧,在4min内完成静脉通路的开通和标本采集,30min内追踪检验结果;5min内做好床旁心电图的识别。

1.2.3强化心理干预 既往在急诊救护中,护士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导致部分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影响心功能的恢复。因此实验组要求护士做好心理评估,注意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耐心地听患者的主诉,并不打断患者的语言倾诉,从中寻找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如对仪器使用过度紧张等,再进行语言疏导、深呼吸放松训练疏导等。

1.2.4急诊交接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要立即采取临床治疗。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各医务室进行通知。例如对需要进行急诊PCI手术的患者,要立即通知介入医生和护士,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谈话和相关文件的签署,并填写危重患者交接单。同时,要注意多向患者解释相关内容,避免由于患者无知产生的恐惧感受。急诊交接期间要注意转运过程中的细节,包括要保证患者的绝对卧床,监督其卧床情况;保证心电监护的持续状态,尤其注意心电导联是否有脱落;注意对患者的保暖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救治成功率(患者经过临床抢救及护理后,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消失)、急诊抢救时间(从患者进入急诊室到完成初步抢救时间)、院内复发率(由两名护士进行统计和录)。对比2组在病情平稳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使用SAS量表,评分为0~100分,其中评分在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焦虑程度越高;抑郁程度使用SDS量表,评分为0~100分,其中评分为50分以上为患者有抑郁状态,且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均由患者自己填写后护士评分。在生命体征等稳定后由患者对急诊护理进行评价,满意度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患者根据自己的急诊救治的实际情况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抢救成功38例(95%),失败2例(5%);对照组抢救成功32例(80%),失败8例(20%)。实验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14,P<0.05)。

2.22组急诊抢救时间、院内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抢救时间为(8.98±1.22)min,对照组为(13.25±2.51)min,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复发率为8%(3/38),对照组为28%(9/32),实验组院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2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对急诊护理流程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急诊抢救流程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平稳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患者的较为严重类型,其发病急,且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主要是为患者尽快地纠正缺血的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发病2 h内,尤其是1 h内为黄金时间,对患者做早期的快速心肌在灌注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1-2]。大量临床调查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67%左右在入院就诊前已经死亡,因此如何有效地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尽快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是临床医生和护士的研究的重点[3]。

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完善院前抢救、首诊负责接诊方法、强化心理干预、做好急诊交接,并在每一个环节注重提高该环节的效果[4],例如院前急救中的不间断电话联络,首诊接诊中的系统护理,心理干预中的放松训练等方法,均有效地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了护理抢救的时间,将急诊抢救作为一体,对每一个环节均给予了高度重视,最大限度地完成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和治疗[5-8],杜绝时间的浪费和护理工作的疏忽。对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中,还高度重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临床治疗,更好地避免了由于焦虑、恐惧等延误病情,防止过度紧张导致的心律不齐、心率加快等影响治疗[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更高,患者抢救时间缩短,院内复发率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知识,不断提高急诊护理效果。

[1] Peng J,Zhang LJ,Schoepf UJ,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 detection with dual energy CT:correlation with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scintigraphy in a canine model[J]. Acta Radiol,2013,54(3):259-266

[2] Suprun EV,Saveliev AA,Evtugyn GA,et al.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is based on direct antibodies-free analysis of human blood plasma[J]. Biosensors Bioelectron,2012,33(2):158-164

[3] 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6-2317

[4] 唐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14,11(4):350-350

[5] 宋杏婷.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72-73

[6] 刘红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6-237

[7] 黄丽燕. 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2,34(8):1100-1101

[8] 许发发,陈宇英,孙丽君,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65-3869

[9] 李倩. 优化急诊治疗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C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8(11):342

[10] 徐月霞.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3(10):5497-5498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2.040

R473.5

B

1008-8849(2015)32-3637-02

2014-11-16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流程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