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时时能学”

2015-02-03王鹏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时终身教育学习型

王鹏飞

编者按:本刊在2014年第4期上刊发了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谭玉辉的一篇题为《构建“三扩四抓一建设”体系,推动河南社区教育大发展》的文章。文章认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是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是落实中央要求的必然之举,也是加快河南振兴的必须之策。”为此,文章提出了“三扩四抓一建设”的社区教育工作体系。自本期始,本刊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对“三扩四抓一建设”的社区教育工作体系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三扩四抓一建设”中的“三扩”之一是指学习时间的扩展,即无论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习者,都能够从时间上保障终身学习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长期性。因为只有学习时间得到了扩展,才能让人们体会到终身学习所带了的乐趣,才能真正实现“时时能学”的目标,才能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落实到行动上。

一、“时时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终身学习的本质是为人提供贯穿一生的学习机会。因此,使学习者做到“时时能学”,是践行终身学习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古代,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名言及谚语“活到老、学到老”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哲学家、进步主义成人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埃德华·林德曼,他的成人教育思想为美国乃至世界成人教育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所有那些把学习归入青年时期的静态的教育概念应该统统废除掉。整个生命就是不断地学习,因此教育是没止境的。”如今,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经济发达和富有生机的社会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获得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生活品味。而这种学习活动,并不是短期的、临时的和阶段性的行为,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因为终身学习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通过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接受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扩展学习时间,实现社会成员“时时能学”,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

二、实现“时时能学”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实现“时时能学”的目标,一方面,对决策者和组织者来说,要为终身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对学习者来说,要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自主地、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来进行学习。

1.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讲

一是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以时间为节点,把各类学习活动的开展用制度加以规范。例如,全国许多省份都把每年十月第二周定为本省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规定:“?每年9月28日为终身教育活动日。”《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中明确规定:“每月举办面向全体市民的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大讲堂的课堂表则在《太原日报》上定期发布。《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规定:“广播电视台(站)应当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用于播放终身教育节目。”再如,天津市把8月8日设立为天津全民健身日,还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周、社科普及周等活动。西安市以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西安读书月”,等等。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学习活动周周有、月月有、年年有,形成了全民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凸显学习活动的社会效应。

二是要探索开放、自主、互动、立体化的学习机制,为学习者“时时能学”提供制度激励。例如,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学分银行计划”,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开放大学为其提供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允许参训职工采取当量替换、学分互认的形式续接开放大学的学历,在鼓励职工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西省太原市建立起市民个人学习信息认证库,记录并补录完整每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记录,并制订了相应的终身学习学分认证制度,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乃至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转换与认证奠定了基础。

三是在学习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环节,要为学习者“时时能学”提供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为此,除了建设社区学校这类实体学习平台之外,数字化终身学习远程网络平台必不可少,全国各省市纷纷开通终身学习在线网站就是很好的证明。同时,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也为居民实现“时时能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深圳市为了方便市民学习,建设了发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到2011年,深圳市拥有643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室)。到2012年底,深圳市设立了200台自主研发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阅读通道。还有一些地区,更是紧跟时代潮流,纷纷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使学习者利用“碎片性”的时间,实现“指尖上的学习”。微课堂作为新生事物,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正迅速扩大。

2.从学习者角度来说

要做到“时时能学”,对学习者来讲,首先要做到“时时想学”“时时会学”。这就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有新观念,还有具备新能力,更要规划新目标。

一是要清醒认识时代发展趋势,提高参与终身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了。这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依赖学习。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学习观、教育观和人才观,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二是要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今,人们的学习方式日益多样化。为了多渠道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就要掌握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电视等其他智能终端的操作技能。这样,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时时能学”就会成为可能。

三是要制订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时时能学”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学。学习者应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和职业规划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学习者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和畏难思想,激发其学习热情,长久保持学习状态,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在实现“时时能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按照“时时能学”的目标在我省大力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并非易事。我们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组织者来说,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组织和实施终身学习活动缺乏积极性;二是存在急功近利倾向,把学习活动搞成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长远规划;三是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活动效果不佳等。对学习者来说,一是缺乏对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和应变能力,满足现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合理规划学习活动等。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高水平的研讨会、各种大众媒体的广泛宣传等,传播学习型社会理念,引导人们自觉投入到终身学习活动中来。第二,完善措施,加强工作督导和考核。第三,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工作机制,并及时推广。

综上所述,通过组织者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使全民终身学习活动长年累月地开展起来,将有助于实现终身学习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促进终身教育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扩展人们的学习时间,早日实现“时时能学”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责编 张红延)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时终身教育学习型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时会觉得痒?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都市度假屋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要有礼貌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