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缺乳及预防抑郁症的研究

2015-02-08陈新雯赵海军张爱平殷彦林杨欣波王丹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2期
关键词:缺乳乳汁乳房

陈新雯,赵海军,张爱平,殷彦林,杨欣波,王丹芳

(1. 河北省涿鹿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涿鹿 075600;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 河北省康保县中医院,河北 康保 076650;4. 河北省怀安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怀安 076150;5. 河北省怀安县预防和疾病控制中心,河北 怀安 076150)

中医推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缺乳及预防抑郁症的研究

陈新雯1,赵海军2,张爱平3,殷彦林4,杨欣波5,王丹芳4

(1. 河北省涿鹿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涿鹿 075600;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 河北省康保县中医院,河北 康保 076650;4. 河北省怀安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怀安 076150;5. 河北省怀安县预防和疾病控制中心,河北 怀安 076150)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缺乳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产后缺乳的395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98例和对照组197例,对照组仅给予芪通催乳配方颗粒协定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治疗及心理干预,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评分,记录乳汁量、乳腺肿块消失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乳腺肿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不仅能增加产后乳汁分泌量,使乳腺肿块迅速消散,而且可有效降低EPDS评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中医推拿;产后缺乳;心理干预;EPDS评分;抑郁症

产后乳汁不足指产妇乳房肿块、胀痛,但孩子吸吮乳汁很少,不能满足需要[1],其发生与产妇精神抑郁、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哺乳方法不当等密切有关。其中母亲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乳汁分泌充足的重要保证,若产妇精神异常可通过大脑皮质影响到脑垂体的功能,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2]。所以,产后缺乳本身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药物治疗产后缺乳虽能取得积极效果,但由于其他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中医推拿治疗产后缺乳历史悠久,通过按摩乳房穴位,可以疏通乳腺导管[3],增加泌乳素分泌;心理干预可减少或消除神经内分泌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对产妇心理健康的不良刺激,避免影响泌乳。2011年4月—2013年12月,笔者观察了中医推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缺乳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分娩后,表现为产后3 d乳汁分泌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产妇395例,均无乳头内陷、精神疾病等,且对本研究知情自愿。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98例,年龄(29.15±6.95)岁;初产妇187例,经产妇11例;初中97 例,高中及以上101例;顺产127例,剖宫产71例;早产11例,足月产187例;意外妊娠8例;新生儿体质量(3.64±0.35)kg。对照组197例,年龄(29.27±6.88)岁;初产妇186例,经产妇11例;初中95例,高中及以上102例;顺产126例,剖宫产71例;早产11例,足月产186例;意外妊娠7例;新生儿体质量(3.65±0.36)kg。2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分娩后第3天开始,给予芪通催乳配方颗粒协定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当归10 g、桔梗10 g、炒王不留行10 g、麦冬10 g、续断30 g、党参10 g、通草6 g、菟丝子20 g、枸杞子20 g、鹿角胶20 g、炮山甲6 g,应用广东天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免煎颗粒组合成协定处方,开水冲化后口服,2次/d,连续服用2周。

1.2.2研究组 分娩后第3天开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乳推拿治疗:患者双臂轻轻上举保持乳房韧带松弛,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乳房涂手消液润滑乳房皮肤,保证无菌环境;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推抚同时按摩主穴擅中、乳根、天溪;如果乳房上有硬块,按摩应从柔软部位推向硬块部位,直到整个乳房变得柔软;最后拇指和示指在乳晕四周挤压推拿乳管窦,把乳汁推出乳房。另一种方法是双手托起乳房,两拇指反复按摩乳根穴,同时其他手指环形按摩乳房整体,呈螺旋形向乳晕方向推拿乳腺腺体,对有肿块的部位,反复推拿按摩,直到肿块变软、消散。上述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对肿块较硬的适当延长时间,共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积极做母乳喂养指导;对于有焦虑、紧张情绪的产妇,医务人员要多与其交谈,了解产妇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产妇解决问题,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由于产妇刚刚生产完以后比较脆弱,依赖性强,容易受暗示的打击,医务人员要尊敬产妇,加强健康教育,增加产妇的育儿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学、生物学及医学心理学知识,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消除各种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不良心理因素,减轻产妇心理负担,使产妇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意识得以提升。此外,产妇对乳腺肿块如有顾虑,要通过做彩超配合耐心解释,打消其对发生肿瘤的担心,协助产妇做好乳房保健,树立呵护乳房的正确理念。 针对产妇因乳汁不足致孩子发育不良的担忧,一方面给予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请儿童保健中心医师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产妇积极哺乳,打消产妇认为婴儿哭闹、饥饿可能发育缓慢的想法,而是让产妇坚信婴儿啼哭可以增加肺活量,对发育有利,积极哺乳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配合乳房推拿更容易增加泌乳素分泌;相反,如果婴儿啼哭就喂奶粉,则会使孩子习惯于惰性吸吮而不愿意费力吸吮母亲乳房,形成恶性循环,使乳汁分泌更加不足。在进行乳房推拿治疗过程中,反复对产妇宣传教育,并应用生动现实的例子,让产妇对乳汁分泌不足的治疗充满信心,对婴儿发育的前景充满希望,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断深入,从内心深处接受母乳喂养带来的挑战。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2组产妇治疗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评分,根据自责、悲伤、焦虑、恐惧、心境、哭泣、失眠、应付能力和自伤等内容评价产后精神状态,满分30分,总分<13分视为正常,总分≥13分视为抑郁状态,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②统计2组治疗2周后泌乳量。③治疗过程中,观察乳腺肿块消退的时间。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EPDS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泌乳量和乳腺肿块情况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腺肿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乳汁量、乳腺肿块消失时间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随着女性人群生活压力的增加及不良营养因素的介入,年轻女性产后缺乳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如经济状况、夫妻关系、意外妊娠、新生儿疾病、生男生女的传统观念、分娩并发症等各种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年轻女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4]。产后抑郁症为产后2~6周内发生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乏力、情绪低落、对事物不感兴趣、社会退缩行为、自责、过度担忧自己或孩子受到伤害等[5]。当产妇本身乳汁不足时,影响了母婴交流,更加重了产妇的哭泣、沮丧、焦虑、易激惹等抑郁症行为的发生[6]。产后产妇的内分泌水平波动是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妊娠期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到妊娠晚期可以达到月经期的50倍,产后又急剧下降到基础水平,当雌激素的剧烈波动影响到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对雌激素的需要时,儿茶酚胺的分泌受到抑制,脑功能也会被刺激,相应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变化,产妇就会出现精神障碍[7-8]。而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与精神抑郁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身体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9]。虽然药物治疗有积极效果,但产后患者情绪不佳时,单纯药物治疗很容易发生乳汁淤积,必须考虑疏通乳房经络。中医推拿治疗可以疏通乳腺导管,增加乳汁分泌;也可以反馈性刺激脑垂体,增加脑垂体分泌泌乳素[10];合理的穴位按摩不仅是治疗过程中的物理性抚触,而且是情感传递的链接,能使产妇享受到爱心的温暖,从而达到全身放松、心情愉悦,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不良情绪烦扰,进而会增加乳汁分泌,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11]。很多中医经络与乳房关系密切,其中的足阳明胃经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围绕乳头,在胸胁分布,而足太阴脾经从乳房外侧上通膈肌,任脉行于两乳之间,因此,乳房被称为宗经之所[12]。乳根穴是胃经要穴,通过乳房贯通乳房上下,性善疏利,按摩该穴位,可以治疗乳汁少、乳腺炎等;天溪是足太阴之穴,位于乳房外侧,正好是乳房淋巴和血液的流经之处,按摩该穴,对疏通乳腺导管十分重要,可以预防各种乳房疾病的发生;膻中乃任脉之穴位,位于乳房内侧,可以治疗一切乳房气分之病;按摩这些穴位,肝胃经络疏通,则乳络自通,积乳排出,乳滞自除,不仅通达经气,缓解疼痛,还可起到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畏惧疼痛的作用,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推拿催乳效果,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正确的心理干预,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生理因素,产妇从妊娠、分娩以至分娩后哺乳期的整个过程中,产妇的身体内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改变,是产生一系列病变的基础,所以,针对内分泌的改变,指导患者学会心理调节,能够适应激素变化引发的问题。其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缺乳和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担心分娩后体形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担心孩子有无畸形等,使产妇处于不佳的心理状态,这些负面心理需要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保护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些心理因素,加强产妇的相关健康宣教,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避免焦虑情绪的伤害。产妇的家庭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都是促进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使之客观和乐观地面对生活压力大、夫妻关系不合、产后亲属冷漠、不良的生活事件等因素,使患者能够坚强面对困难,把产生抑郁症的苗头控制在萌芽之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研究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乳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乳腺肿块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提示推拿催乳的同时配合正确的心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平台,不仅能增加产后乳汁分泌量,使乳腺肿块迅速消散,而且可有效降低EPDS评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MarionJohnson. 护理诊断、结局与措施[M]. 吴袁剑,主译. 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63

[2] 李英.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19):3921-3922

[3] 何秀影,段红霞,贾新转. 乳房按摩护理程序对纯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 河北医药,2008,30(11):1822-1823

[4] 赵淑新,李香芹. 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预防[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479

[5]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

[6] 童盛华. 产妇产褥期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09,8(1):15-17

[7] 张咏梅.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62

[8] 陈露露,周英.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8):982

[9] 马禄均. 实用中医乳房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4

[10] 谢爱群,黄永英,王冬玲. 孕期乳房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 医学信息,2011,7(6):3460-3461

[11] 吴西英,邱翠竹,黄婉明,等.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 现代护理,2007,8(13):22

[12] 康崇梅. 推拿按摩对产妇身心康复的影响[J]. 中医中药,2010,17(14):71-72

赵海军,E-mail:zhj651212@sina.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2.039

R473.71

B

1008-8849(2015)32-3634-03

2015-01-18

猜你喜欢

缺乳乳汁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长着乳房的大树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