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发微

2015-02-01赵爱国

外语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理语言学语义

姜 宏 赵爱国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苏州大学 苏州 215006)

20世纪50—60年代起,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开始由语言符号的表达层面转向内容层面,语言学研究方法中也随之兴起了功能主义。但由于俄罗斯和西方的功能主义有着不同的文脉传统,因此对语言描写或阐释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致使流派纷呈。从学理上看,其中影响最广、最有解释力的当属俄罗斯的“功能语法理论”(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简称ТФГ)和西方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二者在理论类型上同属一种范式,但学理维度却不尽相同,由于存在着种种差异和隔阂,多年来西方与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交流。因此,从学理维度上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尝试,这对完善和补充现有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功能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创造性价值。

1 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功能语法研究在俄罗斯不仅具有悠久的传统,也具有不同的分支和流派。本文的“功能语法理论”指的是在俄罗斯功能语法界占主导地位的彼得堡流派。该理论在学理上继承了谢尔巴提出的“积极语法”的思想,由苏联科学院院士邦达尔科(А. В. Бондарко)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它旨在描写参与表达话语内容的语法单位的功能规律和规则(Бондарко 2003a:3)。与传统语法采用的由形式到意义的描写方式不同,功能语法理论遵循的主要是由意义到形式的原则,对语法现象进行整体描写。其独特之处在于:第一,学理上的“语义功能主义”,即在注重“从内容到形式”的同时仍坚持“从形式到内容”的原则,因为它强调从形式到内容的方向是任何一部语法所必需的;第二,描写方法和手段上的整体性,把传统语法中被人为分离的语法学和词汇学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即把属于不同语言层面(词法、句法、构词、词汇等)但具有同一语义功能的手段看成一个整体。毋容置疑,相同的意义在语言中可以用不同层面的手段表达。然而,只有功能语法理论消除了形式上的局限性;第三,描写视域上的言语交际观,即在系统语言观的基础上和在语言分析中充分考虑到语法意义与说话人意图之间的联系,注重描写不同层面的语言单位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能及其规律;第四,功能语法理论研究内容上的系统性,功能语义场(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 поле,简称ФСП)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但并不是全部,语法范畴(体、时、态等)、语法范畴的不同类型(动词范畴系统、静词范畴系统等)、词形、词类、句子以及句子成分也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不过,功能语法始终是依靠语法属性的,同时也受其制约,否则无从确定语法研究的对象。

综上所述,功能语法理论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为学界推崇的是其研究范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坚持从意义到形式又不摒弃从形式到意义的方法原则,既坚持系统语言观又注重言语交际观,同时把语言各个层面的内容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语言学派之一,是韩礼德(M. A. K. Halliday)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该语言学范式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它认为语言的功能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性,但人们可以把这些功能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甚至抽象的、更具有概括性的功能,即纯理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用概念(концептуальная)、人际(межличностная)和语篇(текстовая)3大纯理功能归纳或分析人类是如何运用语言的意义潜势来实现传递信息,构建社会现实,维系或建立社会关系等交际意图的方式(朱永生 严世清 2001:193)。概念功能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它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前者指语言对人们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各种经历的反映,是关于所说内容的功能。后者指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表达。人际功能指语言表达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语言把各种语法单位组织成为表达相对完整思想的语篇的功能,即语篇功能(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2005:12-14)。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系统语法重点探讨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与意义相关联,是供人们表达时可以选择的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功能语法则着重说明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概括该语言学范式的学理主要体现为以下6种思想:纯理论功能思想、系统思想、层次思想、功能思想、语境思想和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2005:12-14)。

可见,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主要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社会功能和篇章的连贯性。

2 两种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对比研究现状

近半个世纪来,功能语法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而且对自己理论体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也作了比较详尽而科学的阐释。这主要包括“功能”(функция)、语义范畴(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категория)、功能-语义场(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 поле)和范畴情景(категориальная ситуация)等。它对各种语义范畴、语义关系和功能语义场的研究,对各种语法单位的功能规律和规则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语言性质、规律和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在各种功能语法学派中独树一帜。邦达尔科与其弟子以及该学派的其他学者不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而且出版了十余部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专著《功能语法理论》(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6部)(Бондарко 1990,1991,1992,1996a,1996b,2003b)和《功能语法问题》(Проблем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4部)(Бондарко, Шубик 2000,2003,2005,2008)。这些著作勾画了俄语功能语义场及其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的基本体系和组成,涉及到时间和空间、情态性、态、人称性、所属性等各种范畴,系统探讨时间与空间、质量与数量、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主体性和客体性等构成的二元对立关系,其成果享誉国内外学界。

功能语法理论在俄罗斯诞生不久,国内就有学者对其进行介绍,如张会森的“苏联的功能语法研究”(1989)、何荣昌的“俄语功能语法纵横谈”(1990)、华劭“对几种功能主义的简介和浅评”(1991)等;有些学者采用功能语法的方法对俄语和汉语进行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有吴贻翼的专著《现代俄语功能语法概要》(1991)。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较深入地探讨功能语法理论以及它与当代语言学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杜桂枝(2000),王铭玉(2001),王铭玉、于鑫(2007),姜宏(2007),姜宏、赵爱国(2009)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外学术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其学术活动之活跃、研究成果之丰富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实属罕见。韩礼德本人及其弟子不仅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而且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研讨会,并有着自己的正式刊物《语言功能》。在国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零星的文章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自1989年北京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起,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有组织的学术活动正式开始。几十年过去,国内学界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出版的有影响的专著就有胡壮麟(1989,1990,1994,2000,2005)、朱永生(2001,2004)、黄国文(1989)等,论文数量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成果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际应用。

但是,无论是功能语法理论还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国内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介绍性和梳理性的,或是运用其相关理论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对理论本身优势和不足的审视以及补充和完善的工作是很少见的。如果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朱永生 严世清 2001),那么功能语法理论则很少有人讨论这一问题。而从学理维度把既有相似之处又完全不同的上述两种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包括产生背景、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内部分支、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各自特点和优势、各自不足和缺陷、二者的互补性等)更是无人涉及。事实上,这样的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3 两种理论对比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

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西方功能语言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除了语言结构本身,还借助语言结构之外的因素来研究语言结构,但是它们在学理上——思想渊源、文脉传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原理旨向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区别。功能语法理论是在传统俄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受西方的影响较小,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于与形式语言学的直接对立之中。功能语法理论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它并不是产生于与形式语法的对立中,其学理渊源主要来自于俄罗斯语言学先驱们的功能主义思想,同时它又是对俄语传统结构语法反思的结果,是结构语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俄罗斯功能主义并不刻意与形式主义对峙,认为功能语法和结构语法是互补的,这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明显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二者必然在研究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如:在研究视域上,功能语法理论更加依赖语言之间的对比,其研究范围已经超越一种语言,它的目标是获得一个全面的功能语义场,它把所有语言中表达各种意义的所有手段集中起来,而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某一具体语言的语法系统;在研究内容上,功能语法理论多处于宏观层面,注重功能语法体系的建构,并且对俄语语法中一些传统问题研究较多,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往往对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关注较多,如及物性、指代、照应、隐喻、主题、焦点等;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理论以描写性为主,以解释性为辅,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多以解释性为主,以从交际和社会角度解释语言形式的表达为主要目的。

从学理维度对比研究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和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其意义主要有:(1)可以找到二者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发现二者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完善和共同发展的目的;(2)两种理论作为当今语言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和阐释力的功能主义范式,对其学理的对比审视,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质以及语言功能的认识,进而推动世界功能语言学乃至整个语言学理论的发展;(3)尽管学界对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都已取得大量成果,但仍然少有对比分析,对比的结果将可能生成更加完备的功能主义理论,从而为俄语、英语和汉语的功能研究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论。

上述对比研究不仅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其理据是:(1)当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语言学理论都有各自的优长,也有各自的缺陷,它们都无法独自有效解决语言学的所有问题,因此不同理论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学理构成视域的对比研究)应该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和方法。(2)任何一种语言理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露出明显的不足,因此各自都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也不例外。拿功能语法理论来说,它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及其言语功能方面,而对语用、认知、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关注还不够,或者缺乏完善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功能语义场体系——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尽管功能语法理论已经对此做了比较详尽的概括和分类,但并不是说这就是一成不变的。首先,它所列出的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还远远不能满足人类交际的需要,人类的认知能力所能挖掘的也应该远不止这些语义范畴。其次,语言系统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既有新的现象和有效现象,也有正在老化和消失的现象。功能语义场同样既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结构,也有相对的发展和变化,它在新的产生的同时也有旧的在消失。(3)两种理论对语言功能的阐释和描写有着各自所长,学理上具有可比性和互补性。我们知道,两种不同的理论要相互补充和吸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同质基础上。这基础中不可缺少的一点是:两种理论之间有某些相通之处或互利之处,同时又有差异。我们认为,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都强调研究语言的功能;都重视语义;都考虑到语境以及人的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都在描写语言现象的同时不忽略对其进行阐释;都注重对语言分析的指导作用;都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语言能力层面上,而是重视具体的语言使用,把抽象的语言能力与具体的语言使用视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都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理论的可应用性。但是,它们研究的着重点和方法又不尽相同。例如,某些问题在功能语法理论中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研究方法,只是略微涉及,而这些问题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却可能是热点问题。例如,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姜宏 2007),功能语法理论对各种语义范畴、语义关系、功能语义场的研究以及对各种语法单位的功能规律和规则的分析,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有重要借鉴作用;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话语的阐述(包括逻辑语义关系的表达,对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语篇衔接和连贯问题的分析等)和有关语境的思想(广义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等,也为功能语法理论的语篇分析和语境研究提供了更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构架。

4 两种理论对比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两种范式的学理特点对比,具体内容可包括:(1)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世界功能主义范式中的地位及影响;(2)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的历史成因及学理传统;(3)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范围;(4)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价值取向;(5)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观点及思想;(6)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内部分支的不同描写;(7) 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学理上的各自特点及优长;(8)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学理上的各自不足及缺陷;(9)功能语法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学理上的互补性及完善。

当然,上述内容的研究还要充分考虑到俄罗斯和西方的其他功能主义流派的一些观点,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这两种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优势和不足。我们的基本思路是:(1)要在梳理俄罗斯和西方功能语言学的各种流派和分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理特性,挖掘其精髓,找出其长短;(2)对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学理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共同和不同之处;(3)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以及各自完善的方法和路径;(4)为俄语、英语、汉语等的功能研究提供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理论构架。

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难题。例如,如何客观地评述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文脉传统及学理渊源问题,这是我们进行两种理论对比的必要前提;如何从学理维度挖掘和找到二者的可比性和互补性并且利用二者的互补性来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问题;如何为俄语、英语和汉语等的功能研究找到一个更为科学的、适合不同语言类型的指导性理论问题,等等。我们的目标是站在普通语言学的高度,为语言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的一般性方法,为揭示世界语言的普遍特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杜桂枝. 简述А. В. Бондарко的功能语义场理论[J].外语学刊, 2000(2).

何荣昌. 俄语功能语法纵横谈[J]. 教学研究, 1990(1).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录.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胡壮麟. 语言系统与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华 劭. 对几种功能主义的简介和浅评[J].外语学刊, 1991(3).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姜 宏. 功能语法理论研究的多维思考——谈当代语言学新元素对功能语法理论的修补和完善[J].中国俄语教学, 2007(3).

姜 宏 赵爱国. 二元对立视角的俄汉语义范畴对比研究之思考——兼谈空间和时间的二元对立统一关系[J].外语学刊, 2009(1).

王铭玉. 俄语学者对功能语言学的贡献[J].外语学刊, 2001(3).

王铭玉 于 鑫. 功能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吴贻翼. 现代俄语功能语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张会森. 苏联的功能语法研究[J].国外语言学,1989(3).

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朱永生 严世清 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Темпоральность. Модальность[M]. Л.: Наука, 1990.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Персональность. Залоговость[M]. СПб.: Наука, 1991.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Субъектность. Объектность. Определённость и неопределённость[M]. СПб.: Наука, 1992.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Локативность. Бытийность. Посессивность. Обусловленность[M]. СПб.: Наука, 1996a.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Качественность.Количественность[M].СПб.: Наука, 1996b.

Бондарко А. В. Принцип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и вопросы аспектологии [M]. М.: УРСС, 2003a.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Введение. Аспектуальность. Временная локализо-ванность.Таксис[M]. М.: УРСС, 2003b.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Шубик С. А. Проблем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Категории морфологии и синтаксиса в высказывании [M]. СПб.: Наука, 2000.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Шубик С. А. Проблем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инвариантность/вариативность [M]. СПб.: Наука, 2003.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Шубик С. А. Проблем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полевые структуры[M]. СПб.: Наука, 2005.

Бондарко А. В., Шубик С. А. Проблемы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 категоризация семантики[M]. СПб.: Наука, 2008.

猜你喜欢

学理语言学语义
Plasma-assisted ammonia synthesis in a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roles of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acking materials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与语义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