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手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2015-02-08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莘红宇张有禄刘跃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2期
关键词:胃下垂莫沙连线

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莘红宇,张有禄,刘跃生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150)

穴位埋线手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莘红宇,张有禄,刘跃生

(河北省怀安县中医院,河北 怀安 07615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手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胃下垂患者分为3组:单纯西药组、单纯埋线组、联合组各50例。单纯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胶囊进行治疗。单纯埋线组采取陆氏U型线针进行埋线治疗。联合组采取口服莫沙必利与陆氏U型线针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患者胃小弯与髂嵴连线距离变化情况等。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和单纯埋线组(P<0.01或P<0.05);联合组治疗后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比单纯西药、单纯埋线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单纯埋线组治疗后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比单纯西药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取穴位埋线手术与西药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优异,特别对于胃下垂Ⅰ级的治疗效果尤其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穴位埋线手术;莫沙必利;胃下垂

胃下垂是临床中常见的胃部疾病,多数是由膈肌吊力下降、膈胃韧带功能衰退或者腹肌松懈等原因而导致的。轻度胃下垂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重度胃下垂者会表现为消化不良、胃动力较差等,重度者还表现为恶心、疼痛、腹胀、呕吐及胃下坠感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现代临床治疗胃下垂的方法有很多,如西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中医针刺治疗等,临床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1]。为了寻找疗效更为显著的胃下垂治疗方法,笔者对胃下垂患者采取穴位埋线手术与西药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下垂患者150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成3组,即单纯西药组、单纯埋线组、联合组。单纯西药组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8~75(43.6±11.3)岁;病程2~26(11.2±5.6)年;胃下垂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16例。单纯埋线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29~76(44.1±10.4)岁;病程3~27(11.7±6.1)年;胃下垂Ⅰ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15例。联合组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27~74(44.9±12.4)岁;病程3~28(10.9±6.2)年;胃下垂Ⅰ级13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3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入组标准 胃下垂程度临床诊断标准:胃下垂Ⅰ级,胃的小弯切线在两髂骨嵴连线水平以下1~3cm;胃下垂Ⅱ级,胃的小弯切线在两髂骨嵴连线水平以下4~6cm;胃下垂Ⅲ级,胃的小弯切线在两髂骨嵴连线水平下7cm及以上。入组标准:均经X射线检查发现,胃的蠕动减弱或者无力,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无食欲、饱胀、有下坠感觉,或者伴有胃部胀、痛、嗳气、无力等,查体时发现患者的上腹部深陷,而下腹部则膨起。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有相关药物过敏、晕针史者。

1.3治疗方法

1.3.1联合组 穴位埋线治疗方法:使用U线针,选用00,0,1,2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分为1.5cm的小段,在75%乙醇中浸泡。埋线主穴:提胃(中脘旁开4寸)、T8两侧的夹脊穴;升胃(下脘旁开4寸)、T10两侧的夹脊穴,2组穴位更替运用。配穴:以中脘穴、气海穴、胃俞、脾俞、肾俞以及足三里等为主。加减:腹胀呕吐者酌加公孙穴、内关穴等;反胃叹息者酌加太冲穴等;便秘者可加取大肠俞穴;大便偏稀者可酌加关元穴和天枢穴。体位:在进行腹部与下肢穴位埋线的操作时,患者通常为仰卧位,埋线操作者位于患者的右侧;在进行患者背部穴位操作时,患者通常为俯卧位,埋线操作者站于患者的左侧。手法:通常选择穴位的底部1cm处作为进针点,对埋线器械进行常规消毒后,对进针点进行局部麻醉,操作者以右手持握U线针,左手持握止血钳,把1.5cm可吸收性手术缝线置于U线针前端,即三角尖头后的凹陷部位,右手持握U线针对选择穴位进行快速斜刺,把可吸收性手术缝线带入穴位对应的肌层,再将U线针缓慢取出,对操作的穴位针孔进行短暂有力加压,可以使用创可贴保护穴位的针孔。1次操作时一般为取主穴1组,可以酌情加配穴2~3个,2组选择的穴位要更替运用,每2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7d,以后每隔15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西药治疗方法:自入组开始口服莫沙必利胶囊5m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1个疗程)。

1.3.2单纯西药组 自入组开始服用西药莫沙必利,用法为3次/d,5mg/次,连续服用3个月。

1.3.3单纯埋线组 穴位埋线治疗的取穴、体位、进针方法、治疗疗程等均与上述穴位埋线方法相同。

1.4疗效评估标准[2]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全部消失,X射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上消失,X射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胃小弯位置提高了5cm及以上,但依然处于髂嵴连线以下;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缓解,X射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胃小弯提高幅度为2~5cm,还依然处于髂嵴连线下方;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并未得到缓解,X射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胃小弯位置与之前比较没有变化,或者胃下垂更为严重。

2 结 果

2.13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与单纯西药组、单纯埋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①与单纯西药组比较,2=5.328,P<0.01;②与单纯埋线组比较,2=3.447,P<0.05。

2.2治疗前后3组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间距变化 3组治疗前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比单纯西药组、单纯埋线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单纯埋线组治疗后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比单纯西药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3组胃小弯切点与髂嵴连线的距离变化

注:①与单纯西药组比较,2=6.376,P<0.01;②与单纯埋线组比较,2=5.943,P<0.05;③与单纯埋线组比较,2=3.353,P<0.05。

3 讨 论

胃下垂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现代医学研究指出[3-5],此类患者在于膈肌的悬挂力缺陷,周围组织功能下降、韧带松弛,腹内压力低下,腹肌松弛,从而使得胃体的位置下降,十二指肠球部受压而向左移动,导致无张力型胃形成。在具体定位上,胃下垂患者在站立时,胃的下缘可以到达盆腔位置,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通常低于髂嵴的连线水平面。并且引发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腹胀(痛)、恶心呕吐、厌食等,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多为对症治疗,服用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等,疗效不确定;还可手术切除,但是这种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大,不良反应大,后期生活质量下降,且整个治疗费用高,患者依从性差。而莫沙必利属于新型胃肠动力药,对整个胃肠道都有作用,对于胃下垂有一定疗效[5],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需要长期服药,不断增加的耐药性、不良反应多等,因而长期单独运用西药并不是长久之计。

近5年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越来越多[6-7],也越来越广泛,治疗包括的病种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采用埋线治疗的方式进行。而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消化系统中常见的胃下垂进行埋线治疗,在祖国医学中,无直接胃下垂的称谓,但类似症状多归于“胃痛”“胃下”“痞满”等疾病范畴,其相关的论述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脏》经的“脾应肉,肉(月囷)坚大者,胃厚;肉幺者,胃薄。肉小而幺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这里所描述的“胃下”症状,就包括现在的胃下垂症状[8-10]。胃下垂的中医病理机制多在于脾胃运化失调,或饮食不节,气虚下陷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脾气亏虚,气陷不挺,脾主肌肉, 腹部韧带与腹肌亦属肉的范畴, 脾气虚可导致患者瘦削无力、动则气坠,“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11-12]。 周边肌肉萎软无力托举胃体,其病变主要部位在胃及周围肌肉韧带,所以在选穴上先取胃脘部位之奇穴,用以提升托举胃体,加之运用现代神经医学理论,该部位神经定位在于T8—10,以夹脊穴为主要穴位,这样对于胃体的提升有利[8-9],再取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等以大补胃气;取脾俞穴和气海穴以健脾、补中益胃;取百会穴以举升阳气;取公孙穴以及内关穴以和胃、理气;取太冲穴和期门穴疏肝理气。在关键穴位具体释义上:百会穴三阳五会,为手少阳、足少阳、足太阳、督脉、足厥阴经交会之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在其脉上且位于头顶,可托举人之阳气,在《灵枢·终始》文中“病在下者高取之”,就可以体会出百会穴可治疗由气虚下陷导致的各种证候。足三里穴属于胃的下合穴,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一文中有“合治内腑”之说,在胃肠系统疾病治疗中有奇效;足三里穴也是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与脾胃相应;足三里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善调人之一身气血,所以此穴位可以治疗因气血亏虚、脾胃失调导致的各种证候疾病,对胃的运动失调也有特殊的治疗价值。中脘穴为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且靠近胃腑,对其有着直接作用,同时调整胃腑气血阴阳,对于胃脘部病变有极好作用[13];中脘穴位于任脉之上,任脉为阴脉之海,百会、中脘穴相配可协调脏腑阴阳。公孙穴属于足太阴络脉,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此穴位主治呕吐、胃脘胀痛、泄泻痢疾等。气海穴穴居腹部,为生气之海,循任脉上传阴交穴,正如《针灸资生经》所描述的:“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是生发阳气的要穴,对于脘腹胀满、水谷不化、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都有明显疗效。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对于胁痛、腹胀、黄疸、呕逆等胃肠诸证疗效卓越。期门穴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对于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饥而不欲食等胃肠诸证有显著疗效[14]。

在具体操作上,运用埋线疗法将可以自行吸收的手术缝线埋在相应的穴位里,这样在机体自行吸收的过程中,对于穴位起到一个长期的慢性有利刺激,激发穴位相应的调理机能,促进神经、体液调节的良性恢复,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以及胃肠道正常的活动功能。西药莫沙必利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胃动力药物之一,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其是通过兴奋刺激胃肠道胆碱的向外释放,进而促进改善胃肠运动,增强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小肠的共同协调运动,全面增强消化系统的排空能力,所以在西药中属于强胃肠动力药。本研究在埋线手术治疗的同时服用莫沙必利,促进胃肠道的消化蠕动,提高胃动力,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从而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1] 何海波. 胃下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431-143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7-128

[3] 侯云霞,陈少宗. 针灸治疗胃下垂的取穴规律与经验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70-72

[4] 孙艳. 针灸加埋线治疗胃下垂的疗效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9):3510-3511

[5] Lin HD. 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gassroptosis[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1,9(1):31-33

[6] 冯永玲. 经络穴位辨证埋线治疗胃脘痛383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34-35

[7] 迟伟,王涛,黄友娟. 李寿山治疗胃下垂(胃缓)经验[J]. 光明中医,2013,28(4):665-666

[8] 廉彬青,远慧茹. 十针针刺法治疗重度胃下垂39例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58-59

[9] 卢振中. 陆氏埋线配合药物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2014,33(8):724-725

[10] 杨卓. 西沙必利治疗胃下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48-149

[11] 周冰,王琼,傅兰萍,等. 补中益气汤配合消食口服液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4,36(3):38-39

[12] 张优优,许丹丹. 腹部多穴位使用电针治疗胃下垂11例[J]. 江西中医药,2014,45(5):61-62

[13] 张益辉. 针刺配合隔药饼灸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3):213

[14] 曹玲,侯广云. 电针齐刺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56-57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2.017

R572.1

B

1008-8849(2015)32-3582-03

2015-03-05

猜你喜欢

胃下垂莫沙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胃下垂的内外调养法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蹲着吃饭缓解胃下垂
蹲着吃饭缓解胃下垂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